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学生几乎人人皆知“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故事和由故事提炼的成语“南橘北枳”。事实上“南橘北枳”是古人认识上的错误,生物学是一门科学,“南橘北枳”在生物学教材中作为事例来说明问题是欠妥的。1枳和橘是两种不同的植物1.1枳和橘在生物学上同科不同属九年制  相似文献   

2.
《晏子春秋》中记载,楚王宴请晏子,安排人绑了一名齐国人,说是犯了偷窃罪。楚王瞟着晏子问:“齐国人原本爱偷盗吗?”晏子回答:“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栀。”  相似文献   

3.
中学语文《曼于使楚》一文中,有“橘逾淮北则为积,地气使然”一句。通晓全文后,曼子是使用“当淮南的橘村移到淮北后变成了积树,是由于地理环境的作用。”论证吴国的人到楚国成了强盗,是楚国的环境造成的。橘与快,在植物分类学中,都属美香科的果树。但橘为柑橘属植物,积为税后,那么为什么“橘生谁市则橘,生于淮北则为权”呢?早在春秋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利用权作砧木,榆作接穗,嫁接繁殖橘苗了。橘只能耐一9℃以上的低温;而橘能耐一20℃的低温。当人们把权作砧木、橘作接嫁稳嫁接培育的权苗,从淮南移到谁北,由于橘树忍受不了…  相似文献   

4.
试论我国师范教育的传统与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论我国师范教育的传统与特色吉林师范学院宋嗣廉中国的师范,是从外国学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师范”也可以说是“舶来品”.然而中国师范教育从1897年创办至今却已形成了自己的传统与特色。如同“橘化为枳”一样.“生于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权,叶徒相似,其...  相似文献   

5.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相似文献   

6.
早就读过“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故事。说同样一棵树,种在淮南结出来 的就是好吃的橘子,种在淮北结出来的就是苦涩的“枳”。当时颇有些惊奇,未料环境对事物的影响竞有这么大。  相似文献   

7.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编高中语文必修本(以下简称《语文》),在注释方面有一些疏漏之处,现归纳辨正如下。1.卢橘《南州六月荔枝丹》(见《语文》第一册):“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卢橘”,课本注曰:“枇杷。”这种注释是不真实的。《上林赋》云:“卢橘夏熟,黄柑橙楱,枇杷樵柿。”司马相如在此文中将卢橘、枇杷并举,可见二者并非同物。再查《辞源》,“卢橘”条注:“果名,一名金橘。生时青卢色,熟则金黄色,故有卢橘、金橘之名。”这说明卢橘是金橘的一个异名,并非枇杷。2.奏瑟《廉颇蔺相如列传》(见《语…  相似文献   

8.
《晏子春秋》中有处广为传诵的名言:“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其大意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才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则变成枳树。按古人的意思,橘和枳是同一种植物,它们之所以结出的果实不一样,口感迥异,就在于分别处于南北不同的自然环境。事实上,橘和枳虽然都属芸香科,但橘属于柑橘属,枳属于枳属,两者并非一类。橘即使生于淮北,也不会变成枳。再有,枳的生长环境也并不局限于北方,而是在中国南北都广泛分布,它是一种既喜欢温暖环境又可耐寒的植物。  相似文献   

9.
阅读文言句子 ,中间往往需要停顿 ,以舒缓语气 ,判明句意 ;倘若一气直下 ,或停顿不当 ,就会曲解文意 ,铸成大谬。例如 :1.“橘生淮南则为橘 ,生于淮北则为梓 ,其实味不同。”(《晏子使楚》)句中的“其实” ,是两个词“其 (橘和梓 )”与“实 (果实 )” ,不能连读 ,中间应有停顿 ,读成“其 /实味不同”。2 .“半山居雾若带然”(《登泰山记》) ,该句不少人读作“半山居/雾若带然” ,将“居”误解为“居住” ,动词 ,成了“半山居”(主语 ) ,“雾若带然 (主谓短语作谓语 )”。“半山居”怎么是“雾若带然” ?费解。拟读作“半山居雾 /若带然” ,…  相似文献   

10.
1.“橘”可以写作“桔”么大街上,我们常看到水果摊前的牌子上把“橘子”写为“桔子”,这种写法其实是不正确的。“桔”只有一个读音,就是(jié),“桔”跟“橘”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字,“桔”也不是“橘”的简化字,所以将“橘”写成“桔”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1.
霍寿喜 《学与玩》2024,(2):28-29
<正>“干”“湿”的秘密“干雪”和“湿雪”的说法其实来自民间,区别标准是降水形态:“干雪”中全是固态水,而“湿雪”中则含有液态水。众所周知,雪花是由冰晶构成的,只有空气温度在0℃以下的时候,雪花才不会融化。有的雪花在降落的途中,所在气层的温度始终在0℃以下,这就使得它们能够以雪花的姿态,降落到地面而成为“干雪”;有的雪花所在高空气层的温度在0℃以下,但到接近地面时,却遇到一层或多层高于0℃的气层,雪花还没来得及全部融化便落到地面,  相似文献   

12.
学校的特色就是学校的个性,它更多的是文化的东西(即文化个性),包括学校的教学规范、精神积淀、价值取向、师生共同追寻的行为准则等等。创建特色学校需要学习、借鉴,但不是复制人家的模式。有的东西在人家那里是经验,用在自己学校却不灵验。我们不是有句古话叫“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吗?这是因为,学校个性的形成需要积累,  相似文献   

13.
《橘颂》是屈原作品中唯一以“颂”体创作的作品,从作品中描绘的橘生长特点看,其所描绘的橘树应该是长满成熟的橘子。该篇的创作时间为秋冬之际,而不是屈原投江的五月,《橘颂》并非屈原的绝命辞;从文学创作的一般规律看,屈原创作《橘颂》时应该是直面橘树,而不是眼前没有橘树地想象,《橘颂》是“物感说”的典范之作;从作品暗示的时代环境看,《橘颂》的创作期约在楚怀王三十年武关之会至顷襄王三年再放江南之间,也就是公元前299年至前297年之间。  相似文献   

14.
《橘颂》篇的“后皇”,既不是管阴曹地府的后土神,又不是后帝商汤,更不是历代楚王。橘为西王母所食,是祭祀西王母的祭祀果品;屈原以橘自比,物我合一,心灵与橘契合;诗人又有浓厚的“求女%睛结,西王母即为所求之“女”,心灵亦与西皇契合。橘与西王母皆与诗人心灵契合,故橘与西王母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此,“后皇嘉树”之“后皇’’应为西王母。  相似文献   

15.
幼儿趣语两则文/叶圣梅雪是什么样子的幼儿趣语两则文/叶圣梅下雪了。雪花纷纷扬扬地落了一地。老师:“小朋友们,你们谁能说说雪是什么样子的?”阳阳:“雪花像羽毛。”涛涛:“雪粒像白糖。”红红:“地上的雪像地毯。”……只有小龙一个人不发言,他飞快地跑出教室...  相似文献   

16.
吴伟壮 《广东教育》2006,(7):120-120
经常在报刊上看到一些老师照搬某名师的成功方法,结果碰了一鼻子灰的故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的理解是:“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亦即“水土异也”。这说明不同的环境对同一事物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成功的方法是很难克隆的。那么应如何向那些名师学习呢?有句话说得好:“穷则变,变则通,通则达。”学习名师,不是形式上的,而应该是学习其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17.
古人日,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相似文献   

18.
优化校园文化环境 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晏子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水上异也.”可见,植物品质的优劣、离不开水土、气候等环境条件.同样道理,环境对于一个人的成长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古时孟母“三迁其居”,目的不外是要给孩子选择一个有利于教养的环境.现代人喜欢选读名校,如欧美之剑桥、哈佛,中国的清华、北大……其中一个原因也是那些名校具备最佳的学习环境并形成强烈的读书研究气氛,对人才的成长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湖南长沙友人何泽翰兄诗云:“颂橘高情怀正则,咏梅野趣意尧章。”屈原《橘颂》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咏物诗的名篇。屈原歌颂橘树为“后皇嘉树”,“生南国兮”,“受命不迁”,“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通过颂橘,歌颂人的“特立独行,亘万世而不顾者也”的贞介性格,显示了屈原志洁行芳的品质,“自喻才德如橘树。  相似文献   

20.
学校的特色就是学校的个性,它更多的是文化的东西(即文化个性),包括学校的教学规范、精神积淀、价值取向、师生共同追寻的行为准则等等。创建特色学校需要学习、借鉴,但不是复制人家的模式。有的东西在人家那里是经验,用在自己学校却不灵验。我们不是有句古话叫“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吗?这是因为,学校个性的形成需要积累,需要吸收“本土养料”。所以,我们要立足本土,注意挖掘、扩展自己的教育资源,在这个基础上再去借鉴、吸收别人的东西。我校(广州市第八十中学)从一所农村地区的普通高级中学,发展成为广州市一级学校、广东省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