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主体间性教育:从两极走向中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体性生成于主体作用于客体的对象化活动,而主体间性则生成于主体之间的交往活动。在教育领域,既有主体—客体关系存在,又有主体—主体关系存在;就像主体性教育是教育领域的一种客观存在一样,教育领域原本就有主体间性教育的一席之地。主体间性教育的提倡,旨在还它以应有的地位,也是为了化解教育领域个人主体性的危机。  相似文献   

2.
主体间性理论是当代哲学思维方式的一个重大转变,对人文社会科学及人们实际生活的众多领域都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作为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主体间性要求从实际生活出发,强调主体间的沟通交流与对话,这是对传统主客二分式教学方式的一种超越。在学生德性培养的过程中,主体间性教学模式应该并且也能够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4.
课堂教学作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活动,必须将活动的对象纳入主体间性的视角下进行研究,主体同性理论是教学理念与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课堂中师生和谐相共处,共同推进教学任务的有效保障.从主体间性的定义和内涵着眼,研究在课堂教育过程中的主体间性,在此基础上分析现有的课堂教育存在的问题,最终就主体间性理论应用于课堂教学模式重构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翻译的主体间性对于翻译的质量而言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它包含了原作者、译者和读者之间的联系与交往。体现翻译的主体间性是现代翻译的重--求,也是翻译达到信达雅的一个重要手段和通道。在本篇文章中,作者就多年的翻译经验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对如何将主体间性体现在翻译的过程当中进行了阐述,希望对广大有意进行翻译工作的人员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主体性研究是翻译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主体间性是和主体性密切相关且本质不同的概念,是新近被引入到翻译研究中的一个热门话题。针对翻译研究由主体性向主体间性转向命题上存在的分歧,本文对涉及这一问题的相关方面做出了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近代主体主义哲学认为人的思想原则是第一人称的,与一个“我”分不开的,那么,对于人的思想如何能以“我们”的方式被理解,“我作为主体是否以及为什么能够认识另一主体”,“另一个主体的存在如何对我成为有效的事实?”针对这一问题的回答,胡塞尔提出了intersubjecfivity一词,译为“主体间性”。在我看来,胡塞尔的主体间性问题的“兴趣”所在是“主观间性”。我们要对人们之间的主体间性关系作出科学研究,就必须从人的实践活动、社会关系对人类存在的制约作用方面去理解。  相似文献   

8.
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有利于顺利进行和发展教育实践活动,有利于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建设,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个人全面发展。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缺失表现在:目标理想化,价值的工具化,方法过于呆板,因此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必须做到: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多层次目标;坚持人文关怀,促进主体间的感情交融;丰富教育方法多样化。  相似文献   

9.
主体间性理论作为社会交往理论的一个重要思想,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各门学科。在感恩教育主体间性转向相关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当前感恩教育存在的博弈困境,从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过程四个方面阐释感恩教育主体间性变化的思维转向;根据转向要求,从思想、内容、形式和师资四个方面阐述了感恩教育主体间性转向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0.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哲学主体间性研究给我国当前教育提供了一个新视角,但主体间性在外语教育方面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和关注。目前英语课堂教学主要还是关注知识和技能,对课堂教学的生命个体的价值取向没有引起足够的认识。分析主体间性的教育哲学思想,结合RICH教学案例,探讨RICH教学模式是如何建构主体间性并使之发挥作用,从而达到师生共享生命的境界。  相似文献   

11.
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现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机制,阐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并对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途径和保证措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大学生心理特征、心理健康的因素,找出在教育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以便有针对性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此,阐述了学校体育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特殊优势和提出了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3.
教育评价的主体和客体都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不健康的评价心理影响评价结论的准确性和教育评价功能的发挥。在具体分析评价过程中心理健康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对评价主、客体加强教育评价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浅谈大学生体育健康与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分析了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提出了体育健康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以及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都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二者深度融合对于延伸育人内涵、丰富育人内涵、增强育人效果都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协同共处、融合育人机制,协同共进、融合育人方法,协同共建、融合育人环境来达到科学性和实效性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6.
在教育改革深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目标为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二者教育教学层面的合作和融合,对于延伸教育内容以及强化育人效果起着关键的作用。为此,本文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协同性和差异性,并针对教育实际,提出二者融合机制的构建方法,进而为学生健康发展和成长奠定良好的根基。  相似文献   

17.
心理健康教育对中学生未来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融入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有助于中学生学会利用自身积极心理因素激发和培养自身潜能,调动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习进步和综合素养的提高.从目前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出发,分析积极心理学理念对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意义,并结合目前的实际问题提出融合路径.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学生违法犯罪现象呈上升趋势的心理原因,探讨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体育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基于学校体育心理健康教育建设的开展尚处在初始阶段的现状,对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及21世纪学校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提出了体育之于人的两维原始功能(即身体发展和心理健康建设功能)和谐发展不可或缺的理念,并在此背景下重新就小学体育心理健康教育建设的理论体系进行了构建,试图提供更加有效的理论和方法参考,发挥体育最优的育人环境。  相似文献   

20.
泰山文化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和教育价值。从泰山文化中寻找促进大学心理健康发展的契合点,必将有利于拓展驻泰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创新工作方法。心理健康教育的本土化、丰富的泰山文化内涵、国内学者关于传统文化运用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为泰山文化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运用提供了实践依据。泰山可视可感的物质文化渗透着人的生存理念、泰山文化蕴含的进取精神、包容精神、担当精神、和谐精神和重如泰山的价值取向是泰山文化与驻泰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契合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