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的社会建设思想即社会发展理论。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一切优秀成果.从人是社会发展的主题和实质出发,科学地揭示了人类发展的一般规律、动力、核心等问题,提出了科学的社会建设理论。找到实现人自由全面与解放的钥匙。在今天社会建设的关键时期,马克思的社会建设理论对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的自然观深刻揭示人和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阐明了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在实践基础上相互生成的统一过程。马克思自然观的最大理论特点是在探索人类解放的道路过程中思考入与自然的关系,实践观和唯物史观是马克思自然观的理论基础。马克思的自然观对当代中国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全球性生态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社会有机体是马克思考察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元素,它是以"现实的人"为理论根基,从人的社会实践出发,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从生活和实践出发,视学生为鲜活的生命个体,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己任,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在新时期全球化背景下,人类的生存状态与未来发展都充满了危机与挑战,因此有必要在人学视阈下,重新理清人、生活、实践等概念在马克思生活世界理论所蕴含的意义。马克思生活世界理论源自于传统的古希腊哲学、德国古典哲学以及启蒙运动中理性思想的影响。其理论的主体是现实的人,根本动力是人的实践活动,终极价值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研究不仅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人学的理论素材,更促进了马克思生活理论中国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发展目标的设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是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促进和提升。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二者在理论与实践上具有高度的统一性,所以我们要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认为,只有在消灭了私有制和阶级的共产主义社会里,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才是可能的.但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不会在共产主义社会里突然出现,社会主义社会也是其必经阶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从《共产党宣言》看“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思想是对马克思"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的"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一思想,是他们对未来新时代精神的高度概括,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最高目标和终极价值,是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探索和在实践上为之奋斗终生的主题。胡锦涛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则深刻地体现和发展了《共产党宣言》关于未来社会的核心思想。  相似文献   

8.
和谐作为哲学概念,是一个关系范畴.和谐社会是一个包含多方面关系和谐的社会状态.从人类本性上说,和谐社会是人类追求的共同目标.马克思把人类千百年来所追求的"和谐社会",提高到与人类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不可分割的理论高度,从而在真正的意义上提出了"和谐社会".总观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和谐社会思想,其深层意蕴就在于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着重从考察人的本质入手,把对人的本质的探讨与对人类解放的追求放在核心地位,提出通过积极扬弃现存社会中的异化现象来实现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现阶段,应通过协调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增强人文关怀,注重人文价值追求等措施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中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人的全面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所在,是马克思主义的崇高价值目标和理想追求。文化是人类的生存活动和实践方式对象化的结果,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网络文化正逐步改变人们的实践方式、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学习方式、价值观念和精神风貌。从文化哲学视角探讨人的全面发展在网络文化下的时代内涵与价值意蕴,使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及其实现途径得到拓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