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提倡“课程思政”建设的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和高校的通识课程大学英语有效结合,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新时代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教师的首要思考。本文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大学英语教学为基础,对如何将“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课程建设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性的分析研究,从而引导学生在大学英语的学习中,建立文化自信,正确认识西方的语言和文化,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新文科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现实要求出发,把现代高效农业中的“滴灌”理论与方法引入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寻找大学英语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点,对“滴灌”式教育的基本内涵和大学英语“滴灌”式课程思政的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研究;在分析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的现实依据和理论依据的基础上,探讨和研究高校大学英语“滴灌”式课程思政的可实施路径,实现课程思政与大学英语的深度融合。把大学英语和课程思政作为研究对象,能够发挥高校公共课程育知育德优势,适应外语学科育人育才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结合了当前中国大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英语表达力较弱的现实状况以及《要求》中提出的"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不断提高,保证学习者在整个大学英语阶段英语学习不断线"的要求,探讨后续课程—《说英语游中国》的课程建设,旨在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的同时,通过"游历"中国,增强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强大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表达力,实现两种语言,两种文化的双赢。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职业院校"大学英语"课程"高投入、低产出"的现象,为了弄清学生现有的水平和存在的问题,把"大学英语"与专业课紧密联系,改变授课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终提高英语应用能力和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5.
写作是一项语言输出技能,能够反映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英语写作是大学英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任务,很多院校也根据其相应的社会需求、学科需求和学生需求开设了大学英语写作课程。本文以文秋芳提出的"输出驱动假设"为理论基础,秉承"输入促成、输出驱动"的教学理念,尝试打破传统大学英语写作课堂的教学模式,提出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运用"视听输入"的方式,引导学生完成"写作输出"的任务,从而激发学生对英语写作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在使用英语的过程中难免受本国文化风俗、思维模式的影响,导致英语在中国本土化之后形成了“中国英语”这种特殊的地域变体。认识和研究“中国英语”的特征和重要性对大学英语文化教学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三版具有选材循序渐进、练习形式多样、线上线下资源丰富立体等特点。教材在翻译题、课文内容和文化注释三方面进行中国文化渗透的同时,仍存在着重欧美目的语文化,轻学习者母语文化和文化素材的任务设计不合理等弊端。基于此,在课程思政全面推进的时代背景下,本文提出可以从补充缺失的文化素材和改变文化素材的任务形式两方面入手进行大学英语教材中中国文化的"二次开发"。  相似文献   

8.
母语文化缺失现象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一大缺陷,大学英语课堂过分侧重英语文化学习却忽略了自身的母语文化,导致了我国的英语学习者产生了母语文化的认同危机。本文从二语习得的"双向互动"角度出发,探索了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母语文化渗透的重要性及其具体的构建实施策略,以期能对新时期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及社会文化指导下的二语习得提供一定的参考经验。  相似文献   

9.
这项研究旨在探讨“课程思政”理念在线上线下混合式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效果与措施。在详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优势与挑战的基础上,通过“课程思政”元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发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中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工作进行的有效路径,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使“课程思政”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能够中更具体、更有效地发挥作用,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供更具体有效的指导。  相似文献   

10.
1月24日,2019年全国高教厅处长会议在郑州召开。回顾历史,总结2018年的各项工作,对2019年的全面振兴高校本科任务进行了详细规划。会上,吴岩司长在讲到2019年本科教育怎么干时,一共谈了10个问题,第七点强调:"推进公共外语教学改革,为国家战略培养和储备‘一精多会,一专多能’的国家化人才,全面深化大学公共外语教学改革"。另外,《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因此,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的教学改革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为主要目标,并成为打造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金课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