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年一度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又将提上议事日程,这即是对毕业生的挑战,也是对各大高校教育水平的一次直接考验。而日前启动的第四届锐捷网络“经典100工程”之“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方案征文大赛”,让这种竞争变得更具看点。  相似文献   

2.
《中国教育网络》2008,(6):62-62
锐捷网络第四届“经典100工程”之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方案征文大赛经过四个多月的方案征集和二十天的评审工作,于近日落下帷幕。全国各省市200多件作品参与此次比赛,共评出六项获奖方案。大赛获奖名单已在锐捷官方网站上正式发布,详情请登录查询。锐捷网络教育行业总经理黄育辉指出,作为最早倡导将真实网络案例引入网络课堂的网络设备厂商之一,凭借强大的研发实力和完善的锐捷网络认证培训体系,  相似文献   

3.
由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和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指导。锐捷网络与《中国计算机报》报社及《中国计算机报》评测实验室联合主办的主题为“百年大计在我心中”——锐捷网络“第三届经典100工程——校园网方案设计大赛”于2005年12月20日圆满落下帷幕,  相似文献   

4.
由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和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指导,锐捷网络与权威媒体《中国计算机报》报社及《中国计算机报》评测实验室联合举办的主题为“百年大计在我心中”——锐捷网络第三届“经典100工程”校园网方案设计大赛,经过三个月的方案征集和20天的评审工作,终于圆满落下帷幕。经由教育信息化建设专家、《中国计算机报》网络评测实验室小组与锐捷网络公司高级技术工程师共同组成的评审小组对参赛方案的严格评审,从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387件参赛方案中评选出“最佳高校校园网解决方案”6名,  相似文献   

5.
2005年9月1日,由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和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指导,锐捷网络与权威媒体《中国计算机报》报社及《中国计算机报》评测实验室联合举办的主题为“百年大计在我心中”——锐捷网络第三届“经典100工程”校园网方案设计大赛正式启动。大赛通过互联网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参赛可以通过登陆锐捷网络官方网站www.ruijie.com.cn或《中国计算机报》网站www.ciw.com.cn或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www.edu.cn或K12全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www.k12.com.cn等网站来了解和参与大赛。  相似文献   

6.
2005年9月1日,由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和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指导,由锐捷网络与《中国计算机报》及其评测实验室联合举办,主题为“百年大计在我心中”锐捷网络第三届“经典100工程”校园网方案设计大赛正式启动。大赛通过互联网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参赛者可以登录锐捷网络www.ruijie.com.cn、《中国计算机报》网站www.ciw.com.cn、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www.edu.cn或K12教育网www、k12.com.cn等了解和参与大赛。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2005年9月1日,由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和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指导,锐捷网络与权威媒体《中国计算机报》报社及《中国计算机报》评测实验室联合举办的主题为“百年大计在我心中”—锐捷网络第三届“经典100工程”校园网方案设计大赛正式启动。本次大赛共设置了“最佳解决方案”奖(综合奖)12名、“最佳解决方案”奖(单项奖)12名和“优秀解决方案”奖20名;获奖人员将获得由锐捷网络公司和《中国计算机报》报社联合颁发的获奖证书以及包括笔记本电脑、数码摄像机、苹果硬盘播放器和MP3等奖品。参赛者在仔细阅读相关规则后,就可任选…  相似文献   

8.
《中小学电教》2004,(8):38-38
由锐捷网络(原实达网络)举办的“我的网络我设计”———第二届“经典100工程———校园网方案设计大赛”于2004年7月15日拉开帷幕。本次大赛设置20个“最佳解决方案”奖和20个“优秀解决方案”奖,奖品包括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彩屏手机等。参赛者可任选“高校校园网解决方案”和“普教城域网解决方案”中的一种或多种进行方案设计,于2004年10月20日之前将参赛方案提交大赛评审组(由教育行业专家以及锐捷网络技术专家组成)。获奖名单于2004年11月1日在大赛网站公布,11月11日在“2004中国以太网世界大会”上颁奖。锐捷网络从自身服务过的10…  相似文献   

9.
我们正处在一个个性化需求大行其道的时代,从意识形态到价值取向,个性化正成为这个时代市场最鲜明的特征。一、网络时代的个性化烙印随着国内网络应用市场由以技术、产品为导向到以用户需求应用为导向的全面转变,中国教育产业信息化也经历着需求应用带动技术发展的重大转型:现代高校校园网络要求全方位满足高校所有现实和未来的主流应用,充分实现“全员使用”、“全  相似文献   

10.
网络时代的个性化烙印伴随着国内网络应用市场由以技术、产品为导向到以用户需求应用为导向的全面转变,中国教育产业信息化也经历着需求应用带动技术发展的重大转型:现代高校校园网络要求全方位满足高校所有现实和未来的主流应用,充分实现 “全员使用”、“全网覆盖”和“最丰富的主流应用”。中小学校为代表的普教用户由于区域分布、经济发展、基础设施以及应用状况的不一致而更关注网络本身与各种应用之间的关联。这种应用趋势的转变不仅为中国网络市场的发展注入了强心剂,同时也提出了更加明确和具体的个性化应用要求,不论是国外厂商,还…  相似文献   

11.
《教育技术导刊》2007,(10):38-40
对第二届“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征文大赛进行了概述.对征文作品中论文和教学设计的特点及不足之处进行了分析,发现近几年来,湖北省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水平有了极大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2006-2020)》称“国家启动网络人才紧急培养工程,大力支持信息化人才建设”,更有相关数据表明,目前全国每年高校为社会输送不足6万名计算机与信息类毕业生,和与之相对应的人才需求相比,缺口很大,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实际上,国内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正处于摸索阶段,很多学校的网络技术教育及信息人才培养已经基本从原来的理论教学中解放思想,逐渐重视实验教学。  相似文献   

13.
对第二届"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征文大赛进行了概述,对征文作品中论文和教学设计的特点及不足之处进行了分析,发现近几年来,湖北省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水平有了极大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的网络化教学实践,对高校网络化教学进行了有益探讨,以期加快高校网络化教学步伐,进一步推进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探讨了基于设计大赛要求的大学生工程教育与实践,从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强化实践环节等几方面阐述了工程教育的教学与实践.  相似文献   

16.
《辅导员》2009,(9):F0003-F0003
“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论坛”自开办以来.已成功举办七届.期间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该论坛已成为教育界特别是广大教师交流经验、发表教育教学成果的重要平台(历届征稿活动启事请参见2002-2009年2-3月《中国教育报》或登录网站查询:http://www.jiaoyu.net.cn教育网)。在此基础上.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生活教育》杂志社、中国教育学会教育机制研究分会、中国教育报刊社、  相似文献   

17.
2008年12月9日,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办的“正保教育杯”第四届全国ITAT教育工程就业技能大赛颁奖典礼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隆重举行。教育部原副部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周远清、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任成立亭、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石鹏建、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司长王继平以及教育部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张凤有、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副主任于广明、大赛赞助单位正保教育集团副总裁季绯伽、全国ITAT教育工程负责人、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信息技术开发处处长薛玉梅以及各省教育厅有关领导出席颁奖典礼。  相似文献   

18.
《辅导员》2009,(11):F0003-F0003
“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论坛”自开办以来,已成功举办七届,期间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该论坛已成为教育界特别是广大教师交流经验、发表教育教学成果的重要平台(历届征稿活动启事请参见2002~2009年2~3月《中国教育报》或登录网站查询:http://www.jiaoyu.net.cn教育网)在此基础上,  相似文献   

19.
2009年4月29日.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在教育部召开“正保教育杯”第五届全国ITAT教育工程就业技能大赛新闻发布会。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副主任于广明、全国ITAT教育工程负责人、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开发处处长薛玉梅、正保教育集团副总裁季绯伽等领导和嘉宾出席并发表讲话。在京30多家媒体单位出席了新闻发布会。至此,“正保教育杯”第五届全国ITAT教育工程就业技能大赛正式拉开帷幕。  相似文献   

20.
在教育信息化蓬勃发展的今天,我国普教系统基于校园网的应用也在不断革新。通过学校的信息技术应用来提升教学水平,抢占未来教育发展的制高点,已经成为教育界的共识。因此,如何建设安全可靠、经济适用、可持续发展的校园网络,如何为未来数字化教育发展培养信息化人才,已经成为所有教育单位关注的焦点。教育单位在进行网络建设时一方面要准确定位建设需求、正确选择建设方案以提高网络建设效率;另一方面,在校园网工程建设的同时,需要加强计算机网络知识普及、储备教育信息化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