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鸡公山在近代历史上不仅是作为避暑胜地而存在,它也见证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1914―1949年,鸡公山先后存在13所学校.近代鸡公山教育的发展经历了清末民初教会教育独占和国民党统治下多种教育形式并存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2.
鸡公山是著名的避暑胜地,近代鸡公山的历史与外国传教士紧密相关。20世纪初,因外国人擅自在鸡公山购地建屋,引发一场涉外纠纷,史称"鸡公山外人购地建屋案"。在晚清地方官员的积极交涉下,该案得到妥善处理。该案是近代涉外活动中维护国家主权比较成功的范例之一。  相似文献   

3.
田青刚 《培训与研究》2010,(9):66-68,73
近代鸡公山名流荟萃,张之洞、靳云鹗、吴佩孚、张学良、蒋介石夫妇等或为避暑,或出于政治军事等原因结缘鸡公山。这些人的活动丰富了鸡公山的人文内涵,提高了鸡公山的知名度。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提出"旅游立省"的规划,实施针对鸡公山的"金鸡复鸣"计划.但是鸡公山的文化旅游开发还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难题.只有将这些难题一一克服,才能实现鸡公山文化旅游的立体开发.  相似文献   

5.
介绍:鸡公山作为文化旅游资源独特的优势与巨大的价值,分析:鸡公山旅游资源开发的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得出:加快鸡公山综合开发条件成熟、正当其时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近代以降,在不平等条约的庇护下,西方传教士大量来华,从事游历、传教等各种活动,客观上对中国近代入境旅游、出境旅游、国内旅游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加速了中国旅游的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近代百年政治风云对天津产生了巨大影响,留下了大批近代历史文化遗迹,造就了天津中西合璧,古今兼容的独特城市风貌,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旅游价值,深入挖掘近代历史文化底蕴,整合开发近代文化景观,形成"百年中国看天津"的旅游品牌,是提升城市竞争力和吸引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蒋介石是与鸡公山文化相关联的重要人物。关于蒋介石与鸡公山的关系由于无人专门进行考证以致长期处于传说层面。根据近年来发现的有关资料可以证实,1938年,蒋介石曾先后两次登临鸡公山。其中第2次到鸡公山,蒋介石在山上待了3天,并且是与夫人宋美龄同行的。蒋介石到鸡公山的目的有三:一是为避暑纳凉;二是为纾解郁闷的心情和紧张的工作压力;三是为静心考虑大局及外交问题。根据《蒋介石日记》及有关资料,所谓蒋介石在鸡公山召开"中原会议"或军事会议之说,应属猜测。  相似文献   

9.
赵运普 《语文知识》2001,(10):13-13
鸡公山,位于河南省南部信阳市境内,南与湖北接壤,是大别山之一脉。鸡公山,是河南省的风景名胜旅游地,在全国也颇负盛名。明朝人曾有诗赞美它:“三伏炎热人欲死,到此清凉顿疑仙。”可见鸡公山是多么理想的避暑胜地。因此,解放前包括蒋介石在内许多军阀、官僚都喜欢到鸡公山避暑,同时也是“外国人多往避暑”(旧《辞源》)的去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鸡公山更成为越来  相似文献   

10.
阅读莫干山     
张哲婷 《新读写》2008,(6):58-59
暑假里,我和同伴要去莫干山旅游,却又不知道莫干山在何方,回家问外公,外公说:“莫干山在杭州西北,上世纪初就与庐山、北戴河、鸡公山齐名,是四大避暑胜地之一,历史上传说是古代干将莫邪铸剑之址……”我很惊讶,外公说,莫干山今天也许不够时尚,主要是不少入旅游追求的是吃喝玩乐感官刺激,往往跟着小旗子走马看花,而不知所以,其实旅游如同读书,得用心去感悟自然风光和历史内涵。  相似文献   

11.
中日事变发生后,国府西迁,西南地区成为战时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重心,经政府竭。力开发建设,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水平显著提高、人口不断扩充,各种事业无不蓬勃活跃,旅游业亦不例外。旅游机构、旅游交通、旅游食宿、旅游资源开发、旅游活动无不呈现现代的活力,步入近代西南旅游发展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西南旅游的近代化发展,在民国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我是在外公家长大的。外公的家在武夷山中的鸡公山下。鸡公山上竹木葱茏,野草繁茂,鸟兽鱼虫无奇不有。  相似文献   

13.
鸦片战争后,一种新型的国际交往方式——中国近代出境旅游诞生。在其早期发展阶段中,以王韬于1867~1870年间的欧洲之旅最为典型。一方面是他的出游观光,体现了传统旅游活动的特点;一方面是他的思想在旅游过程中发生了变化,体现了旅游活动对旅游者的影响。旅游中的收获,使他的思想走在了时代的前列,也使他的旅游活动升华为了解西方,学习西方的途径之一。从其旅游活动的积极意义来看,王韬的欧洲之旅开创了中国近代出境旅游活动的时代主旋律。  相似文献   

14.
转型时期市民旅游消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型时期中国市民旅游兴盛的原因是商品经济发展、环境的改善以及思想解放与个性的张扬。这时期旅游的特征主要表现为近代旅游经济的萌芽和游风的奢侈。其衰落原因则在于市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泡沫经济的破灭和政治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中国旅游史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中国数千年的旅游发展史中,秦汉、魏晋、唐以及晚清是几个特别重要的时期。秦汉以帝五巡游与使节远游为代表;魏晋南北朝以旅游意识充分觉醒为代表;隋唐更是以旅游交通的发达,旅游馆舍的众多,旅游诗文的灿烂,旅游景观的遍及天下构成了这一时期旅游的壮阔全景;到近代,中国旅游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与中国古代旅游活动的发展相同步,产生了“比德说”、“畅神说”等丰富的旅游观念,  相似文献   

16.
当明朝时期欧洲的古代旅游向近代旅游转化,而明朝有着领先世界水平的综合国力,特别是明朝中期之后,东南沿海地区已出现了早期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明朝旅游的近代化趋势大体与欧洲同步。  相似文献   

17.
张楠楠 《天中学刊》2010,25(4):105-107
关于中国旅游史的研究,相关学者从不同角度切入,在旅游通史、分支旅游史、区域旅游史等领域形成了诸多研究成果。但由于旅游史学科发展时间较短、理论单一、方法论欠缺等原因,直接影响了该学科研究的广度及深度。就已有的研究来看,大多侧重于对古代和近代旅游史的研究,而对现代旅游史的研究比较薄弱。  相似文献   

18.
论鸡公山建筑群的建筑文化和艺术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位于河南省信阳市郊的鸡公山上目前遗存百余处风格各异的西洋式建筑及中西混合式建筑物。中西方建筑文化在这里相互碰撞、交融、渗透,具有极高的文化和艺术价值。文章从鸡公山建筑群的风格、布局、造型、人文历史和园林设计等方面,来分析鸡公山建筑群特有的文化特征,阐述其艺术内涵。  相似文献   

19.
旅游业作为当今社会的新型产业,蓬勃发展。近代上海之所以成为当时中国都市旅游最发达的城市,与其当时的城市形象有着很大的关系。用近代上海的城市形象,来探析当时旅游业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并能给当今都市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宁浩然 《新作文》2008,(10):5-5
走啊走,来到鸡公山。茶山很高大,茶场机器多。大自然,真有趣,走一走,受益(yì)深!国庆节,妈妈带我去信阳鸡公山游玩。鸡公山高约一千米左右,群山环绕(rào)、树木茂盛、植被丰富。我们在这风景优美的地方边走边看,妈妈说:这里的森林覆(fù)盖率(lǜ)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以上,真是一个天然大氧吧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