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 质点由平衡位置运动到最大位移处历时四分之一周期,所以这列波的周期为0.4s.波在四分之一周期时间内传播的距离为四分之一波长,故波长为2m.根据波长、波速和周期的关系可知波速v=λ/T=5m/s,波在1.6s内传播的距离为s=vt=8m.选(D).  相似文献   

2.
1.2004年12月26日,在印度洋发生里氏9 级海底地震,引发了巨大的海啸,有几十万人遇难.这次灾难之后,国际上加强了对海啸预警系统的研究和建设.地震发生时会产生次声波,已知次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若某次海啸发生的中心位置到最近的陆地距离是300km,海浪推进的速度是200m/s,则岸上仪器从接收到地震发出的次声波到海啸巨浪登岸的时间是______s.  相似文献   

3.
一、震源深度【例1】东日本大地震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强震致使海底地壳出现长约400km、宽约160km的裂缝。(1)大地震发生后,某地震观测站测得地震波的纵波速度v_p=10km/s,横波速度v_s=5km/s,地震观测站T测得纵波与横波的时间差为20s,则地震观测台(T)距震源(Z)  相似文献   

4.
1、海啸灾害及其分布 海啸是指海洋中剧烈地扰动产生的波动,它主要由海底地震、海底火山爆发、海岸或海底山体滑坡、小行星或彗星落入海中、海洋中的核爆炸等原因引起。它是海洋中迅速传播的一种长周期重力波。海啸波在大洋中移行时,波长可达数百公里,周期2-200min,波高仅为1m左右,所以在大洋中海啸不会造成灾害甚至难以察觉。然而当海啸波进入大陆架后,因深度急  相似文献   

5.
1.波速的两种计算方法(1)利用ν=λ/T.(2)利用ν=s/Δt. ν=s/Δt是根据波在同一均匀介质中匀速传播得出的.求波在△t时间内传播的距离(或波形平移的距离)s时,要注意波的双向性、周期性和重复性. 2.波速计算的常见题型 (1)已知波的图象和某一质点的振动图象求  相似文献   

6.
一、有关自然现象例1 台北消息:1999年9月21凌晨,台湾南投地区发生了7.6级大地震,它是由台湾中部大茅——双冬及车笼两块层受挤压,造成剧烈上升及平行移动而形成的.已知地震波分三种:纵波(P波),速度vp=9.9 km/s;横波(S波),速度vs=4.5km/s;面波(L波),速度vI相似文献   

7.
可怕的海啸     
高峰  王建新 《课外生活》2012,(22):42-43
海啸是由海底地震、火山喷发、海底山体滑坡或者海底核爆炸等产生的具有超长波长和中等周期的大洋行波。其中,因海底地震引发地壳垂向错动而造成大面积的水体突然升降,从而形成一系列波长数十至数百、数千米,周期2~200分钟的长重力波,一般称为地震海啸。  相似文献   

8.
题两列振幅、波长和波速都相同的简谐波1和波2分别沿x轴的正方向和负方向传播,波速v=200m/s,在t=0 图1时刻的部分波形如图1所示.在x轴上坐标为xP=500m的P质点经最短时间t1出现位移最大值,经最短时间t2出现位移最小值,则t1、t2分别为多少?P质点的振动是加强的  相似文献   

9.
海啸是一种灾难性的海浪,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面50 km以内、里氏6.5级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海底地震引起的震荡波在海面上可以500 km/h~1 000 km/h的速度传播到很远的地方.当波浪进入大陆架后,由于海水变浅,波浪突然增高,高度可达数十米,形成“奔跑”的“水墙”.这种“水墙”蕴含着极大的能量,可以把巨轮抛向空中,一般的船只在它面前更是不堪一击.凶猛的波浪冲上陆地后所向披靡,会以摧枯拉朽之势摧毁阻挡它前进的建筑物,淹没村庄和城市,造成人们生命和财产的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10.
假如我是超人特工,我会去印度海啸灾难现场,用我本身的超能力反弹波将海啸反弹回海底去,灾难就不会再次发生,让那里的人过得很安宁.  相似文献   

11.
地震海啸是海底发生地震时,因海底地形急剧升降变动而引起的海水强烈扰动。据公元358年至今全球发生的近5000次破坏性地震海啸的统计,约有85%的地震海啸分布在太平洋中的岛弧(呈弧形分布的岛屿)———海沟地带;其他15%主要分布在大西洋的加勒比海、印度洋中的阿拉伯海以及地中海等地。在太平洋中,平均10年发生一次4级(最大涌高20米左右)地震海啸,平均3年发生一次3级(最大涌高10米左右)地震海啸,平均每年发生一次2级(最大涌高5米左右)地震海啸,零级(最大涌高1米左右)地震海啸平均每年4次。纵观海洋全貌及地震海啸的孕育条件,显而易见,地震海…  相似文献   

12.
一、单项选择 1.如图所示,在xy平面内有一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波速为1m/s,振幅为4cm,频率为2.5Hz.在t=0时刻,P点位于其平衡位置上方最大位移处,则距 P为0.2m的Q点( )  相似文献   

13.
《莆田学院学报》2019,(5):51-54
结合S-变换和全卷积神经网络,基于TensorFlow深度学习框架构建了6台站地震预警定位神经网络。选取了台湾地区2012至2018年间的272例地震事件,以台湾岛上固定的6个台站三分向波形记录经变换后的时频数据作为网络训练样本,使用训练后的网络对测试震例进行定位,结果显示:震中定位平均误差约为19. 8km,震源深度平均误差约为4. 4km。研究表明:无需已知地壳波速结构和P波精确到时,时频域全卷积神经网络方法可获取较高地震预警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14.
波速、波长和频率称为波的三要素,对机械波而言υ=λf,波速由媒质的性质(弹性、密度和温度等)决定,频率f由产生该波的振源的频率决定,波长λ由频率为f的波在波速为υ的媒质共同决定.光波的三要素υ=λv中,波  相似文献   

15.
一、选择题1 .如图 1为波源开始振动后经过一个周期的波形图 ,设介质中质点振动周期T=0 .2s,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若O点为波源 ,则波速大小为 2 0m/s。B .若O点为波源 ,则O点开始振时的方向向上。C .若Q点为波源 ,则P质点已振动了 0 .1 5s。D .若Q点为波源 ,则P质点  相似文献   

16.
地震袭来     
2004年12月26日,一场特大的海底地震激起海啸,席卷东南亚、南亚、非洲12国,波及印度洋东、北、西侧海岸,造成有史以来最大的海啸大劫难。那么,海啸是什么呢?海啸是一种灾难性的海浪,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里氏震级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水下或沿岸山崩或火山爆发也可能引起海啸。地震发生时,海底地层发生断裂,部分地层出现猛然上  相似文献   

17.
崔琪 《中学理科》2005,(5):26-27
2004年12月26日发生的印度洋沿岸地区的地震及海啸,造成十多万人死亡.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里氏震级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水下或沿岸山崩或火山爆发也可能引起海啸.在一次震动之后,震荡波在海面上以不断扩大的圆圈,传播到很远的距离.下面对以此为背景材料的理综试题作简要的分析解答.  相似文献   

18.
“波的图象”问题,历来是高考命题的重点、热点,不管是物理单科试卷,还是“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卷,许多试卷中都有以“波的图象”为题材的题目,下面结合高考试题例析之.1.图1中,波源S从平衡位置y=0开始振动,运动方向竖直向上(y,轴的正方向),振动周期T=0.01s,产生的简谐波向左、右两个方向传播,波速均为v=80m/s.经过一段时间后,P、Q两点开始振动,已知距离SP=1.2m,SQ=2.6m.若以Q点开始振动的时刻作为计时的零点.则在图2的振动图象中,能正确描述P、Q两点振动情况的是().A.甲为Q点的振动图象B.乙为Q点的振动图象C.丙为P点的振动图象D.丁为P点的振动图象  相似文献   

19.
蒋子龙 《良师》2010,(2):29-29
海洋是永不止息的,风从不会平,浪从不会全静。但在海底深处,却有一个风吹不到、浪打不到的地方,叫做“海底坐垫”。任狂风暴雨搅翻大海,任龙吟海啸波涌浪滚,那个地方从来不会被搅动。当科学家把“海底坐垫”上的动植物遗骸拿上来检测时,证实了这些遗骸一动不动地存放了数千年之久,从未受到打扰。  相似文献   

20.
[原文]神秘的海啸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北部附近海域发生里氏8.9级地震。地震引发海啸,造成印尼、斯里兰卡、印度、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共25万余人死亡。究竟什么是海啸?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发生在海底的地震、火山爆发、宇宙天体撞击等,都可能会引发海啸。海底地震是引发海啸的主要原因。海底发生强烈地震时,海底地层发生断裂,部分地层猛然上升或者下沉,造成从海底到海面的整个水层发生强烈“抖动”。这种“抖动”与平常所见到的海浪大不一样。平常所见到的海浪一般只在海面附近起伏,涉及的深度不大,波动的振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