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培养大学生公民意识与构建和谐社会是高度一致的,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对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有深刻的启示作用。在构建公民意识培养的课程体系中必须发挥法律课程的功能与优势,必须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和营造良好的公民教育氛围。  相似文献   

2.
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的思路出发,提出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必要性,探索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内涵及具体途径,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我国社会的转型必然带来高等教育的深刻变化。本文在梳理我国近五十年的大学生公民教育发展脉络的基础上,从分析我国大学生公民教育的缺失入手,指出加强大学生公民教育的必要性,从而提出应切实加强大学生公民教育,应在全球化和本土化进程中创新大学生公民教育的体系和实践,彰显公共精神、新文化精神和主体性精神。  相似文献   

4.
公民的现代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现代化的核心,对于作为承载着国家希望和未来的大学生而言,其现代化的教育更是关乎一个民族和国家现代化进程和成败的关键所在。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在认真研究和考察当代大学生时代精神的状况前提下,探索加强和促进大学生现代公民教育的新思路和新途径,促进我国家公民教育的新进展,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要不断提升公民素质,而这离不开公民教育。在新的社会背景下,较高的公民素质对实现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平稳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对公民素质与公民教育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希冀对公民素质的提升和公民教育的有效开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公民的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到国家、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公民素质教育日益彰显出其重要性和紧迫性,而学校公民素质教育是公民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当前我国大学生公民素质教育可以从如下方面入手:提升大学生对公民素质教育的认识,探究高校公民素质教育的推行模式;强化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联动效应,增强大学生公民素质教育的体验度;建立健全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评估系统;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保证大学生公民素质教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向公民教育的转型是当代教育的重要特征。公民教育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公民教育的含义、公民教育目标与内容、公民教育实施途径与方法等。公民教育在国家制度层面得以认可和加强、公民教育课程标准得到确认、公民教育研究专业队伍初步形成,也呈现出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但还存在着基本理论需要进一步厘清、目标定位有待明确、内容体系有待优化、课程资源有待完善、本土研究有待深化、实践有待加强等问题。今后在承传民族文化传统的基础上,立足本土,强化实践推进;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性,正确处理好"中外关系";强化课程设置与教学实践探索,着重解决公民意识教育和公民参与实践能力培养,研究领域需要拓展,研究方法论需要创新。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公民意识作为现代社会公民基本的人文精神被正式提出。公民的自由意识是公民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基础,是公民意识的基础。大学生作为我国未来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培养他们积极的自由意识应成为国家和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在服务型领导理论和公民领导模式的影响下,借鉴美国高校大学生领导力教育通过开展社区服务推动高校与社区的互动取得的积极经验,呼应当前我国从传统居民生活圈向现代化社区发展的现状,尝试提出我国大学生领导力培养新路径——校园社区服务项目,促进大学生向公民领导发展。  相似文献   

10.
微博的迅速发展成为大学生公民参与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问卷调查,从新疆大学生微博公民参与的特点出发,采取提升新疆大学生的网络媒体素养,培养微博意见领袖,提高公民意识和能力等方法,引导新疆大学生通过微博平台实现合理、有序的公民参与,推进新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