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长征中,党和红一方面军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民族实际相结合,及时制定和实施了适应新形势需要的民族政策。依据党指导民族政策总方针的演变及与其相适应的民族工作实践,长征中红一方面军制定和执行的民族政策可划分为长征初期、长征中期、长征后期三个阶段。红一方面军从战略高度把少数民族问题与长征、中国革命和抗日救亡运动联系起来,其民族工作内容丰富,颇具特色。  相似文献   

2.
民族问题不仅是和平年代中国社会问题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同时也是中国革命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国共产党自“三大”就开始探索用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与历史观解决中国的民族问题,在长征前夕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政策并在长征中得到实践和发展,为后来乃至建国后的民族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理论与实践的基础。通过挖掘长征时期红军经过贵州时的民族政策史料,从红军长征期间在贵州的民族政策的实施、特点、影响诸方面论证了红军长征时期的民族政策。  相似文献   

3.
红军长征作为土地革命中的一个重要事件,其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影响是深刻的.通过探讨红军长征与近代贵州社会文化变迁之间的关系,以发展的眼光、独特的视角去探讨长征对贵州近代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长征途中,中共中央召开了一系列重要会议,以确定中央根据地的地点。通过不断地选择与放弃,最终选定陕北为革命的大本营。这个过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身上具有坚持革命理想、信念和坚持实事求是完美结合的长征精神。  相似文献   

5.
王稼祥对遵义会议的卓越贡献吴小妮王稼祥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卓越领导人之一,他一生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尤其是在长征中,他摒弃王明“左”倾错误,毅然站在以毛泽东等为代表的正确路线一边,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一、遵义会议以...  相似文献   

6.
长征途中工农红军被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进入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后,正确处理同少数民族的关系则显得至关重要。少数民族基本都有信仰宗教的习俗,中国共产党坚持正确对待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问题,使其很多少数民族人认为对待他们宗教的态度就是对待他们的态度。红军长征中的宗教政策是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在中国革命实践中的第一次成功运用。  相似文献   

7.
伟大的长征给党和人民留下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推动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创新和升华。  相似文献   

8.
红军体育具有优良传统.在艰苦卓绝的长征岁月红军的体育传统也没有中断.每逢休整期间,部队都会组织体育活动.在长征途中红军的体育对保持官兵的体力,坚定革命斗志和激发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都起到了特殊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长征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平等团结原则的内涵较长征前得到了深化:第一,民族团结与民族平等被真正相提并论,成为党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第二,主张民族平等同时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第三,党还认识到落实民族平等团结原则中党对少数民族领导的重要性.深化的原因:首先,遵义会议后,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自主地思考中国革命问题;其次,长征中党直接接触了广大的少数民族,为党对民族平等团结原则内涵的深化提供了实践基础;再次,民族危机的日益深重进一步促使党对民族平等团结内涵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白居易曰:“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感情是组成艺术形象的血肉。艺术形象要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就必须有鲜明强烈的感情。王愿坚的短篇创作是以革命历史题材见长的。他的作品大多是用雕刀一样的笔触为我们塑造了一系列以情动人的英雄形象。其中有领导中国革命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有长征道路上艰苦卓绝、奋勇前进的无畏战士;有在丛林中坚持武装斗争的游击健儿;有在白区顽强不屈坚持斗争的地下工作者;有全力支援革命的老解放区百姓;有机智灵活的小英雄;也有和平建设时期和人民保持着血肉联系、永葆革命青春的高级干部。这些形象生动感人,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