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本文着重分析贾平凹散文景物描写中运用的多种想象形式,以及作家产生想象的根源。  相似文献   

3.
4.
景物描写是文学作品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与人物描写或协调或反差。郁达夫作品中的主体形象,大多忧郁苦闷,悲观绝望,颓废消沉,因此他的作品中的景物描写或情景交融,或以乐衬悲,都带着明显的"郁氏"风格。而在他的自传体散文中,因以成年人的身份回顾童年的种种,穿插其间的景物描写却开阔大气,清新美丽,是郁达夫作品中打着"另类"标签的一种点缀,但究其本质,仍可找寻出跟其他文章相通之处,这里的景物描写其实也是"零余者"的背景色。  相似文献   

5.
学生写作文,最头痛的是不知如何描写景物。以初中语文课本为例,探讨写景的一些方法,包括:巧用修辞、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从感官角度描写、动静结合等。以期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6.
7.
景物描写在文章中的运用较为常见,不仅能够为读者呈现出美好的画面,更为关键的是在其中蕴藏了丰富的感情,这也是打动读者的关键。在作文中恰当地运用景物描写,能够更好地体现作者的情感,凸显文章魅力。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去感知事物特征,归纳景物描写的方式,如此便可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8.
世上的景物 ,丰富多彩 ,千变万化。世上没有绝对一样的人 ,也没有绝对一样的风景。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作者 ,即使是同一景物 ,所写的内容也往往不同。要写好景物 ,就要写出景物的特色。成功的写景文 ,能让世上的景物像一部彩色电影一样映在人们的眼前 ,有声有色 ,把光、形、影、味等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使景物活起来 ,使读者如临其境 ,如闻其声 ,如触其物。   要写出景物的特色 ,首先必须逐层展示景物。一般可按时间顺序排列 ,如峻青的《海淀仲夏夜》 ,按夕阳落山、星辰闪烁、灯光晃动、明月涌现的时间顺序来表现时间的推…  相似文献   

9.
嗨,大家好!我是晓鸿。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看啊,春风吹来,柳树将绿,桃花将红,我们的心像风筝一样飞上了天!这是个万物萌发的季节,让我们洗净双手,翻开经典,在氤氲的书香里,一起来感受初春的气息和脏吧![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好的景物描写不仅能真实再现自然风景和社会风俗画面,点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还能烘托人物的心情,表现人物的性格,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所以弄清景物描写的作用,对于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景物描写是以景和物为描写对象。景和情常常是水乳交融的。清人王国维言:“一切景语皆情语”。世界上的景物林林总总、变幻多姿,而优秀的作家却总能借描写使冷月生辉,秋花吐艳,冬雪含情。状飘缈之情思如眉前,绘灵台之波涛似呈眼底。语文学习中如善于琢磨体悟、摭拾积累对我们的写作是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2.
嗨,大家好!我是晓鸿。现在的春天似乎越来越短,才脱掉毛衣,马上就谈换衬衫了。本来,晓鸿还想着在五月做暮春的主题的,没想的,一眨眼工夫,夏季就已经来到——既然漂亮的小裙子已经穿上了,那咱就适应时令,改做夏天的主题吧,呵呵。  相似文献   

13.
景物描写是小学生作文的重要内容。景物描写的内容十分广泛。山川大地,风雷云电,春夏秋冬,清晨午夜……以及这些事物的交错组合就构成了景物描写的对象。写作的目的则因文而异。有的在歌颂祖国山河的壮丽,有的则借写景而抒发某种感情。  相似文献   

14.
15.
明清小说受传统诗歌审美理论影响,景物描写也重意境讲神韵,努力创造具有“韵外之致”的艺术境界;融景物描写于情节发展之中,做到景与事谐,物与人合,从而形成含蓄典雅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6.
记叙文是一切文章形式的最原始细胞,诸如文学体裁的小说、散文、戏剧都是从记叙文这个细胞发育出来的,新闻文体中的消息和通讯也是记叙文的升华。所以,作文写作常常从记叙文开始。  相似文献   

17.
18.
19.
明代既是武当山发展的鼎盛时期,也是武当山游记创作的繁荣时期。这时期的武当山游记创作,在景物描写方面注重对神韵的追求;同一景物在不同作者笔下,因其身份、地位的不同而有了不同的神韵。在游记景物描写中又因作者们情感的不同,使他们的景物描写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20.
1.视角描写法。同一描写对象,近观、远看、平视、仰望、俯视,所见景致是不同的。例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作者站在橘子洲上,远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近看——“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平视——“百舸争流”,仰望——“鹰击长空”,俯视——“鱼翔浅底”。作者再归纳出“万类霜天竞自由”,一切生物都在秋光中争过自由自在的生活。分写精细,概括深刻,富含哲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