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 毫秒
1.
在学生作文训练的过程中,强化学生作文谋篇布局,对于培养学生好的写作习惯、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重学生考场作文谋篇布局意识的培养,给学生传授谋篇布局之策,促进学生作文写作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笔者在平常作文教学中认为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应该多读多记,积累素材,为课堂运用奠定坚实的基础;课外练笔,自由写作,给学生拓宽个性写作的空间;习作选读,当堂点评,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课堂作文,互动评改,让考场作文走进真实的课堂;综合讲评,举一反三,把写作目标要求落实到实处,这样才能逐渐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3.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或许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讲了很多作文的方法,但学生却收效很少。究其原因,一是教师进行作文指导时,讲得天花乱坠,繁杂无序;二是学生听得云里雾里,不着头绪。因此,我尝试着用古代文论的几个经典名句来指导学生作文,让学生在思想上形成一些基本的写作观念,从而逐步提高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我们英语教师在进行英语作文教学时注重的是英语作文的指导与训练,忽视了英语作文的批改,这种指导方式效果并不明显,学生的英语作文水平并没有提高上来。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给学生改作文,最有效的办法是面批。"近些年来,对学生的英语作文尝试采用了面批方式,发现面批英语作文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5.
<正>作文是语文水平的反射镜,作为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作文教学可谓重中之重。但目前的作文教学,却处在一种无序的状态之下,没有系统的训练教材,教师对学生的作文指导也只是随性而为,往往是初一学习过的初二继续指导,进入初三,依然在重复昨天的故事,几年下来,学生的写作水平没有实质性的提高,更有甚者,学生学习了四年的写作,还无法完成一篇文从字顺、结构清晰、运用一到两种写作技巧的文章,这让我们的写作教学为众人所诟病。在这样的背景下,构建有序的写作训练体系,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长期以来,作文教学采取集中教学的方法,即一单元要求学生写一篇作文,教师在作文课上集中训练,这已成为教师作文教学的模式。这样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写作水平,需要的时间长、速度慢、效率低。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笔者采取了课堂作文训练的方法.通过多次实践证明,课堂作文训练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而且能快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现将课堂作文训练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刘斌 《时代教育》2007,(6Z):95-95,96
作文的结构美主要体现为:外在的建筑美和内在的情节美。考场作文由于时间有限,需要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一篇质量较高的作文。语文教师应着力在平时学生作文结构的训练,促使学生注重文章的结构美,使学生在考场中写作出优秀的作文。  相似文献   

8.
浮荣莹 《快乐阅读》2011,(14):173-174
一些经历过中考的同学都有这样的共识:得作文者,得语文天下。作文占语文120分中的50分,占总分几乎42%,若作文写作不慎,而进入二、三类卷的档次,总分必然不高。怎样训练学生写作,才能让学生在中考时写出一篇高分作文呢?我认为必须紧扣《语文课程标准》进行训练,而且还得把握好高分作文"潜规则"。做到这两点,写就一篇考场高分作文不成问题。  相似文献   

9.
考场作文与个人写作的本质相同,但是二者也有细微的差别,如考场作文因为阅卷特点而更加强调清晰和突出,个人写作的水平就体现在对各种文体的熟练把握上,一般情况下,个人写作高手没有理由写不好考场作文。学生提高写作水平的基本方式就是加强各项写作基本功的练习,进而能从容应对考场作文,实现考场作文与个人写作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0.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要把握中考作文的命题趋势和方向,才能够有效地提高作文训练的科学性,进而真正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写作素养。回顾近年来的中考作文命题轨迹,我们不难看出中考作文有这样几个趋势。  相似文献   

11.
周莉 《语文天地》2012,(20):3-4
近几年来,中考考场作文大多数是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今年仍然如此。其实不管哪种类型的作文考题,考生要想在考场上充分发挥写作水平且不产生大的失误都很不容易。在平时作文和考场作文中,我们发现,学生在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写作上经常出现一些误区,尤其是审题偏差严重影响了作文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一、传统作文训练的方式和弊端 传统的初中作文训练中,每次都围绕一个训练要点进行,这样安排很好,显得重点很突出。但在实际教学中,具体操作往往是:教师提出这次作文训练的具体要求,然后学生写作,教师批改,然后在下次作文前讲评。这样循环往复。  相似文献   

13.
新材料作文的难点是审题与立意,学生容易出现思维定势、主次不分、只看局部及草稿纸运用不当等思维误区,影响了考场上作文的立意,出现了离题现象.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帮助学生们建立一套正确的思维习惯模式,包括文本细读法基础之上的阅读思维辩证模式、课堂思维模式训练以及提高学生们的写作兴趣,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与写作水平,使新材料作文的审题与立意不再成为学生们的瓶颈.  相似文献   

14.
创新是作文的生命。一篇文章,如果没有一点新意,平平板板,千篇一面,那它是一点价值也没有的。同样的道理,作文教学如果没有一点新颖之处,只是沿袭过去“命题——写作——批改——讲评”的老路,也是一点意义也没有的。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指导学生写出有创新思想的作文,教师必须首先有创新意识,独出心裁,大胆设计,使每一次作文教学都有创意,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写出一篇篇构思新颖、具有生命力的文章来。  相似文献   

15.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规定,初中学生作文练习篇数每学年至少是整篇作文14篇,字数不少于7千字。课外练笔不少于一万字。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勤写多练,培养学生扎实的写作基本功。经验证明,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不注重平时的基本功训练,仅凭作文课堂上教学指导和任务性作文训练,未必能取得最佳效果。怎样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呢?首先应提倡学生多“读”。多读能使学生增长见识,开拓思路,只有多读才能获得大量的写作材料。学生的知识丰富了,才能写出内容充实的作品。其次是“说”。语文课堂上要注重培养学生朗读课文,结合叙述课文训练语言表达的能力,让学生敢说、肯说、勤说。养成踊跃发言的习惯,培养能说会道的能力。作文课堂上,题目出来以后,先让学生构思一会,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构思过程,或把自己要写的所见所闻描述出来,再让学生动笔写,长期坚持,大有成效。 学生写作技能的培养,根本在于勤写多练。古人以“篇三百”沿传于世。苏轼传作文之道:“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  相似文献   

16.
正作文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然而一直以来受应该教育的影响,教师只注重写作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对学生积累写作素材不加以指导。这样,许多学生往往因为无内容可写而在写作时生编硬套,缺乏童真、童趣,内容空洞、语言匮乏,导致学生认为作文难写,教师认为作文难教,学生整体写作水平低下。让学生爱上写作,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是广大语文教师共同关注的课题。正如叶圣陶老先生所说:"训练学生习作,必须注重倾吐他们的积蓄""通常作文,胸中有一腔积蓄,临到执笔,拿出来就是,是很自然的。"这一论述揭示了提高写作的关键在于丰富学生写作素材,让学生在写作时可以信手拈来,自然成文。那么,如何帮助小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呢  相似文献   

17.
新课标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要在听说读写训练中培养学生的理解、表达、观察和思维能力,特别是学生的表达能力。而表达能力表现为学生的说和写能力。作为学生的作文无疑是一个重头戏。长期以来提到写作就会使教师困惑学生痛苦,人们尝试着各种作文写作指导,都没有更高的成效。那么,如何能够真正让学生的写作水平得以提高呢,笔者是从让学生学会批改作文入手进行作文教学的,其结果有了明显的效果。下面,就结  相似文献   

18.
阅读教学中,老师们能实践“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学理念;而在作文训练时,除了写作之外,指导写作、批改作文、评讲作文全由老师包办。这种教法,能提高写作水平,但效率过低,事倍功半。其实,在作文训练中更应该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快速地提高写作水平。那么,作文训练如何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试从以下三个方面略析。  相似文献   

19.
高考指挥棒下,最近几年的高中作文教学重在议论文写作,忽略了记叙文写作,而高一语文必修一表达交流四个环节都是训练记叙文。在高一作文教学中,尝试从具身认知角度出发,创设写作情境,从各角度激发高一学生写作记叙文的兴趣,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20.
考场作文对于每一位考生而言,都是一项具有竞技性的挑战。作文考试的一次性,要求考生根据规定的题目,在规定的时空里完成最佳作品。而现实情况往往是,不少同学平时写作水平很高,积累了很多优秀习作,但一到考试,却不能崭露头角。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些同学没有学会一项技术--转化。考场作文反对抄袭和套作,但不反对借鉴和转化。平时作文和应试作文虽然有差别,但可以相互转化。平时优秀习作可以作为考场作文的半成品,适当转化,便能完成优秀的应试作文。而且,从众多的应试作文高手的经验来看,拿高分的作文也不是考场急就章,除了考生临场发挥能力和扎实的作文功底外,主要还是在平时优秀习作及使用过的素材的基础上转化而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