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丁道勇等曾采用语文数学教材生字分段时比的研究方法,对小学一年级数学生字的现状已经进行了详细的比较研究,其中一个主要的结论是:数学与语文在字汇上的配合,还有待加强的空间.另外谈到识字,大家总会与语文学科联系起来.其实不然,小学数学课堂也是识字教学的重要阵地.本文结合一年级数学"认数"课程(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一年级数学下册),探索在教学"认数"课中加强识字、识字帮助理解认教的意义,最终提高教学/应用效果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本篇论文以分析苏教版第一单元至第四单元,“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和“认位置”为例,并结合小学生的心理角度,来对这四个单元的小学教材特点、实践建议、发展方向进行基本分析和论述。笔者在此文中要探究的问题是如何通过一本小小的教材来更好地推动学生的学,使学生知晓如何学习,知道怎么学习,并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我的实践建议是:让生活数学语言化,数学语言生活化。大部分儿童在学前教育阶段,已经对这几个单元的知识点有所了解,能像唱山歌似的说出“1、2、3.....”,能大概地比较物体间的长短、高矮、轻重;那作为教师,我们还需要教什么呢?在小学的课程标准中谈到,学生不仅要知道学什么,还得知道怎么学?教师不仅要知道教什么,还得知道怎么教?陶行知曾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2]  相似文献   

3.
陈薇  朱宇辉 《江苏教育》2008,(14):76-78
教材与学情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分与合”,是从认数里抽取出来单独设置的,这样的教材编排充分体现了“分与合”这部分内容在本阶段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这种重要性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长春版小学语文教材识字写字的特点是认写分开、多认少写、识字的形式多种多样。那么,如何让学生喜欢汉字,轻轻松松学汉字呢?我在学习教材、使用教材的实践中,逐渐摸索出几种方法。一、激发识字兴趣  相似文献   

5.
一、教材分析 《1-5的认识和加减法》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本单元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它包括5以内各数的认识,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0的认识和加减法。 5以内各数,许多儿童在入学前都已会数甚至会读、会写,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建立数概念,因此这部分内容包括数的基数、序数含义,数的认、读、写,数的顺序,数的大小比较和数的组成等。教学时,要让学生初步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通过游戏、活动等各种形式,帮助学生建立数感。会用数字、符号或图形等表示数和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6.
教材与学情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分与合",是从认数里抽取出来单独设置的,这样的教材编排充分体现了"分与合"这部分内容在本阶段数学教学  相似文献   

7.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要多认少写。"人教版实验教材中,12年级的教学重点、要多认少写。"人教版实验教材中,12年级安排认识常用汉字16002年级安排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左右,占小学阶段识字量的50%还要多一些。足以见得低年级识字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学习汉字也是小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基础,识字教学应以培养低年级学生识字能力为主。如何发挥教材优势,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  相似文献   

8.
一、说教材 0的含义比较宽,在生活中应用广泛,不同的应用就体现出0的不同含义,所以教材采取了认数、写数相结合的编排方式,把数0的教学单独安排成这一段,并注重通过多种素材,创设学生所熟悉、感兴趣的数学情境,经历“具体——抽象——具体”的认数过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相似文献   

9.
小学数学教材第二册出现的加、减法应用题主要是比较两数多少的应用题,其中包括求两数相差多少,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出现了乘法的求相同加数和的应用题。本册教材在应用题的编排上与原教材比较有两个最突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仲云高 《云南教育》2005,(16):36-37
一、复习内容:浙江省义务教育数学教材第十二册比和比例单元复习(一)。  相似文献   

11.
一、教材特点 《遨游汉字王国》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中首次出现的大综合单元,是一个整组集中、课内外结合的综合性学习,研究的课题是汉字。纵观这一单元.我们认为教材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结构合理,便于操作和实施。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新世纪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四册第七单元第一节:认识角。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2.通过“说一说”、“折一折”、“比一比”等活动,直观认识角,并了解角的各部分名称。教材分析教材提供了现实的场景和材料,改变以往单纯地认图,把认识图形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注重从实物上“角”的观察中抽象出角。通过动手折一折、摸一摸,使学生对角有整体把握,在头脑中形成角的直观形象。学生分析在教材所提供的街景图中,人行横道标志线、标志牌、路边的建筑和带有环保标志的垃圾桶等,…  相似文献   

13.
赵鑫  刘方 《贵州教育》2010,(5):30-33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61—62页。 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教学“求两数相差多少的问题”。教材通过抓花片的游戏,利用学生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提出新问题;通过操作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从较大数中去掉较小数相同的部分,剩下的就是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的,用减法计算,  相似文献   

14.
姜甦  王忠民 《辽宁教育》2004,(7):117-119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第三节"百分数的应用"例3. 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让学生学会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方法,并能用这一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5.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数学教材第三册第三单元《认图形》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多边形。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的数学教材重视数学文化.2009年高考数学湖北卷第10题的出现对以后的数学课堂教学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多关注以数学史、数学文化为背景的题目,这也符合新课改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17.
(一) 人教版新教材在单元的前面,以半页、整页、两页合并的形式安排了主题图,或在一节教材前面出现一幅与数个例题有关的主题图。这种现象在以往的教材中尚未出现过,是新教材的一个特色。既然新教材编设了单元主题图,那么我们就要去研究它。笔者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学段课本中多幅的单元主题图进行了研读,认为它的作用是:  相似文献   

18.
一、教材内容包括:负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数学广角和综合应用等,并对小数阶段学习的数学知识进行了整理与复习。具体分为:(一)数与代数:第一单元负数;第三单元比例(二)空间与图形: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三)统计与概率:第四单元统计(四)数学思想方法:第五单元数学广角(五)综合应用:自行车里的数学;节约用水(六)整理与复习:第六单元整理与复习二、风格和特点(一)新教材继承了旧教材中较好的教学特点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  相似文献   

19.
王秀霞 《甘肃教育》2013,(20):93-93
说教材 《植树问题》是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本节课主要探讨关于在一条线段植树的问题.即主要研究“两端都要栽”和“两端都不栽”这两种情形下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在小学数学教材第一册第八十五页有一幅“红灯图”,教学目的是使学生通过直观认识100以内的数;熟练地数100以内的个数;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