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大革命”(以下简称“文革”)从发端到结束,长达10年之久。10年内乱,使整个国家蒙受了一场浩劫,我国的体育事业也遭到了极其严重的灾难性破坏和损失。但是,我国的体育事业并没有因此而被摧毁消失,“文革”时期社会政治形势的起伏变化,体育从几乎淹没到借机复苏,并一度在一些方面显现出畸形的兴盛状况。正因为“文革”时期社会背景条件和体育现状的特殊性,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引起了当代体育史研究者的关注。近些年来,为总结新中国成立50年来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历程和编写体育院系《体育史》教材的需要,一些学者…  相似文献   

2.
“空前绝后”的收藏品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在中国历时十年,成为中华民族一场史无前例的浩劫。目前,在全国各地热衷收藏“文革”物品的收藏者为数众多,收藏品的门类和规模正不断扩大。各种宣传交流“文革”收藏品的民间小刊物也很多,在各地收藏品市场上,“文革”藏品几乎随处可见。值得一提的是,国外收藏爱好  相似文献   

3.
刘海锋 《收藏》2006,(8):86-87
2001年至今,我收藏的“文革”报已达418种(其中“文革”小报362种)、2000多份,涉及到当时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这些“文革”报纸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国家及各省、市办的的纸、有资料报道此类报纸到1976年全国仅剩236种,但报纸存世数量较多;另一类是由学校、工厂、机关、团体等“红卫兵”“造反派”群众组织出版的五花八门的“文革”小,版面大部分为4&;#215;4版,少部分为2&;#215;4版或8&;#215;4版,其现存世种数目前尚难确定,有资料报道在6000种以上,存世数量已较稀少。  相似文献   

4.
杨才玉 《收藏》2006,(8):21-21
去年岁末.本刊编辑部在策划新一年的重大选题时,大家认为2006年是“文化大革命”发动40周年、结束30周年.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加之“文革”藏品也是当前民间收藏的一个热点,故决定在今年第8期开辟”文革”题材收藏专辑。此意一出.多方呼应,征文从四面八方涌来。但在这时,我们对自己的抉择却产生了犹豫是否明智?会不会把读者带人充满伤感、荆棘丛生、浓雾迷茫的是非之地.进而引火烧身?经过反复权衡,我们肯定了这个选题.并对专辑的命名、稿件的组合、内容的取舍等进行了重新审视.决定推出“‘文革’与收藏文化笔谈”.奉献给亲爱的读者,并接受各界人士的评判。  相似文献   

5.
崔罾新 《收藏》2006,(8):61-63
“文革”瓷中使用最广、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文革”瓷壶。“文革”瓷壶在制作过程中坚持“政治挂帅”,从设计、用料、绘画及工艺制作上精益求精,留下了鲜明的“红、光、亮”时代烙印。 “文革”瓷壶广义上是指“文革”时期国内各瓷厂生产的瓷器,但从表现内容上来看,“文革”瓷壶主要指有“文革”画面、语录或文字的,具有典型的“文革”题材特征的日用壶具。目前能搜集到的各类“文革”瓷壶中,以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河北唐山、山东淄博、陕西庄里、福建德化、内蒙古包头、山西太原、浙江萧山等瓷厂生产的居多,也最具代表性。  相似文献   

6.
陈飞武 《收藏》2008,(3):168-168
我从2007年第4期《收藏》杂志上看到一篇《〈收藏〉助我淘得“文革”年画原稿》的文章后,很替该文作者汪先生高兴。本人也有类似的收藏经历,不过我收藏到的是“文革”油画原作,而非“文革”年画原稿。  相似文献   

7.
陆克勤  陆娅 《收藏》2006,(8):78-81
40年前的“文化大革命”不仅触及了当时人们的“灵魂”,也改变了邮品,包装品、宣传品、商标等各类印刷品的“面目”,火花就是其中一例。在“文革”时期,火花同邮票乖印刷产品一样,成了“革命”的宣传武器,其题材都不能脱离当时的政治需要,其色彩则均以红色为基调,因为那时称“全国山河一片红”。综观当时全国各地火柴厂所印制的数千枚“文革”火花,其内容可归纳为“三大”“三新”。  相似文献   

8.
王信堂 《收藏》2006,(8):72-74
当今,“文革”遗物收藏热潮高涨。例如在2006年3月的北京翰海春季拍卖会上,几件“文革瓷”均以高出估价成交,其中一件高16.5厘米的瓷塑“智取威虎山”以1650元成交,为估价的2倍我,在3月份举办的中国嘉德2006年拍卖会上,高45.5厘米,估价8000元的“文革”瓷瓶“毛主席与我们一起”以1.2万元成交,可见“文革”藏品的“黑马”效应正在显现。  相似文献   

9.
李维刚 《收藏》2006,(12):122-123
“文革”扑克的产生背景 1966“文革”开始后,扑克牌被归入“四旧”之列。当时的理由有三:一、娱乐是和好吃懒做等资产阶级生活方式联系在一起的,当然在被批判和抛弃之列;二、扑克牌是西方资产阶级的娱乐用品,上面从文字到人物图案全部是西方国家的帝王将相,与无产阶级文化格格不入;三、扑克牌是赌博工具,打扑克会“玩物丧志”。因此扑克牌被迫全面停产,“文革”前生产的扑克牌也基本被烧毁或抛弃,一些扑克厂利用扑克牌生产设备和纸张开始印制毛主席语录卡片。  相似文献   

10.
1966年,“文革”初期,全国各地的“红卫兵小将及革命师生”纷纷外出,进行所谓的“大串联”。受当时政治大潮的影响,我随两位同学、一位老师,一行4人拿着单位开出的“串联证明”,也加入到了“大串联”行列。前后历时一个多月,  相似文献   

11.
羊年新春佳节,平静的弈林突然腾出一朵战云——两位退隐多年的大侠杨官璘、李义庭,“头顶羊角”,在佛山市顺德区上涌村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过官炮”布局对抗赛。 杨官璘和李义庭作为中国象棋史上第一、二位全国冠军得主,自1954年初次在上海滩交手,至“文革”前争  相似文献   

12.
廖国柱 《收藏》2006,(8):64-67
“文革”时期的油画《毛主席视察广东农村》,在2005年嘉德秋拍上,以1012万元的拍卖成交价,刷新了保持10年之久的另一幅“文革”油画《毛主席去安源》的价格纪录,拉开了红色题材收藏热的序幕。由于近年艺术品市场的热点转换到“红色题材”,一些 重点反映领袖革命活动的美术作品,成了今天最为抢手的“红色经典”,海内外藏家纷纷看重这类作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不异重金购买。  相似文献   

13.
西安事变     
1936年12月12日凌晨,张学良、杨虎城(1993-16)在西安发动兵谏,东北军和第十七路军协同行动,扣留蒋介石,拘押陈诚、卫立煌等十几名国民党军政大员,通电全国,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等八项抗日主张。史称“西安事变”,也叫“双十二事变”。在国共两党的积极努力下,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促成了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实现了从国内战争到全国抗日战争的伟大转变。但蒋介石后来背信弃义,使张学良遭长期监禁,杨虎城惨遭杀害。[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谢国洛 《收藏》2006,(7):120-121
20世纪90年代初,全国出现了收藏毛泽东像章和“文革”遗物的热潮,不少地方还举办了毛泽东像章收藏展览,从1993年以后,又陆续出版了有关毛泽东像章的图书,不仅大大方便了这一专题的收藏者,而且为毛泽东像章的收藏与研究提供了参考资料。现对这些图书作以简介。  相似文献   

15.
建国40多年来,中国的体育新闻报道走过了一条由小到大、由幼稚到成熟的历程。以社会生活与体育新闻的关系演变为线索,这一历程可以相对地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建国至“文革”之前,“文革”期间,“文革”以后至十四大,十四大以后。各阶段体育新闻的报道数量增长,质量提高,社会影响扩大,与社会生活和体育事业发展的关系日益密切。今后我国的体育新闻还将出现一体化、专门化、国际化等趋势  相似文献   

16.
杨洪波 《收藏》2006,(9):61-61
40年前,“文革”风暴席卷全国,其影响波及到当时社会的方方面面。期间所出品的一些陈设瓷也无不打上“文革”的历史烙印,选介几件如下:  相似文献   

17.
曾在北京市第22中学读书的庄则栋,自1956年开始学习我国乒坛名将“两面攻”的打法后,从北京市少年冠军、成年冠军一直打到全国冠军,六十年代更是连续三次夺得世界冠军。从那以后,他被冠上大大小小各种头衔,“文革”中还担任了部长级的国家体委主任,成为灸手可热的明星人物。1976年“文革”结束,庄则栋被罢了官,后来又被开除了党籍,他一下子从人们的视野里消失,仿佛销声匿迹了。  相似文献   

18.
2006年开春以来,随着邮市逐渐走出低谷,“文革”邮票及其实寄封片的价格也节节高升,“文革”邮票全套新票已从3.6万元涨到4.2万元以上,“编号”邮票也从原来的3000元上涨到4000元左右,而且继续上涨的趋势也十分明显。与此同时,“文革”实寄封片的价格也水涨船高,在邮市上一天一个价,其投资收藏价值越来越被人们看好。那么,到底是收藏邮票还是收藏实寄封片,哪一种的投资收藏价值更高呢?为了说明这个问题,便于读者了解、对比和分析,笔者分别制作了“文”字邮票及其实寄封片价格对照表和“编号”邮票及其实寄封片价格对照表供广大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9.
老航模成了小电直的新菜鸟 本人今年65岁,如果从小学四年级第一次接触初级橡筋动力模型飞机开始算起,到现在已经55年了。高中时,我开始参加航模小组;到了大学,自己组织了航模协会;1963年大学毕业,开始当专业航模运动员。那些年,笔者一直从事自己所喜爱的航模事业。“文革”时期体委被解散,我于1971年响应号召“支援国家重点建设”到贵州遵义。  相似文献   

20.
张世平 《收藏》2006,(8):68-69
建立“文革”博物馆,每个中国人都有责任。(巴金语) 40年过去了,作为“文革”那一种特殊历史的亲身经历者,看到自己还珍藏的书画作品和其他物件,心中不时荡起一阵忧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