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新编《中学体育教材》(教师用书),1987年第二版,第15页关于站立式起跑动作要领的阐述中谈到,站立式起跑是按照“各就位”、“预备”、和“跑”或枪声,这三个信号进行的。但对照《田径竞赛规则》中所说:800米以上的赛跑项目,(也就是采用站立式起跑的比赛项目),只喊“各就位!”,等所有运动员稳定后即“鸣枪”;是按两个信号进行的。因此《中学体育教材》(教师用书)中对站立式起跑动作要领的阐述是违反《田径竞赛规则》的,是错误的。假如说,书中按三个信号采用分解教学法是为了使学生便于理解和学习动作易于掌握的话,那么,其结果必然是适得其反。我们常常在学校  相似文献   

2.
站立式起跑是田径比赛中的一种起跑方法。也是小学体育与保健课教学中的重点教材之一。它在省编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体育与保健课本三年级上册第十三课“快起快跑”中安排,是本课的重点。也是小学阶段起跑方法的重点,意在发展和提高儿童快速反应和起跑能力,如果教师不重视站立式起跑的教学,站立式起跑错误动作的纠正就比较困难。  相似文献   

3.
读了1989年第五期《体育教学与训练》王万鹏同志所写的“对站立式起跑动作要领的看法”一文,文中作者认为《中学体育教材》(教师用书)中对站立式起跑动作要领的阐述是违反《田径竞赛规则》的,是错误的。对他的观点,我有不同的看法。在800米以上距离的短跑竞赛中,运动员是容许取用任何一种起跑方式的,特别是中小学生的竞赛,既有人用跪式起跑,又有人用立式,如果站立式起跑用二个信号,而跪式起跑是用三个信号,比赛就无法进行。  相似文献   

4.
<正>一、长跑教学中“学”的实施策略“学”是学生掌握技术的关键环节,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学”在课程初期应占有较高的比重,但随着学生基本动作掌握程度的提升,“学”所在课时中的比例会有所下降。为消除学生学习新内容的抵触心理,教师可将“学”的内容放在热身阶段,留出更多的时间进行“练”和“赛”。学习是练习和比赛及测评的基础,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内容让学生掌握起跑的理论知识,然后通过示范的方式讲解具体的起跑动作,起跑时的上肢、腰部、腿部的协调配合,起跑后的加速跑技术要求和动作要领,途中跑的技术要领和呼吸节奏等。  相似文献   

5.
一年级新生初学站立式起跑时,自然而然地出现了“同手同脚”现象即手和脚在同一侧的错误动作。而我在四年级的教学中竟也出现了不少学生依然我行我素--“同手同脚”。   为了更好地纠正错误的“同手同脚”动作,我们首先来讨论“同手同脚”动作是怎样形成的 ?我认为,站立式起跑的“同手同脚”动作形成的因素是:   1.学前教育的忽视   站立式起跑的“同手同脚”动作最早出现在幼儿活动教材的跑类游戏或竞赛中。可是由于幼儿教学目标和要求的相对简单的缘故,幼儿教师对“同手同脚”动作普遍没有引起重视,从而使儿童“先入为主”,…  相似文献   

6.
<正>中学生学习蹲踞式起跑时,经常出现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容易产生后坐,二是重心偏低,由于这两个原因,而导致了起跑时后蹬无力,以及起跑动作错误等等,如何解决中学短跑起跑教学训练的这一难题呢?一、蹲踞式起跑的动作顺序蹲踞式起跑有三个信号。"各就位"时,先放后脚,再放前脚,按动作要领作好蹲踞静听第二个信号;"预备"时臀部逐渐抬起略高于肩,颈部放松,眼看前面1-3米地  相似文献   

7.
站立式起跑的教材从小学二年级开始正式出现,到四年级以后的各个年级主要是巩固和提高的问题了,按理说,这个简单的动作同学们应该掌握得较好,但在教学中,达标测验中,甚至各种较大的田径比赛中,常看到一些同学起跑动作犯有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些错误动作无疑会影响起跑的速度。常见的起跑错误动作有下面几种: 1:“予备”口令后,两腿弯曲很小,  相似文献   

8.
<正>笔者对《中国学校体育》杂志2014年第十期《我们的"小脚印"教学》中对自然站立式起跑的教学很赞同,对其认真教学的态度也很敬佩。但又让我想到了杂志前几年有一位教师对站立式起跑教学中的困惑……即通过几节课的教学,在低年级教学中还是有不少学生很难掌握"异侧臂屈肘在体前"的动作要领……其实,小学低年级的自然站立式起跑中的"预备"动作"两臂应该是自然下垂"(见图1),而不是"异侧臂屈肘在体  相似文献   

9.
蹲踞式起跑技术在中学教材中是多次出现的一种常用而又难以熟练掌握的起跑技术。由于该技术包括“各就位”、“预备”、“鸣枪”三个环节,动作要领要求较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顾此失彼,练习有相当的难度。怎样才能使学生尽快掌握技术,运用技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  相似文献   

10.
学习“蹲踞式起跑”,主要是通过练习,初步掌握“蹲踞式起跑”的动作环节和动作方法,重点在于训练学生的反应速度,并能够把起跑与起跑后的加速跑结合起来,发展快速跑的能力。一、教学中需解决的难点问题在“蹲踞式起跑”的教学中,要想顺利地完成组织教学,必须要解决以下三个问题:首先,跑得练习量较大,练习枯燥,学生易疲劳、倦怠;其次,教学中的技术重、难点要求较多,动作方法较为复杂,不易掌握;再次,该项目对身体有一定要求,部分学生很难体会到成功,兴趣不足。二、教学策略结合以上问题,相应的改变以往的“讲-练-讲”的教学模式,分散教学中的…  相似文献   

11.
“精讲”、“巧练”,是广大体育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一条宝贵的教学经验。多年来,我应用这条经验指导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什么叫“精讲”、“巧练”?在教学中又该怎样处理二者关系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精讲:就是讲授知识、要领要精粹怎样的讲解才算“精粹”呢? 1.要讲在重点、难点上教学中要坚持抓主要矛盾,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所谓主要矛盾,就是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中,对那些浅显易懂,又不是重点的內容尽量少讲或不讲,让学生自己体会,去理解、实践。如初次教“支撑跳跃”时,教材的重点是踏跳,难点是推手,教师应先把教材的全  相似文献   

12.
起跑是短距离跑中重要的技术之一,包括各就各位、预备、跑三个口令。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人们往往忽略了这方面的教学,在教学中一提而过,没有认识到起跑教学的重要性,只注重了途中跑的技术教学,对整个成绩起了绝对性的影响。由于“蹲踞式”起跑技术动作操作起来比较复杂,教师讲解得多,学生掌握起来却很费力。本人在实践教学中大胆使用“四个一脚半”的教学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讲解起来很明确具体,让学生迅速、牢固地掌握了技术的具体做法,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将具体的做法说明如下:一、“各有各位”动作要领即…  相似文献   

13.
在以往“蹲踞式起跑”教学实践中,教师多限于讲解动作要领和一般地介绍该项技术的优越性,对其实用价值则很少提及。结果往往是学生并未真正领悟和信服,在体育课“达标”测验赛和运动会赛跑时,很少有人自觉自愿地运用蹲踞式起跑。多年来,笔者在实施“体育锻炼标准”测验的过程中,发现竞没有一个学生善于采用蹲踞式起跑。  相似文献   

14.
如何使学生在初学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技术时,就能较好、较快地掌握这一技术动作呢?我在教学实践当中的体会是:在常规做示范、讲要领的基础上,重点强调“扣腕、拨指”的关键,并让学生在练习中首先掌握好。具体的方法是:1.讲解动作要领时,语言要准确、精炼。为便于学生的记忆,我用口诀“单手持球在头  相似文献   

15.
在短距离跑练习中,常常会出现一些技术上的错误动作,影响了速度的发挥。现针对短跑中易犯的错误,提出纠正方法。1、"蹲踞式"起跑,"预备"时重心没前移,臀部没有上抬。纠正方法:按各就位、预备做起跑的分解练习,强调重心前移,或采用学生两人一组相互纠正错误动作。2、蹲踞式起跑时抢跑。纠正方法:教师讲解起跑时的动作要领,提出要求,克服紧张情绪,针  相似文献   

16.
一、现行中小学体育教材中存在的问题。1.教材重复太多无重点现行体育教材中教学内容重复较多,年级跨度太大,这就出现了学生从小学到高中(甚至大学)一直学习“蹲踞式起跑”,“推铅球”之类的教材,但动作技术并无多大的区别。所以教来教去,只能造成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精讲多练”不但可以克服学生多器材少的困难,而且还能够提高运动密度,达到增强学生体质,掌握运动技能的目的。但是很多青年教师往往怕讲不清楚,造成讲解多、学生练习少。“精讲”就是要求教师在讲解时抓住动作关键,用几句话或几个字把动作要领讲清楚,让学生在练习中体会动作要领。我上过这样一次课,教材是原地推铅球,课的目的要求学生们掌握推铅球的最后用力。结合技术图解,采用了三十二字的顺口溜:“右腿蹬地,转送右髋,左侧支撑,髋超于肩,挺胸抬头,伸臂推球,爆发用力,腕指推球。”语言简练,生动形象,条理清  相似文献   

18.
一、现行中小学体育教材中存在的问题1.教材重复太多无重点现行体育教材中教学内容重复较多,年级跨度太大,这就出现了学生从小学到高中(甚至大学)一直学习“蹲踞式起跑”,“推铅球”之类的教材,但动作技术并无多大的区别。所以教来教去,只能造成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现象。2.受条件限制,部分教材想教  相似文献   

19.
单纯的站立式起跑教学对水平二学生来说,会让学生觉得枯燥、单一、乏味。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低段学生对于运动器材的兴趣远远高于运动技能的学习,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尝试把运动技能、动作要领与器材的兴趣点有机结合,通过挖掘与开发体育器材的兴趣载体,有利于学生学习技术动作。笔者就小沙包融入起跑技术动作教学,谈以下几点教学心得:  相似文献   

20.
目前,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们普遍认为,蹲踞式起跑不如站立式起跑“爽气”,以至影响“达标”成绩。因此,在达标测验中,大部分不愿意采用蹲踞式起跑。究其故,除了学生方面(腿部力量差,怕摔跤心理因素)外,主要在于教师的“教”。首先,由于教师对短跑技术各阶段之间的主次关系不够明确,造成教学顺序的颠倒。按正确的教学顺序,应该是在掌握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