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谭业群 《教师》2014,(22):24-24
正但凡中国人都知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都明了背诵的益处。古往今来,无数事例都道出了背诵的重要性。如今,新课程改革已经走过17个年头,素质教育改革有近20个年头,尤其是很多学校都创建成了"书香名校"。也许是时代进步了,也许是要学的知识多了,也许是获得信息的渠道广了,我们发现背诵已慢慢不被人们所重视。学生们不愿背、嫌难背,家长们心疼孩子辛苦,教师们嫌麻烦……鉴于此,今天我们有必要再来谈谈背诵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读、写是语文教学的双桨,读写双桨齐发力,语文教学才能乘风破浪。读是基础,写是发展,彼此互相渗透,不可分割。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杜甫曾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既能开阔读者的视野、丰富知识、积累语言、陶冶情操,又能为读者的写作提供表达形式、写作技巧的范例。"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可见,阅读是学生获得写作范式的重要途径。以下是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采取课内"读写结合"片段小作文训练的做法。一、根据课内教材创设情境,进  相似文献   

3.
全日制小学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背诵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的理解,提高阅读能力,锻炼记忆力,还可以帮助学生学习课中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培养和提高人能力。有则外国谚语说:“能背诵多少书籍,就能获得多少知识”。可见,背诵是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语学习中被誉为是“千古真经”。将名诗警句、精彩章节、妙华章等语言材料熟读成诵,烂熟于心,  相似文献   

4.
王永刚 《安徽教育》2012,(10):42-43
<正>语文的本质就是"读"和"写"。"读"即阅读,是信息输入的过程;"写"即写作,是思维输出的过程。没有充足的外部信息的摄入,阅读主体的内部结构也就无法优化,在"写"(即思维输出)时就可能会文不达意、苍白无力。我  相似文献   

5.
李国举 《教师》2015,(4):13
在西化浪潮的影响下,我们几乎颠覆了古人传统优秀的读书方法。就中学语文阅读与学习而言,我们在今天就断送了许多好的传统方法。1.诵读的传统丧失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代学生诵读古诗词,虽不通义,但对古诗文的起承转合、语感节奏、合辙押韵等已有感性体会。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知义、习文,便相对容易。这就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所讲的意思。我们今人所写的诗文,大部分不古不今,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标对高中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标指出,英语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英语知识,还要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以及写作能力,让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获得提高,英语实践能力得到发展。因此,新课标引导下的英语教学要把写作教学放在英语教学的重要位置。笔者在英语教学中,经过反复的研究和实践,针对英语写作问题找到应对之策,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学文言文是一个比现代文难度高的教学内容,它言简意赅,时间久远,这使学生在理解时感觉到了不小的困难,尤其是词语的掌握和文章的翻译这两个重要内容,学习时又比较枯燥乏味,因此如何化解困难、吸引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成了中学文言文教学的几个关键点。  相似文献   

8.
正"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明了多读才能理解;"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明了多读才能表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明了多读才能在写作时成竹在胸,游刃有余。"读"是我国传统教学强调的一种教学方法,也是语文教学最基本的一种手段。古往今来,多少人对"读"做过推崇与肯定。而这些,都说明了"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  相似文献   

9.
张正华 《教师》2014,(33):34-34
正近年来,我们身边的语文课堂基本是这样的:读一读,画一画,品一品,写一写。更有甚者,有的教师读一遍课文便开讲,学生还未感知课文内容,便被拉去赏析,去体验,或者去迁移。一节课讲完,可能有很多学生课文都还没读熟,课文写了什么以及为什么这样写,还都不了解。试想,这样,学生读写能力怎能得到提高,又谈何积累及运用呢?其实积累与运用应贯穿课堂的始终。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余映潮认为:"积  相似文献   

10.
<正>一、活用教材,促说写1.利用插图,练说写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可谓图文并茂,每篇课文都配有精美的插图,我们在利用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同时,还可以把插图作为对学生进行说写训练的工具。叶圣陶先生说:"图画不单是文字说明,且可以开拓儿童的想象。"我们可以让学生根据插图说话,并且把话说具体。在识字教学中,有很多识字课文,可以让学生利用其中的词串加上适当的想象连成一篇篇优美的短文,如第四册识字2,在教学中,学生  相似文献   

11.
正《语文课程标准》对一、二年级学生提出的写话要求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写话是写作的基础。要想让学生乐于写作,就要为学生打好写作基础,也就是让学生掌握好写话技能。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写话能力呢?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激发写话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写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就不需要他人的督促、提醒,会很自觉地去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自我约束能力  相似文献   

12.
正课外阅读是语文教育课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关于课外阅读的意义,众说纷纭。杜甫曾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莎士比亚也说过:"书籍就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课外阅读可以巩固课内所学过的读写知识,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课外阅读还能开拓视野,陶冶情操,增添知识信息,满足儿童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一、创设自主、快乐、清醒的阅读氛围每个身心发展正常的学生,都有与生俱来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喜欢课外阅读并非难事,问题是  相似文献   

13.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课文是优秀的范文,是习作的蓝本。生活化作文教学将学生置于现实情景之中,激发学生参与习作的强烈愿望,同时将习作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一、阅读教学,为习作奠基铺路1.品味教材魅力,激发兴趣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强迫工作是违反心理学原则的,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  相似文献   

14.
<正>一、广泛阅读,积累写作素材正可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不断阅读,记录好的格言警局、语言词汇,不仅能积累广泛、丰富的写作材料,也能开阔视野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和个人内涵,写作自然更会得心应手、厚积薄发。1.选择合适的书籍,激起学生情感共鸣阅读兴趣是学生阅读的动力;产生共鸣是学生阅读的催化剂,这两者的结合才能使得学生充分得到阅  相似文献   

15.
张迎春 《小学生》2013,(7):29-30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瓶颈,如何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呢?人们更多地把视线聚集在习作教学的研究上,而往往忽视在阅读教学中对习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我认为学生最常规、最有效的习作训练,应该渗透于阅读教学之中。在语文教学中,读和写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一、紧扣文本,引领习作方法课堂练笔是阅读教学过程中落  相似文献   

16.
蒋小燕 《家教世界》2013,(8X):72-73
<正>背诵是最古老,也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背诵可以帮助你练习发音,增加词汇,提高口语表达的流利程度!背诵可以帮助你培养语感,强化写作,全面拓展自己的知识范围!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英语作为一种交际性较强的语言学习科目,如果能达到":不会作诗也会吟"的境界,那何愁英语学不好呢?既然"会吟",那么,困扰中国教育学家多年的哑巴英语不就迎刃而解了吗;把"会吟"的内容记录下来,这在无形中就解决了有些学习者为之头痛的写作教学;真可谓"一  相似文献   

17.
报纸往事     
正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我在一所乡村小学任班主任、教语文课。那个时代,除了课本还是课本,农村的小学生几乎没有课外读物,难以开展读书读报活动。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体现。读书破万卷,方可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方可不会作诗也会吟。由于缺少课外读物,学生读的东西就少,再加上自己师范学校毕业不久,没什么教学经验,学生不会作文,不爱作文,成了作文教学的一大难题。一个星期六的下午,我徒步回  相似文献   

18.
正作文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现实、表达思想感情、培养写作能力的综合训练。学生在作文时,常常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偶尔有话可说、有事可写,但又不知用什么语言文字进行表达。久而久之,学生感到作文难写,其根本原因何在?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就道出了一个深刻道理:作文源于丰富的积累。只有积累到一定程度,才可能文思泉涌、笔下生花。而学生缺少的正是这种写作素材的积累,也就  相似文献   

19.
古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之说。人脑并非电脑,并不是看过之后就会把所有的信息储存起来,而是要通过记忆才能熟练掌握并运用所学过的知识,英语学习尤其如此。通过背诵,达到对高考必备词汇、常用短语搭配以及句式的熟练掌握,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对于英语水平不是很高的高中生来说,背诵不仅可以加深其对西方文化的了解,而且可以在无形之中提升其英语能力。一、背诵的意义谈及高中英语的背诵,有些人会不屑一顾,认为背诵只是小学和初中教学惯常使用的方法,高中就不再需要了。其实不然。  相似文献   

20.
<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学习掌握语文工具的过程中必须经历两个"回合":一是"自外而内"的吸收——"内化过程",即积累;二是"自内而外"的表达——"外化过程",即写作。用叶圣陶先生的话来说,前者是"吸收",后者是"倾吐"。两者相辅相成,"读写结合",才能提高学生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