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指导小学生读好书,不读坏书,这不但是时代的需要,而且也是未来的需要。实践经验告诉我们:要指导小学生读好书,就应该指导他们读一些古典文学作品。因为优秀的古典文学作品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重要财富。它能使我们提高思想,陶冶情操,了解历史,丰富知识。  相似文献   

2.
“培养纪律,是从提出明确、坚决不容反驳的要求作起。”(凯洛夫教育学下册一二四页)学校的要求,基本上就是体现在“学生守则”里。贯彻“学生守则”的第一步工作,应该是向学生说明对遵守这些纪律的意义。现将在我班级(是六年级)里的实际体会写出,希望同志们指正。一、结合学生中的具体事例生动地讲解“学生守则”。例如我在说明“学生守则”第三条“上课前要把学习用品准备好……”,我对儿童这样讲:  相似文献   

3.
正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注意到古典文学作品对学生的教育作用。为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语文意识、阅读能力、写作素养等因素,制订满足教学需求的研读策略,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思维品质,促进学生从古典文学作品中吸收更多的知识。一、利用美读法,深入作品内容古典文学作品是文化智慧结晶,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在研读古典文学作品时,可以利用美读法引导学生深入作品内容,体会作品的主旨。  相似文献   

4.
周慧梅 《教育学报》2005,1(4):15-20
科举制度特有的内涵规范和涵养了中国文人的思维模式和人文性格,即便终生徘徊在科举边缘的读书人亦不例外。他们怀着极度失落愤慨及向往的复杂心情,利用他们手中为“及第”而积聚的知识和屡次“不第”的辛酸,创造了大量的文学作品,为世人展示了科举制度下文人的众生像,“儒生不幸文坛幸”,繁荣和拓展了文学的领地。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些文学作品的作者被科举所遗弃的文人,通过鞭挞科举而成为科举制度虔诚的守护者。  相似文献   

5.
充要条件是数学上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进一步学好数学的基础知识。现行高中统编数学教材第二册第六章安排了充要条件概念的教学。照教材上安排的例题顺序来讲解,学生是难以接受的。因为教材上开始讲充  相似文献   

6.
杜甫总结自己的创作体会时说:“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这话的确是符合创作的实际情况的。然而,他只说到问题的一个方面,即作者最了解自己的精神产品。而从读者方面说,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运用一定的方法,同样可以理解作者的作品。这就是文学鉴赏要承担的任务。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理论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党的十五大更将其确立为我党的指导思想,在全国掀起一次次学习邓小平理论的高潮。很多学校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也常利用各种形式向学生宣传邓小平理论,但往往由于讲解枯燥,方式单一,  相似文献   

8.
很多教师认为古典文学作品由于时空距离,不好讲,也很难讲好。但以这样的心态来教学,学生往往也不会喜欢古典文学作品,认为它们生涩难懂;原本情趣高雅、语言优美的动人诗篇,也就此失去了生  相似文献   

9.
世界上各民族的生活方式、民族文化,传统思想都不尽相同,百花齐放。与我国一衣带水的日本很早就对自然有了明确的认识。早期"山"、"川"、"森"等简单的大和语言的出现也为此做了很好的佐证。要探求一个民族的美学意识,色彩是一个很好的切入口。本文将围绕平安时代的日本古典文学进行叙述,以四季为中心,探求日本古典文学作品中的色彩美学观。自公元7世纪日本向中国派出遣唐使以来,便大幅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中国的佛教、五行思想也因此流入日本,给日本人的自然观和色彩观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古代日本人的传统色彩美学的基础是自然观。樱色、紫藤色、红叶色等都是直接用自然风物来命名的颜色。从色彩的命名中都能感到十分明显的季节感,也能窥探出各个季节的特征。随着时间的发展,日本人又将色彩的使用和四季的循环一体化,逐渐融合到一起。古代日本人的色彩美学观中充斥的"物哀"、"无常感"等也是十分明显美学特征。面对来源于大自然的色彩,古代日本人又将自己的感情注入其中,逐渐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来。形成了今天日本色彩美学的基础,体现了对于闪耀一瞬即风华散去的事物的尊崇的美学意识。  相似文献   

10.
11.
在古典文学作品中,古人常托雁抒写离愁别绪、情爱相思、伤时感怀等情感,表达思乡怀归、忧国爱民的思想,体现中国的古代世风习俗。雁意象成为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重要意象,并在历代文学各类文体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在浩如烟海的古典文学作品中,名家名篇繁如珠贝,目不暇接;佳文佳作如香茗玉露,令人回味无穷。它们或慷慨激昂,或缠绵悱恻,或气势磅礴,或纤美入微,特色各具,究其根蒂,亦不外乎用词之妙。   暂且避开积极的修辞手段不提,单就词语本身的提炼选择而言,词语间多有一种修饰限定作用,即词语的装饰作用,它往往利用具体词语设造意境,让人品味、陶醉,使人沉浸在一种艺术氛围中,产生与作者类同的情感共鸣。基于此,文章才显示出美的本质。 一   词类间装饰关系在文学作品中无处不有。常见具体构词方式归类如下:   1.形容词+名…  相似文献   

13.
14.
近日读了《语文教学与研究》2014年第4期上旬刊《三个教学课例给我们的启示》一文。作者所先生在文章中说,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导师团对广东省各地高中教学进行了交流指导,针对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的现状展开了广泛的讨论。作者结合三个教学课例谈到了高中语文高效课堂应该体现文化价值、包含人性之美和反映生活之真。  相似文献   

15.
叠字是由形、音、义均相同的汉字重叠使用构成的,有广义、狭义之分。在自《诗经》开始的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尤其是古代诗词中大量使用,大多数情况是文章中的部分语句使用叠字,但也有句句使用的,甚至有作品完全由叠字构成。叠字的使用不仅加强了诗歌的音乐性,而且增强了诗歌的修辞美.使人物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刻画更为生动细腻。  相似文献   

16.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阻碍,人的需要往往得不到实现,而这在文学中则具体表现为阻隔之悲。中国古典诗词文中的阻隔之悲大致可分为三类:欲罢不能的爱恋之苦;求之不得的知己之悲;“感世不遇”的人生之痛。而正是蕴积于作者心灵深处的这些遗憾、无奈与痛苦,使他们能在“悲”的土壤里培育出“美”的花朵,给后世留下不朽的佳作。  相似文献   

17.
大学阶段的学习同中学阶段的主要区别在于:理解多于记忆,自学多于讲授,能力的提高多于知识的传授。在中国古代文学课的280广播课时里,讲授中涉及到的作品至少有七、八百篇,主讲教师不可能也无必要一一作细致讲解,而理解这些作品又是理解和掌握文学史知识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因此,注意引导并要求学生借助注释,独立阅读  相似文献   

18.
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最伟大、最有生命力的文化之一。正是它构成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自强不息、奋力进取的精神交柱。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就必须建立在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札根在自己的土地上。只有这样,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才能够有所依托,有所发展,才具有生命力。 重视伦理道德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中国古代文学运用形象思维,从  相似文献   

19.
在英语中,有的句子的含义往往不止一种,这种现象称为语义含混(ambiguity)。详细讲解语义含混现象不属于中学英语教学范围,但在教学中,如能结合课文和练习中的一些问题作适当的介绍,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课文,而且也能使他们对其他一些语言现象有进一步的领会。下面结合高中英语课本第一册的内容,介绍我们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20.
很多教师认为古典文学作品由于时空距离,不好讲,也很难讲好.但以这样的心态来教学,学生往往也不会喜欢古典文学作品,认为它们生涩难懂;原本情趣高雅、语言优美的动人诗篇,也就此失去了生命力.这说明我们的古典文学作品教学出现了一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