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社会救助是现代社会保障体系中最基本的项目,同时也是整个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农村社会保障的发展和推进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健康发展,也关系到农村的社会稳定。当前,我国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项目主要包括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教育救助、农村医疗救助、农村灾害救助、农村住房救助、法律援助及农村扶贫开发等。通过对甘肃省会宁县农村社会救助现状的调查分析,发现农村社会救助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对欠发达地区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在民族地区高等院校中开展宗教学课程教学很有必要。这对于民族地区高等院校学生了解国情、认识民族文化现状、正确对待民族宗教关系、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身人文素质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对此,民族地区高等院校宗教学课程教学可以在教学内容、教学理念及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农村留守妇女现象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由于经济及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妇女的健康传播存在诸多问题。从传播学的视角来看,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渠道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妇女健康传播中起主要作用。少数民族农村妇女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加之女性健康敏感话题的"社会称许性"因素的影响,对其研究宜采用参与式定性访谈研究方法,辅以定量调查了解。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对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调研,认为目前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过程中,存在着预算内公用经费补助标准偏低、免费为贫困生提供教科书工作有待完善、合理性收费部分标准偏低、教师工资偏低、补助部分难于落实、学校缺少校舍维修改造经费和农村寄宿制贫困学生生活补助难以落实等问题。建议应有效解决农村寄宿制贫困学生生活补助经费、提高免学杂费补助标准和预算内公用经费拨款标准、扩大贫困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的人数及其经费、规范合理收费;提高学校运行效率、切实落实校舍维修改造资金、清算解决学校债务和公共财政,要继续加大对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投入。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医疗保障体系是以城镇职工、新农合和城镇居民为三大支柱,以城镇医疗救助为辅助,逐步实现医疗保险的全民覆盖.河北省医疗保险模式在保障国民健康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但由于统筹制度本身具有的缺陷,在现实执行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为此,应加强医保管理监控,扩大基本医保覆盖范围,建立多层次的医疗保险;创新体制、机制,增强制度吸引...  相似文献   

6.
高校业余党校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在充分体现国史、党史和党的基本知识等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民族地区特点和当地特色红色教育资源编写符合民族地区高校的特色校本教材可以进一步增强业余党校培训教材的思想性、丰富性和吸引力,对学员进行党性锻炼的同时,起到宣传民族地区优秀文化的作用,对于提高民族地区高校业余党校的培训效果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世界各国的社会制度、经济实力和文化背景等不同,在推行社会救助制度上,如救助的种类、贫困线的测定、救助项目、救助理念、救助的主体等等,也同样存在不同之处。借鉴国外社会救助经验完善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使其能够真正对每一个社会成员的生活水平起到保底作用,是当前实现社会平衡稳定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县、乡、村中医药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提供的服务量约为农村医疗服务总量的三分之一,已经成为农村医疗保健服务的重要力量,为保护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目前乡村医生队伍还存在着不少问题,还不能适应农民群众的卫生服务需求,严重影响了农村的中医药服务质量和水平。结合我市实际,在现阶段为了在短时间内,提高广大社会成员的健康水平,改变广大基层社会成员的缺医少药的状况,  相似文献   

9.
社会救助是一项托底线、救急难、保民生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在保障居民基本生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经济迅速发展和社会结构调整,传统社会救助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变得比较单一,救助对象多样化服务需求无法得到解决。事实上,对于困难群体来说,恢复和发展能力比简单的物质援助更重要。专业社会工作介入能弥补传统社会救助的不足,可在救助对象能力提升、心理疏导、资源链接等方面提供帮助,从而实现更精准、有温度的社会救助。  相似文献   

10.
多校区是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产物,民族地区高校也紧跟教改趋势多采用分校区办学模式.民族地区高校在地理环境、文化氛围和学生生源等方面具有其自身的特点,这对民族地区高校的各项工作都提出了新的挑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其是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民族地区高校多校区办学具有更重要的作用,也更具特殊性.针对民族地区高校多校区办学的特点,发挥校园文化建设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互相交融渗透,优势互补,更好地丰富民族地区高校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大学文化氛围,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四川省民族地区小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四川省民族地区小学体育教师的调查和现存问题的分析,提出应建立长效的培训机制;扩大交流,发挥体育示范学校的带头和指导作用,提高民族地区的体育教师素养;挖掘和发扬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使之融入学校体育,提高教学水平;重视民族地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学评价,在政策、制度等方面对民族地区要有所倾斜,吸引外来人才等,以期促进民族地区学校体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充分利用清洁发展机制(CDM)所带来的资金和技术,发展小水电等可再生能源的小型捆绑CDM项目对于提高省农村地区的能源服务质量,增加就业,促进节能减排工作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从分析2007年前后贵州省小水电CDM项目的开发状况入手,介绍了几年来在黔东南自治州开展小水电捆绑CDM项目案例开发的过程和经验,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农村留守儿童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制约,中国目前还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让孩子与父母共同生活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教育救助是必不可少的补充.实践证明,美国KIPP学校在充实和提高学校教育、利用社会支持系统的力量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对农村留守儿童实施教育救助有着一定的启示,如采用多元的办学模式、坚实全面救助的基石、保证全程救助的实施等.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我国朝鲜族中、小学体质健康水平,利用2005年朝鲜族聚集区体质健康调研所获得的数据,对7-18岁我国朝鲜族城乡中、小学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及朝鲜族与我国汉族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进行了多指标对比分析。探讨了地域特点、民族特征、经济发展水平、饮食结构、体育课开课率等造成朝鲜族与汉族学生差异存在的原因,并且提出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调整教育机制、加强西部地区健康知识的普及和学校体质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并不完善,应基于制度实施现状和问题,采取转变救助理念、加强人文关怀,健全资金管理、拓宽资金来源,基于应保尽保实施分类救助,完善法律法规、强化法律监督等完善策略,真正发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最后一道安全网”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综合分析西部农村地区群众体育参与人口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西部农村地区群众体育开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优势和劣势,进一步提出了提升西部农村地区群众体育开展实效性的途径,包括场地器材选择的针对性、体育人力资源和项目资源建设、发挥乡镇体育和返乡农民工的带动作用、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等等。旨在从西部农村实际出发,推动西部农村群众体育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最低生活保障与扶贫开发是新时期我国农村两项重要的社会救助政策,如何实现贫困对象的动态管理是目前制约两项制度顺利实施的一大难题.对重庆市贫困地区的调研表明,农村贫困对象识别存在偏差,贫困对象分类不够明确,扶持措施缺乏针对性;“福利依赖”和“贫困陷阱”现象突出,受助人口退出难;部门之间缺乏协作与联动,扶贫资源供给分散.应基于贫困对象识别机制、贫困对象分类救助机制、贫困对象自身“造血”机制、动态考核与退出机制和部门联动与资源整合机制构建科学高效的农村低保和扶贫对象动态管理系统,对贫困对象进行科学、规范管理,实现“应保尽保、应扶尽扶、应退尽退”的目标,提高两项制度的运行效率,维护制度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18.
财政转移支付是我国一项基本的宏观经济政策,其目的是使贫困地区能够达到全国基本公共服务水准,实现标准均等化。目前,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水平要明显低于全国整体水平,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不仅能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也能有效地实现民族团结和国家稳定。但是此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的非规范性和不稳定性,导致其在贯彻执行中产生了诸多问题。本文主要对民族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重要性、实施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9.
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加强并推进民族地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健康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党在新时期的奋斗目标能否在民族地区实现的关键因素,是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基础,同时也关系到整个社会大局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特别是在云南偏远的经济欠发达少数民族农村地区,加强并创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新时期农村工作的重心之一。  相似文献   

20.
加强农村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对于缩小城乡差异、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和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涪陵区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关于农村社区建设的系列文件精神,通过农村社区阵地建设、健全农村社区党组织运行机制、加强社区服务等做法,逐步形成了公益性服务与社会化服务相结合、各类服务项目相配套的社区化服务体系。涪陵区还存在农村社区没有摆脱现行行政村的制约、农村社区各类基础设施不完善、农村社区服务资源有待整合、农村社区人才缺乏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增进农村社区的包容性和开放型、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社区运行长效机制、提高社区服务水平、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