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生教育"就是要通过教育的力量,使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人的生命首先要生存,所以要有生存知识的教育,以引导人们做好自我的人生规划。人的生命还要生活,所以要有生活的教育,引领人们获得幸福与快乐的生活。  相似文献   

2.
一、“生本德育”的实质1.“生本德育”的定义。生本德育”是指“以生为本”的现代德育观和方法论、是指以学生为教育本体的学校德育 ,“生”指学生 ,“本”为人本、本体。“生本德育”是指学校德育理念、德育思想、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等均以学生为本体、为根本的出发点。以教育对象为本体 ,围绕学生的伦理道德价值取向、主体精神实质特点、行为实际表现而展开和实施。它既是德育理念、又是德育实践 ,且区别于传统的“师本德育”。就大德育观而言 ,学校德育其范畴 ,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及法制、纪律教育等。无论…  相似文献   

3.
4.
<正>《中共云南省委高校工委云南省教育厅关于实施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的决定》中指出:"三生教育"就是要通过教育的力量,使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的主体认知和行为过程。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三者之间互为条件、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生命教育是前提、是根本,生存教育是基础、是关键,生活教育是方向、是目标。  相似文献   

5.
<正>"三生教育"就是要通过教育的力量,使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的主体认知和行为过程。即通过整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力量,激发学生的主体认知和行为实践,最终达  相似文献   

6.
<正>"三生教育"即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三生教育"就是通过教育的力量,使受教育者接受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的主体认知和行为过程。要通过整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力量,激发学生的主体认知和行为实践,最终达到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目标过程。"三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工程,是德育工作的基本内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那么,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如何有效地对农村小学生实施"三生教育"呢?"三生教育"是由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  相似文献   

7.
季光明 《云南教育》2008,(22):19-19
一、强化认识。做到“四个行动”到位 一是强化校长认识,做到办学行动到位。这就要求校长必须站在发展人的高度,树立正确的办学观、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把“三生教育”作为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任务持之以恒地抓好,做到办学行动落实到位。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世界上老龄化人口最多、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老年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科学的应对死亡,是老年人面临的严峻现实,死亡教育对于老年人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理清死亡教育内涵的基础和前提下,基于其由"死"向"生"的教育真义,探究我国老年人死亡教育面对的难题,并提出在积极老龄化理念下,保障老年人生活的尊严和死亡的尊严,把老年人作为一种资源,积极引导老年人热爱生活。  相似文献   

9.
<正>一、利用信息,体验"三生教育"教师应培养学生从小就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引导学生认识到"三生教育"的意义,不断让学生感知真善美,逐步懂得珍爱生命、学会生存、快乐生活。那么,在美术课堂教学活动中,如何渗透"三生教育",如何让学生在快乐中体验"三生教  相似文献   

10.
本文灵活应用内观疗法,研究了三个不同背景的网瘾高职学生蜕变过程中的表现、遇到的困难及解决的办法。本实践研究不仅推动了内观疗法在中国的发展,同时为如何帮助网瘾学生逃离网络漩涡开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12.
"三生教育",即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对学生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使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的主体认知和行为过程。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垂钓”之恩@金鸿猷$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捞刀河镇一中  相似文献   

14.
“恩”是个形声兼会意字,它由“因”和“心”字组合。  相似文献   

15.
生本教育的教师观:从“纤夫”到“牧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因为有了主动追求的特质,儿童可以自己完成其提升的核心部分。儿童需要教师的帮助,但是这种帮助不是核心部分的,而是非核心的、辅助性的。整体而言,教师的帮助,其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这也就决定了教师可以成为“生命之牧者”。由此,教师的职能应是学生学习生活的组织者,教师的核心能力应是组织学生自主有效的学习生活的能力,而要形成这种核心能力就应当具备爱心和激情,具备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教育专业思维以及对自身教学领域的融会贯通。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2007,(2):64-64
华南师范大学教授郭思乐在《课程·教材·教法》2006年第12期发表了《生本教育的教师观:从“纤夫”到“牧者”》一文,文中提出,儿童需要教师的帮助,但是这种帮助不是核心部分的,而是非核心的、辅助性的。整体而言,教师的帮助,其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这也就决定了教师可以成为“生命之牧者”。由此,教师的职能应是学生学习生活的组织者,教师的核心能力应是组织学生自主有效的学习生活的能力,而要形成这种核心能力就应当具备爱心和激情,具备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教育专业思维以及对自身教学领域的融会贯通。[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从“雕版”到“活字”:“用教材教”另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教材“与“用教材教“的区别不在于具体的教学方式上,而在于教学结果上。把握“用教材教“的关键是通过“用“来理解的,要从价值的层面来理解“用“,教材的有用性使教材从摹本走向资源。教师“用教材“要从工具的层面来理解“用“,即使用,教师对教材的创造性开发表现在改变教材的学的结构为教的结构,教师从知识运用的角度设计学生讨论的话题是开发教材最主要、最重要的一点。学生“用教材“要从文化的层面来理解“用“,即享用,“用教材学“的最主要、最重要是积极参与话题讨论,让学生参与课堂讨论,让学生经历学习历程,就是关爱学生生命。  相似文献   

18.
纪武 《池州师专学报》2000,14(2):132-132,135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应用“引导-发现法”教学模式有利于克服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的实效,在应用“引导-发现法”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树立新型教学目的观,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把握住“创设情境-观察探究-推理证明-总结练习”四个基本环节。  相似文献   

19.
初中生名著阅读的现状究竟怎样?答案不容乐观。笔者在所任教的学校对初中三个年级各选取一个班级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参与答卷的学生162人,有效答卷156份,其中回答"喜欢名著,经常阅读"的16人,回答"无所谓,偶尔阅读"的41人,回答"不喜欢,很少阅读"的99人。对不能阅读名著的原因,学生观点主要集中在:读不懂,没趣味;缺少条件,家里没有名著;中考分值偏低,考题简单。  相似文献   

20.
<正>"三生教育"是含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的系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工程。通过实施"三生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使素质教育能够健康、科学、有效的发展。教师在这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中,要有效地实现"三生教育"的目标,让受教育者朝着期待的方向顺利发展,取得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