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千 《语文天地》2012,(5):54-55
荀子的《劝学》一文,自古以来就对学生有着非常重要的教育价值。下面就这一课对人教版和苏教版两个版本教材进行分析,看看两个版本教材对同一篇课文在教学目标呈现上有何异同。  相似文献   

2.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语文》第一册选编的《劝学》一文,节录于《苟子·劝学篇》。《劝学篇》是《荀子》中的第一篇,篇幅很长,共有十二段。《劝学》节选的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它包括原文的第一段、第三段和第五段的前半部分(据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的《劝学篇》)。这三段文字,结构缜密,条理清晰,作者连珠式地使用比喻论据,这些比喻论据,形式灵活,多姿多彩,浅显通俗,深蕴哲理,精警动人,可以说是运用比喻论据说理的一篇奇文。  相似文献   

3.
<正>荀况《劝学》中"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的"致",人教版教材解释为"达到",这个解释不准确,万泉源在《〈劝学〉中的"致"和"至"》(《语文学习》1997年第5期)中解"致"为"使达到",非常恰当。现行苏教版教材依然解"致"为"达到",张忠森先生撰文《释义应从原始义出发》(《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1年第5期),由《劝学》中的"至"和"致"的释义教学而提出文言文字词教学应该尽量从字的本义出发。张先生在文中引用了《说文解字》  相似文献   

4.
在荀子《劝学》中有这么两句:“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其中两个“千里”前面分别用了“致”和“至”。这两个字在山东人民出版社初中语文第1册第1课《劝学》中没有解释,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第3册第10课《劝学》中仅对“致”做了解释:“到达”。  相似文献   

5.
《苏武传》是人教版必修四第四单元中的一篇重要课文,该单元学习的重点是古代人物传记,分别选取了《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汉书》中的《苏武传》及《后汉书》中的《张衡传》。其中《苏武传》是整个单元中篇幅最长、文言现象和人物关系相对复杂的一篇课文。可就是这样一篇重要的课文,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却发现教材在注释此文的时候有多...  相似文献   

6.
史峰 《生活教育》2013,(10):38-39
新学期,新消息:2013修订新版的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第一册,鲁迅的《风筝》被删除。《风筝》被删,引发一片愕然,甚至出现了"鲁迅作品全面退出教材"的流言。人教社的编辑连忙出面澄清:初一语文课本中,仅删去了《风筝》一篇鲁迅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还是保留了下来。  相似文献   

7.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材(人教版上册)上有一篇课文叫《灰雀》,讲的是列宁、小男孩与一只灰雀之间的故事。  相似文献   

8.
【课标·教材·学情】 “课标”对初中阶段文言文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孙权劝学》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选自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讲的是孙权劝说东吴大将吕蒙认真学习的故事。文章简练生动,用语不多,但能在寥寥数语中描摹出人物说话时的口吻、情态和心理,人物个性鲜明,跃然纸上,堪称人物语言描写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9.
周东芳 《海南教育》2014,(18):81-82
《丑小鸭》经过改编成为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又因为是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代表作,是世界童话史上的经典之作,也因此成了中学语文教材的保留篇目。  相似文献   

10.
葛漫红 《生物学教学》2007,32(10):33-34
1 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1.1 教材分析 "DNA分子的结构"是人教版高中《生物》第六章第一节,学好这节课对于学生理解DNA的复制、基因的表达、基因突变、基因工程等知识是非常重要的,是学习遗传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夏秀云 《现代语文》2011,(5):120-120
《三峡》是北魏郦道元所著《水经注》中的一段写景文字,人教版和苏教版的语文教材都选取了这一段文字作为写景教学的典范文章,可见它在语文教育家心中的地位。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文章中的"四季"问题,历来存在着争议。郦道元写三峡四季景色时,没有按"春夏秋冬"的  相似文献   

12.
新课标人教版教材第十一册第五组课文是“初识鲁迅”的单元,第一篇是鲁迅的作品《少年闰土》,后三篇是他人写鲁迅的文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有的人》。编者的意图在单元导读中有充分的体现:为孩子自主走进鲁迅世界打开一扇窗——“让我们随着本组课文的学习去认识、了解鲁迅吧”……  相似文献   

13.
长文短教,早有人提及。所谓“长文”,就是篇幅长、文字多的课文。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材中,课文在1500字以上,一般来讲就可以视作长文。长文在人教版实验教材中的比例占30%左右,如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共21篇课文中,就有《十六年前的回忆》、《卖火柴的小女孩》、饥卡》等5篇长文。  相似文献   

14.
美国高中主流理科教材《生物:生命的动力》和中国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教材都有"与生物学相关的职业"栏目。本文比较了两种教材中这一栏目的职业类别、职业描述、职业素质要求和栏目的体例。  相似文献   

15.
《太阳》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教材中一篇经典的科学小品文,文中介绍太阳特点以及太阳与人类、地球的关系时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学习本课时可以重点体会文中说明事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范进中举》和《孔乙己》这两篇课文在人教版义教实验教材中,虽同是九年级学习的两篇课文,却不在同一个学期当中教学,《范进中举》在上册第五单元中学习,《孔乙己》在下册第二单元中教学。但这两篇课文体裁同为小说,  相似文献   

17.
潘东辉 《小学语文》2007,(12):26-27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第28课《毛主席在花山》,是本册教材第八组中的最后一篇,是本册教材除选读课文外的最后一篇课文,也是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走近毛泽东”,感受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从习作上,本单元的重点是领悟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8.
谢洁琳 《文教资料》2012,(10):45-46
安徒生经典童话《丑小鸭》分别被选入人教版小学和初中语文教材,可见这篇童话的分量。但是,编者对人教版七年级《丑小鸭》一文的删节存在不妥之处。由于有头有尾的童话本身符合儿童的思维方式,开头的删节处是整篇童话内蕴完整性的重要构成部分,因此教材编选时对《丑小鸭》一文开头的删节是得不偿失的。教材编者对经典童话的删改必须慎重考虑,教师对童话的教学也必须真正符合七年级学生的学情。  相似文献   

19.
杨有清 《青海教育》2007,(12):30-30
人教版新编教材高中《语文》第二册收录了王勃的《滕王阁序》,这是一篇典范的骈体文,文章引用典故达三十多处,这典故在文字上难读,在理解上设置了重重障碍。  相似文献   

20.
《荀子》的《劝学》(节选)篇,一直入选高中各种版本的语文教材。"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对于这一句的注释和翻译,各版教材向来基本一致,几乎没有什么不同意见。以人教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3的注释为例,注"见者远"为"意思是人在远处也能看见";注"疾"为"强,这里指声音宏大";注"彰"为"清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