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设计思路本次习作是让学生用红、黄、蓝三种颜色调一调,画一幅秋天的景色图,可以画所看到的实际景色,也可以画自己想象中的秋景;然后围绕画面表现的秋天的色彩写一段话。为有效达成这一习作目标,首先应激发学生乐画、愿写的情趣;然后要充分利用课内外学习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尤其是对景物色彩的呈现与变化,为学生发现与积淀直观形象的感性材料,让学生“我手画我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围绕秋天的色彩图写一段话,同时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描写色彩的词语,使习作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实现“我手写我画”;最后师生交流,共享习作的成功…  相似文献   

2.
感受秋天     
习作目标:1.能围绕秋天的色彩写一段话。2.按一定的顺序写,用上表达色彩的词语。能力强的同学尝试写三段或三段以上。习作内容:用红、黄、蓝三种颜色调一调,画一幅秋天的景色图,并围绕秋天的色彩写一段话。  相似文献   

3.
用红、黄、蓝三种颜色调一调,画一幅秋天的景色图,并围绕秋天的色彩写一段话。  相似文献   

4.
秋天的色彩     
用红、黄、蓝三种颜色调一调,画一幅秋天的景色图,并围绕秋天的色彩写一段话。  相似文献   

5.
教材解读:本次习作内容是画(选)一幅秋天的画,先说一说,再写一写。从内容上看很自由,可以叙述事情,也可以描写景物;从形式上看很有趣,先画(选)图,再写文,图文并茂,相得益彰。从《语文园地三·习作》教材中,我们不难抽取出这样几个关键的字眼——画、说、写、改、贴。这是我们设计本次习作教学流程的依据和指南。  相似文献   

6.
罗梅香 《湖南教育》2002,(19):53-53
《秋天的田野》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习作,要求抓住秋天景色的特点写具体,按一定顺序写出人物的活动,并适当展开想像。怎样把文章写好、写活呢?我没有让学生冥思苦想、闭门造车,而是利用电教手段,把孩子们带到了美丽的田野,如诗如画的秋天。一、引入课题,展现美景。我首先播放录音《我们的田野》,伴随着优美动听的音乐,同时展示一组描绘秋天美景的录像:蔚蓝的天空,澄静的秋水,金色的稻田,飘香的果园……这样很快就吸引了学生,把他们的思绪领到了秋天美丽广阔的田野上。二、启发想像,表现景物特点。学生从回忆中很自然地描绘出…  相似文献   

7.
一、教学分析 中年级是儿童观察活动的"敏感期",观察作文是这一阶段习作训练的重要形式."画秋景--写秋色"是教材编者精心设计的一次观察习作活动.它与单元主题"色彩"紧密联系,旨在引导学生"留心周围事物",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丰富色彩,深化对所学知识的认识.习作让学生自己画一幅图画再来写作,使学生都能写自己想写的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为"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8.
秋天的图画     
习作内容:选一幅或画一幅秋天的图画,先跟同学说一说图画的内容,再写一写你选的或画的画。注意用上平时积累的词句。写好后读给同桌听,根据他的意见认真改一改。再把习作和图画一起贴在教室里,让大家欣赏。习作指导:1.写景文章难度较大,把秋天的图画转换成写秋景的  相似文献   

9.
习作要求这次作文是把秋天的景象写下来,写出景物的特点。如果你们班已经组织了秋游活动,也可以写秋游活动中看到的景物。详见人教社小学《语文》第七册积累·运用三。习作指导秋天的景色绚丽多彩,要写好秋天的景色,表达对秋天的喜爱之情,就必须身临其境,亲自去观察和搜集材料。同学们写作时注意“观察有  相似文献   

10.
[作文欢乐行]观察秋天里的一处景物,如田野、公园等写一篇作文。要突出秋天景色的特点,可以把人们的活动也写进去。[写作斑马线]动笔之前要先想一想表达的顺序,然后具体写下来,可适当展开想像。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连贯。写好后认真修改。  相似文献   

11.
五彩的秋天     
语文园地三习作要求:选一幅或画一幅秋天的图画,先跟同学说一说图画的内容,再写一写你选的或画的画。注意用平时积累的词(cí)句。写好后  相似文献   

12.
本次习作是选一幅或画一幅秋天的图画,然后将这幅图画描绘给大家。要写好本次作文应做到以下几点:一、选好秋景,观察有序。要选一处具有秋天浓郁特点的景物,先动笔画一幅秋天的优美画面,在头脑里生成具体的表象,然后再仔细想秋天的景物有哪些特征,如树木、花草有什么变化,天空、云彩是什么样的,人们穿着有什么变化。要考虑好都画哪些事物,画的时候要有层次,先画什么,再画什么,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把画面构思好。同学们在思考怎样画秋景时,应着重选择有代表性的事物,色彩要鲜明,能突出表现秋天的特征。例如《太阳岛的秋天》就是选择太…  相似文献   

13.
陈凤玲 《辅导员》2009,(19):34-34
又是作文课,老一套,写秋天的景色。笔者照旧找来了多本参考资料,忙乎了半天。然后,随着铃声踏进教室,给学生做起了“习作提示”……接着开始“内容指导”。  相似文献   

14.
秋天的树叶     
第九册习作三要求:同学们看了上面这些树叶的照片,一定会认为秋天的树叶很美。(图略)组织一次秋游,到野外去,到山上去,到植物园里去,到公园里去,观察一下植物叶子的颜色与形状。活动中,还可以搜集各种植物的落叶,把它们带回学校与大家一起观察、交流。然后以"秋天的树叶"为题写一篇习作。  相似文献   

15.
小学生进入三年级,由低年级的看图写话过渡到中年级的习作,作文的字数要求有了提高;语言上又从单纯的写话到适当的描写,难度明显增大。为帮助学生尽快适应这一转变,激发他们的习作兴趣,降低习作的难度,掌握习作的方法,我绞尽脑汁,能用的办法都用上了:写《我的自画像》时,身先士卒,写出两篇下水文;写《秋天的景色》时,精心制作课件,找来多篇范文;写游戏《找头头》时,又不惜自毁形象,带着学生"张牙舞爪"……种种努力,不能说全无成效,但翻开  相似文献   

16.
【习作内容】 选一幅或画一幅秋天的图画,先跟同学说一说图画的内容,再写一写你选的或画的画。注意用上平时积累的词句。写好后读给同桌听,根据他的意见认真改一改,再把习作和图画一起贴在教室里,让大家欣赏。[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为人物画像     
习作要求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习作2":为人物画像。今天,我们来为别人画一张像,可以画同学、老师、家长,还可以画想象中的人。画好了再写一写,除了写外貌,还要写写他的性格、爱好。拓展思路本次习作的要求是为别人画像,然后再写下来。理解本次习作要求,我们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画像是一个形式,习作才是目的。当然,有美术特长的  相似文献   

18.
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学生感到作文单调枯燥,没内容可写,是苦差使,因此缺乏习作的兴趣。在“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的新课程理念下.学生为什么仍旧不能自由地抒写生活,为什么感觉不到习作的快乐呢?经过较长时间的实践与思考,我认为.影响学生习作快乐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三点:(1)忽视习作兴趣的激发,学生不想写;(2)缺习作方法的指导,学生不会写;(3)脱离学生的心理需要.学生不愿写。  相似文献   

19.
教材解读:本次习作内容是画(选)一幅秋天的画,先说一说,再写一写.从内容上看很自由,可以叙述事情,也可以描写景物;从形式上看很有趣,先画(选)图,再写文,图文并茂,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20.
【作文欢乐行】观察秋天里的一处景物,如田野、公园等写一篇作文。要突出秋天景色的特点,可以把人们的活动也写进去。【写作斑马线】动笔之前,要先想一想表达的顺序,然后具体写下来。可适当展开想像。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连贯。写好后认真修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