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媛 《新闻世界》2012,(6):220-221
近来,8集系列纪录片《梁思成·林徽因》的播出,赢得了观众广泛的好评,本文通过解构《梁思成·林徽因》对史料、解说词和影像三个元素的处理方式,试分析该纪录片的成功缘由,希望能得出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2.
鲁澧 《湖北档案》2012,(4):30-31
作为一种影视作品类型,纪录片与其他片种最大的区别在于它是一种"记录"的艺术。纪录片的责任也就来自这种"记录"。它就像一位法度严谨的史官记录着世界点滴的变化。作为一种影像形式的史料,它对现实世界的关注当然无可厚非,因为,对于现实世界的关注熔铸了时代的精神和作者的思想。  相似文献   

3.
吴建宁 《视听界》2000,(5):13-15
大型文献纪录片《风雨钟山路》以丰富翔实的历史文献资料和客观的纪实手法,大量真实、生动的细节,再现了50年前中国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解放南京、推翻蒋家王朝反动统治的气壮山河的历史画卷。该片在中央和地方电视媒体播出后,反响热烈,荣  相似文献   

4.
文献纪录片立意的价值在于其历史文献性,如今更多的创作者开始注重其隐含层面——精神价值的挖掘,精神价值既有历史性也具有时代性,其作为纪录片主旨和灵魂的作用正在被放大.本文以文献纪录片《长江支队:从太行到八闽》为解析对象,从文献纪录片所应承载精神价值的必要性入手,对其导入方法和形式进行探讨,对其之于当下价值观的影响和传播进...  相似文献   

5.
为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由中央党史研究室与江西省委联合摄制的6集文献电视片《小平您好》,8月4日上午在北京举行了看片座谈会。 首都理论界、党史界的专家,人民日报、新华社等新闻单位以及小平同志的亲属、身边的工作人员百余人出席了看片座谈会。该片受到与会者的好评。专家们认为,这是一部生动展示邓小平与  相似文献   

6.
何煜 《视听纵横》2002,(3):47-48
90年代以来,反映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影视献纪录片大量涌现。主要涉及两类题材:一种是以历史伟人为主的传记,如《毛泽东》、《朱德》、《邓小平》、《丰碑》(电影)、《周恩来》、《刘少奇》和《李大钊》及电影“伟人系列”等。  相似文献   

7.
刘群 《新闻世界》2010,(7):266-267
黄梅戏是我国影响最为广泛的地方剧种之一,在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享誉大江南北、海峡两岸,舞台上呈现了《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徽州女人》等经典剧目,推出了严凤英、王少舫、马兰、黄新德、韩再芬等一批艺术家。  相似文献   

8.
路晓  赵迪 《新闻世界》2014,(5):240-241
智利纪录片导演帕特里西科·古兹曼曾说,"一个国家没有纪录片,就像一个家庭没有相册"。纪录片《故宫100》就是这样一本精美的相册。它运用画面构图、光线与色调、角度、景别、光学镜头、运动手法以及应用文学等多种摄像手段,在真实记录的基础上,为《故宫100》增加了艺术上的视觉享受。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西方文献采编关系与中文文献境外合作采编关系,提出两者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并给出了解决的方案。  相似文献   

10.
刘媛媛  刘威 《出版广角》2016,(14):82-83
比尔·尼科尔斯的《纪录片导论》主要阐述了2000年之后电影纪录片的创作情况.从2001年的第1版到2016年的第2版,尼科尔斯《纪录片导论》中的理论不断进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纪录片的定义”“纪录片的类型”“电影世界中纪录片的位置”三个维度.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纪录片作为文献纪录片的一种,承担着"影像修史"的重任,以影像书写党史的目的不仅在于影像存档,更在于通过党史教育对青年群体产生价值引领作用.然而,厚重的历史与年轻的观众之间存在一定距离,党史的影像书写难以真正走近年轻人,文献纪录片面临着年轻化传播的实践与观念转型.本文通过对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相似文献   

12.
余辉 《声屏世界》2005,(5):37-38
大凡值得品味的纪录片,其魅力常常体现在两方面,或者突出情节,或者突出情感。曾获中国视协纪录片学术大奖的《远山的瑶歌》和《下山》,都在情感和情节上有精彩表现,并各有侧重面。  相似文献   

13.
《世纪宣言——从<共产党宣言>到“三个代表”》是中央电视台在党的十六大前夕推出的一系列大型理论文献纪录片之一。作为湖南电视台首次投拍的大型文献纪录片,以深邃的历史眼光,结合中国实际对从《共产党宣言》到“三个代表”这个跨越两个世纪历经150多年的重大理论问题做了一次形象化的解读,为党的十六大的胜利召开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理论氛围。  相似文献   

14.
蒋晶 《出版广角》2018,(4):70-72
随着影视媒体的迅速发展,影视作品的传播效应日益显著,尤其是以纪实为核心的民俗类纪录片,为世界各国搭建起跨文化交流的桥梁.文章以BBC的纪录片《中国春节》为例, 探讨民俗纪录片在文化传播方面的巨大优势.  相似文献   

15.
庞博 《档案学研究》2019,33(5):78-82
在后现代思潮和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影响下,以人为本的“全球历史观”与“社会史观”兴起,促使了“档案记忆观”的诞生。作为集体记忆和社会记忆的重要再现形式之一,影像档案的编研也必然是根据当时的社会意识形态、伦理道德、社会价值取向和利益关系等因素进行的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记忆建构行为。本文选取了中国电影资料馆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利用馆藏历史影像档案资料拍摄制作的首部以真实影像全景式记录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历史的优秀文献纪录片《燃烧的影像》,试图探讨文献纪录片这一影像档案编研产品的社会记忆属性及其功能。  相似文献   

16.
李巍 《记者摇篮》2005,(12):37-37
两千多年前,司马迁要把他所了解的历史事件用文字一个一个写在《史记》里。在今天,人类发现记录这个世界的方式不仅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图像,而这一切将预示一个新的世界——视图世界的到来。  相似文献   

17.
纪录片《伊斯特河》是一部追寻德国现象学大师海德格尔思想之旅的电视散文,得名于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未竟之同名诗歌。该片沿着这条象征欧洲文化渊薮的悠悠长河,回顾历史,领略风土,以高度的真实与纯粹的客观品咂醇厚的人文陈酿。  相似文献   

18.
央视纪录片《大三峡》体现出宏观与微观结合、求真与求美结合、纪录与诗意结合以及纪录与思辩结合的艺术特色,是纪录片的又一部精品力作。  相似文献   

19.
吕鹏  冯然 《声屏世界》2005,(5):35-36
近几年来,我国纪录片的创作有了长足的进步.进入了新的求索阶段:以画面思维形式打破传统的文字思维.同时兼具中国传统的审美文化眼光与全球化的视野。曾获2002年法国蒙特卡洛电视节“法国广播电视学院国际大奖”提名和2002年第七届新加坡“亚洲电视大奖赛”最佳纪录片提名,由四川电视台摄制的纪录片《求学》正是这样的一部优秀作品。  相似文献   

20.
后纪录时代的纪录片——观大型纪录片《故宫》有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斌 《声屏世界》2006,(4):41-42
为纪念故宫博物院成立80周年,由中央电视台、故宫博物院联合摄制的12集大型纪录片《故宫》(精华版)在央视一套播出。《故宫》展现的是一种全新概念的纪录片。它迥异于以前的纪录风格和理念,呈现出纪录片创作中的一种新的趋势。技术·奇观化当我们批评麦克卢汉所说的“媒介即讯息”中体现出来的技术决定论观念的时候,技术却已经实实在在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也改变着纪录片的创作。《故宫》片中近80分钟的三维动画创造了纪录片中动画创作的新纪录。央视和故宫的相关领导都表示,此次拍摄“不敢说绝后,但一定空前,而且估计20年之内不会再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