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史记》、《汉书》与《资治通鉴》是我国著名的三部史学著作和文学著作,三位作者都记录过有关刘邦的一系列轶闻,但由于对待这些轶闻态度不同,使这一历史形象经历了由血肉丰满的凡夫俗子到真龙下凡的英明之神再到客观历史人物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2.
《史记》描写了不同阶级、阶层的众多女性形象,她们风姿有别,其中多数处于中下层地位。司马迁通过精谋巧构,专辟两卷集中写刘汉朝廷的贵族女性,将其他众多女性附列于别人的列传之中,并善于通过特定环境来塑造女性。《史记》善于通过语言、表情以及行为和心理活动等来刻画女性形象,让她们妍媸毕现。尽管对女性的描写多数仅涉及片言只语,但司马迁的女性观是爱多于憎,并对每位女性给予了较为公允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司马迁对于生死的看法深受儒道两家思想的影响,同时也与他自身的经历密切相关。司马迁珍视生命,但反对无意义的苟全生命;司马迁赞赏慨然赴死的勇气,但反对随意地放弃生命。他对生死的看法具体体现在对《史记》人物的评价中。  相似文献   

4.
:在《史记》中 ,司马迁不仅昭显出了整体观念上的“人”的历史观点 ,而且还凸现了主人公殉道与超越的精神内驱力。他用《史记》理解了一个时代 ,表现了一个时代 ,寄托着自己对人生的执着追求 ,做到了以史明义和以史寓志  相似文献   

5.
《史记》作为中国传记文学的开山之作,为我们塑造了众多血肉丰满、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以《鸿门宴》为例,浅析《史记》在写人方面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古代,存在着两种生死观,一种是“士可杀不可辱”的生死观,这种生死观追求个人道德、个人气节的冰清玉洁以及民族尊严和国家尊严的神圣不可侵犯,这种生死观以屈原为代表。另一种是“忍辱以求生”的生死观,这种生死观追求人生价值的实现,为了人生价值的实现,有时不得不使自己在精神尊严等方面忍受让人难堪的耻辱,这种生死观以司马迁为代表。司马迁含冤忍垢写作《史记》,正是对其生死观的躬亲实践。司马迁是伟大的,他的人生遭际是令人同情的,他的生死观所包含的真理内容是令人深思的。  相似文献   

7.
《史记》与先秦历史散文的区别主要袁现在其塑造了一批生动的人物形象。就刘邦形象的塑造而言,司马迁善于选择材料、安排材料,独具匠心地运用了“互见法”,并且在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对比、反复等文学手法。总之,《史记》在人物塑造方面十分成功,对后世叙事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文学史上,有评论家称:司马迁“述往事,思来者”作《太史公书》,继周公、孔子之后,第三次对中华文明进行整合,提出“法天则地”。在欧洲古希腊的普鲁塔克被尊为“世界传记之王”,但司马迂的《吏记》比普鲁塔克的《列传》早产生几乎两个世纪。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格才铸就了如此伟大的作品?本文谈谈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9.
“遥往事。思来者”。古今以史为鉴。从史学角度着眼。联系新闻记者的职业实践。对司马迁著述《史记》,对照分析.从知识构建、职业道德、报道思想及写作文风四个方面探析了史家和新闻记者在职业素养上存在的共同点及其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10.
历史纪事和文学传记各属不同的体裁。司马迁的《史记》却创造性地把历史特征和文学要素完美地结合起来,开辟了史记与文学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11.
司马迁在为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这四位春秋霸主作传的过程中,对《左传》的材料作了有意识的取舍与改造,因此也就形成了与《左传》不尽相同的霸主形象。其中蕴涵了司马迁对他们的总的评价,也表现了司马迁对历史和现实政治的态度,完成了自己内心情感的宣泄。  相似文献   

12.
从司马迁自身的身世出发,以他的体验和男性视角为界,将《史记》中的女性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色以欲在男人世界里颠扑沉浮的女人,一类是以爱以情温暖关爱身边最亲近男性的女性,着重于后一类妇性与作的生命体验时的情感对应性。  相似文献   

13.
司马迁的《史记》是一部伟大的传记文学著作,“《史记》学”中文学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全书130篇,悲剧人物传记有70多篇,悲剧人物120多个,构成《史记》人物形象的主体部分,他们的精神光耀千古。作者运用了互现法、比较法,抓住主要事件和生活细节,以及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悲剧性格等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给后世留下一座挖掘不尽的宝藏。  相似文献   

14.
在《史记.宋微子世家》之前,同样的素材形成悲剧和讽刺喜剧两种不同的情节模式,司马迁在处理素材的过程中最后选择悲剧叙事。这种选择具有特殊的学术史背景,同时是一个历史学家的生存位置的标识;司马迁悲剧意识的历史诗学内涵在于通过确证古代士人群体的精神史意义而期望马克思所谓"历史之谜"的最后和解。  相似文献   

15.
侠客形象源远流长,在先秦的古籍之中已经有了对于侠的看法的记载,在《史记》之中已经出现了一些完整、成熟的侠客形象,司马迁通过对侠客的描写肯定了侠士的一些行为,褒扬了侠义精神,这对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提高个人道德修养都有着重要的思想意义。  相似文献   

16.
司马迁在遭受人生奇耻大辱之后却选择了勇敢地活在世上,他痛苦,他矛盾,他抗争。他能做到这些常人难以做到的事,不仅与他的人生经历和人生观有着密切的联系,更多的是要体现他的人生价值,要顽强地完成他的鸿篇巨制——《史记》。  相似文献   

17.
司马迁《史记》中引用了四首逸诗,这反映出司马迁极力为自己所提出的"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使于礼仪"的"孔子删诗"说寻找理论依据;这与其撰写《史记》时所具有的"成一家之言"创新精神是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18.
从《史记》看司马迁的礼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马迁在《史记》中体现的礼学思想展现出它受儒家学说影响的一面,本文拟从礼之源、作用、礼治理论等方面对礼学思想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史记》是中国的古典文史名著,是一部国学精品根柢书,也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作为传统“二十四史”的第一部,与宋代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璧”,鲁迅赞誉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全书共计130篇,52万余字,记载了中国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四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里说过:“所谓对其本国以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阅读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历史,也该抱持如此胸襟与情怀.  相似文献   

20.
试论《史记》自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马迁在《史记》中以自注形式以见其心志,以明其去取,体现了其撰述的别识心裁。本文结合《太史公自序》、《史记》十表等,对《史记》自注的内容和意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