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调查数据显示,借贷消费行为在高校大学生中并不普遍,仅涉及少数大学生,大部分学生对此兴趣不大,基于未来还款压力较大,他们难以接受借贷消费行为。另外,当代大学生整体上对借贷消费本身的性质和可能产生的风险认知不足。基于这种现实情况,不应该提倡当代大学生的借贷消费行为,国家应出台相关文件对此进行规范,高校应该加强对校园贷可能引发的风险进行日常监测,同时加强对学生的相关教育,公安部门也应该积极作为,严厉打击对高校大学生的欺诈欺骗等违法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2.
在国家严禁对大学生网络借贷的环境下,大学生网络借贷行为仍持续蔓延,花样层出不穷,暴露出大学生自身价值观的扭曲和不正常的心理;高校学工队伍应建立有效的预防机制,开展针对性的宣传,及时地干预和引导,帮助陷入网络借贷的大学生及其家庭摆脱泥潭。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作为网民主要群体,"网红"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双面影响。对此,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需要积极适应新变化,利用"网红"文化优势,充分发挥"网红"资源的建设性作用,从转变课堂教学方式、培育校园"网红"队伍、构建校园网络文化、用好校园网络平台等方面入手,积极探索高校网络育人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衍生了多种新型信贷模式,校园网贷作为互联网金融的产物迅速风靡全国各大高校,成为一种新的业务模式。本文通过对山东农业大学在校学生校园网贷行为的现状调查分析,发现网络借贷平台在为大学生提供资金需求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大学生非理性地超前消费、自身还贷能力不足、不良网络贷款平台非法经营等现象不仅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生活,也给学校的安全稳定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目前,校园网贷现状及风险控制机制的研究已成为高校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5.
网络促进了"90后"大学生文化观念和思想道德、消费方式及行为方式等各方面的变革。高校必须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让"90后"大学生对网络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促进校园网络思想教育的和谐性和文化性,发挥网络的舆情作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高速发展,网络成为95后大学生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运用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在95后大学生群体中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培育和养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对高校的调查分析,研究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如何影响95后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并对运用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在95后大学生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给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化学和教育心理学理论,围绕体育文化的本质结合校园体育文化r影响力对成都市不同高校大学生运动参与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对大学生参加体育运动有积极的影响作用,大学生运动参与行为与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呈正相关。由此可见,高校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对大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养成终身锻炼习惯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当前大学生宗教信仰出现快速发展的态势下,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和防范宗教向高校渗透刻不容缓。要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从加强校园讲座文化、校园社团文化、校园心理健康文化、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等方面着手,共同构筑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  相似文献   

9.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发展进入了微时代。微时代的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对大学生的思想建设、日常生活和课堂内外的学习等各个方面都有着前所未有的影响。在这种背景下,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需要一种新的思路来发展壮大,即剖析微时代的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结构和它面临的新形势,多途径重构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力争使高校校园网络文化跟上时代的发展潮流。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网络集群行为作为高校网络舆情的极端表现形式,是一种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力并有可能向现实集群行为转化的大学生虚拟群聚。除具有网络集群行为的一般特征外,还因发生于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之中,具有组织主体隐蔽化、参与主体社会化、传播方式信息化、行为态势超常化等特点。根据行为的内容、性质及不同诱因,可以将其划分为情绪表达型,利益诉求型,政治参与型三种类型。对大学生网络集群行为进行引导,应当健全高校网络管理的制度建设、提高网络舆情监控的技术水平、注重舆情研判队伍的专业素质、增强校园网络文化的理性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