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宝成 《阅读》2014,(3):30-31
散布于世界各地的主题公园,如一颗颗璀璨明珠,吸引着各地游人。现在,就让我们去领略世界著名主题公园的风光吧!  相似文献   

2.
通过评价和分析我国主题公园的发展状况,运用主题公园的经营模式对我国主题公园的发展进行探讨,建议在经营模式中突出旅游产品的个性和特色,注意项目的创新,加强品牌运作,引导并转变游客游览的思维方式、重视生态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3.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我国的主题公园开始兴起,之后在全国掀起了主题公园热。作为在苏中地区迅速崛起的泰州,主题公园的建设也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和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诸多缺憾。本文全面分析了泰州主题公园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条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泰州今后在发展大型主题公园时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蔡骁 《阅读》2014,(23):30-31
<正>"学习的时候要认真,玩耍的时候要尽情。"亲爱的同学们,你们一定很赞同这个观点吧。那么,具有创意的现代旅游场所——主题公园,肯定能帮你们缓解压力,放松身心。1989年7月12日开业的"乐天世界",是已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的世界最大室内主题公园。乐天世界位于韩国首尔,它的特别之处在于:集游乐场、百  相似文献   

5.
内江主题公园提倡"以人为本,领袖川渝",本着这样的一种建园理念,深入分析主题公园与人文科技功能需求的内在联系,通过对人文科技规划项目的设计背景、思维理念以及艺术定位和体验分析,进一步探索内江主题公园精神文明和娱乐文化相结合的设计思路与方法,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切实提供可以借鉴的实际案例。  相似文献   

6.
作为城市旅游主体部分的主题公园兴起于20世纪中期。本文在阐述主题公园的概念、特征及起源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在国内外的发展概况及现状。并以云南为例,详细论述了云南主题公园现存的问题及所采取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7.
在体验经济时代,顾客需求已经发生巨大改变,传统的营销策略已经不能满足主题公园体验营销的要求。在梳理体验营销概念和策略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主题公园发展现状和问题,从员工培训;产品活动组合;顾客成本;顾客沟通四个方面,对主题公园的体验营销策略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历史文化主题公园承载着地方传统文化、科学技术、民俗风情等各个方面的展示和传承,是文旅融合发展的先锋.本文以清明上河园、杭州宋城为经验借鉴,探讨文旅融合背景下苏州构建历史文化主题公园的构想,为推进苏州文旅融合发展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和传统的旅游配置不同,野山菌主题旅游公园对配置和旅游选择方面的要求很高,想要建设野山菌主题公园,首先需要一个整体思维,并从大局角度出发来对相应产品进行选择与配置。旅游整体发生的变化和发展的持久性是其关注的重点,而且,其更强调旅游为当地带来的生态价值和效益,同时兼顾旅游与水体、旅游与人等各项因素之间的和谐共处,从而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公园。  相似文献   

10.
主题公园是现代人生活中重要的活动场所,互动则是人们喜好主题公园的重要因素。为提高现代主题公园的互动氛围,尝试建立主题公园的互动体系,包括三项互动形式及六项互动内容。在"以人为本,生态为主"的原则下,对黑龙江省大庆市和谐公园进行拟规划设计,通过对和谐公园项目背景的研究,和谐主题的定位和挖掘,建立了"一轴、两片、六区"的空间布局并进行了多样化的景观互动设计,以此完成了和谐公园主题互动的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11.
赣南客家民俗体育信息网络平台的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构建赣南客家民俗体育信息网络平台的设想,分析了目前赣南客家民俗体育文化遗产的结构框架,尝试应用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等手段,对赣南民俗体育文化遗产,如民俗体育运动项目、民俗体育文物、民俗体育教育和民俗体育文化习俗等内容进行数字化保存与存档,将民俗体育活动的数字化仿真、对民俗体育文物的数字化复原、对民俗体育文化遗产的数字化进行展示等。目的是将赣南客家民俗体育文化以最形象、最直观的方式展现给大家。  相似文献   

12.
摘要:根据我国民俗体育的发展方向和开展形式,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对新时代我国农村地区民俗体育发展的形式、局限与路径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研究表明:1)民俗体育逐渐向着现代竞技体育的方向发展,民俗体育活动增多,形式多样,但在广大农村地区民俗体育存在个别突出,一些项目甚至有颓势现象;2)民俗体育发展有很大的局限性:民俗体育生存的土壤发生改变,农村地区民俗体育缺乏组织机构,民俗体育无专业指导,民俗体育设施不完善,民俗体育参与者没有持续积极性。要提高对农村民俗体育的认识高度3)农村民俗体育的发展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农村发展民俗体育是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发展农村民俗体育能推动农民脱贫致富; 4)推动农村地区民俗体育的发展路径:要在新农村建设中增加民俗体育的内容,通过民俗体育实施农村全民健身计划,提高人们对农村民俗体育项目的认识,加强各环节管理,做到精准扶持,让民俗体育从业者脱贫致富,推动民俗体育项目百花争艳,切实提高农村居民小康生活质量。通过对民俗体育项目本身、民俗体育项目发展平台、民俗体育管理、民俗体育从业者四位一体进行研究,多途径探索新时代农村地区民俗体育发展局限性问题和推进其发展的路径,对新时代农村地区民俗体育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地域性民俗体育的原生态传承是保护与发展我国民俗体育文化的一条重要途径。通过对地域性民俗体育及原生态的界定,在分析地域性"原生态"民俗体育的特点及发展困境的基础上,提出地域性民俗体育"原生态"传承的路径选择。通过利用地域性民俗体育文化的"造乡运动"、民俗体育"文化生态"的活态保护、地域性民俗体育原生态发展的"去模式化"及提高对原生态民俗体育的文化认同等措施,以促进地域性民俗体育的原生态传承。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证研究法等研究方法,以福建省大学生、高校体育教师、体育管理部门人员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影响普通高校民俗体育课程资源发展的若干因素,提出了发展对策。研究表明:学生民俗体育意识薄弱及兴趣缺乏、体育教师学习进修民俗体育技艺的渠道缺乏、民俗体育师资及场地器材缺乏等是主要影响因素;依托地域优势开展特色民俗体育项目、给民俗体育融入人文精髓、有条件地将民俗体育纳入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范围、加强体育院系民俗体育人才培养是民俗体育课程资源发展的良策。  相似文献   

15.
《尘埃落定》中具有大量的民俗描写。小说通过对民俗的场景化叙事、民俗的文本构成和民俗的意象化叙事,使得民俗构成了小说叙事的一部分。民俗经过审美择取与变形,成为反观藏地历史与现实的重要桥梁。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法、田野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从原生态的角度对舟山群岛渔村民俗体育进行分类,并对其主要特征进行分析和研究.原生态海洋民俗体育按载体可分为"船上类原生态海洋民俗体育"、"海泳类原生态海洋民俗体育"、"滨海类原生态海洋民俗体育"、"海岛民间乐舞类"和"海岛儿童民俗游戏".涉海性、原真性、行业劳作性、交融性、依附性、功利性等是原生态海洋民俗体育文化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7.
江苏不同地域文化中的民俗体育项目具有不同的文化特征,吴文化区域的民俗体育具有鲜明的吴地水乡特色,生活娱乐气息较为浓郁;金陵文化区域的民俗体育呈现一种多元并存的态势;维扬文化区域的民俗体育带有浓郁的娱乐性、兼容性特征;楚汉文化区域内的民俗体育以陆上项目居多,宗教信仰、武术拳术项目较多;苏东海洋文化区域的民俗体育具有涉海性、交融性、御敌性等特征.江苏地域文化中的民俗体育面临多重现代危机:民俗体育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受到现代文化的强烈冲击;民俗体育传承人出现了严重断层,面临后继乏人的困境;民俗体育外部保护措施还没有形成比较完整的制度体系.江苏地域文化中民俗体育的现代调试路径主要有: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营造不同地域民俗体育的生态环境;提升创新能力,与体育赛事、学校体育、娱乐活动等融合发展;完善民俗体育保护的顶层设计,制定并落实各项保护政策.  相似文献   

18.
民俗体育发展现状与趋势: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阐述江苏民俗体育鲜明的地域、丰富的内涵的特点;对江苏省民俗体育发展的现状包括项目分布情况、活动的组织开展状况、民众对民俗体育的态度、认知和参与情况等进行调查和研究;政府部门重视、政策保障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是江苏民俗体育发展遇到的机遇,而奥林匹克的冲击和民俗体育需要变异是江苏民俗体育发展面临的挑战;江苏民俗体育的未来应朝着适度产业化途径、娱乐性和竞技性相结合、民俗体育文化在各领域的融合、走进校园、运用新媒体传播的趋势发展。  相似文献   

19.
民俗体育旅游是传承民俗文化和发展体育旅游的重要方式;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福安地区畲族民俗体育旅游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研究表明,福安畲族民俗体育旅游具有区位、自然、人文及民俗体育文化特色等优势,但是,存在的问题是民俗体育旅游实际参与少,各种文化资源没有有效整合,管理与政策落实不到位等。研究提出创新管理体制与机制,加强对民俗体育旅游产业的整体性规划,全面开发民俗体育旅游功能以及民俗体育人才队伍建设等策略,以打造具有畲族特色的福安民俗体育旅游。  相似文献   

20.
从文化生态学的角度阐述了民俗体育的扩布现象,并分析了影响民俗体育产生扩布性的原因。研究表明,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民俗体育文化适应自然、天人合一的文化特性是民俗体育产生扩布性的动因;民俗体育的扩布性现象也正是民俗体育文化在发展过程中适应自然生态环境和文化生态环境的一种表现,体现了多元文化交流与融合的过程。对民俗体育扩布现象的研究,有利于实现民俗体育文化的生态保护、活态传承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