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北巴东方言中,"到"除了做动词以外,还可以做形容词、量词、介词和动态助词。其中介词、动态助词是语法化的结果。在对巴东方言"到"的多功能性进行详细描写的基础上,可重构巴东方言中"到"的语法化过程。  相似文献   

2.
古入声字在现代汉语方言中的分派是有规律的,这些规律也是划分方言区的一个重要标准。文县方言(碧口话除外)属于中原官话,特点是古清声母入声字和次浊声母入声字今读阴平,古全浊声母入声字今读阳平;碧口话属于西南官话,特点是古入声字今全读阳平。从古入声字在文县汉语方言中的分派比例可以看到文县方言的过渡特征。调查的方言有:城关话、玉垒话、范坝话、碧口话以及中庙话。  相似文献   

3.
古入声字在现代汉语方言中的分派是有规律的,这些规律也是划分方言区的一个重要标准。文县方言(碧口话除外)属于中原官话,特点是古清声母入声字和次浊声母入声字今读阴平,古全浊声母入声字今读阳平;碧口话属于西南官话,特点是古入声字今全读阳平。从古入声字在文县汉语方言中的分派比例可以看到文县方言的过渡特征。调查的方言有:城关话、玉垒话、范坝话、碧口话以及中庙话。  相似文献   

4.
罗山方言的体助词“的”,能同时具备“了”和“过”的某些语法功能,分别做动作完成体和经历体的标记。通过研究发现,罗山方言中“的”的这些功能,具有南方方言的特色,从而为罗山方言的分区提供某些资料依据,也为河南的中原官话研究乃至为现代汉语中“的”的研究提供一些资料。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汉语中,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了关于副词的一些特点,其中对程度副词"老"的研究也很深入。作为语言变体的地方语言,在很多层面上与普通话中存在着差异,本文就程度副词"老"在武陟方言中的特点,做一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6.
荆州方言中的“卯”及其相关结构可分为副词和动词两大类,“卯”所有的结构都或明或暗地表露出“某人鼓足了劲做某事或强烈且坚定选择某事”的意味,其副词用法也依然具有一定的动词意味。荆州方言中的“卯”相较于传世文献和普通话中的“卯”,无论是在意义上还是语用上都有较大差别,从概念隐喻推测出的词义引申路径来看,荆州方言中的“卯”的意义发展更活跃更快。  相似文献   

7.
与普通话相比,河南罗山方言的"些"的意义和用法都很特殊。根据表达的词汇意义可分为三类:一,词汇意义实在的"些";二,词汇意义有虚化迹象的"些";三,词汇意义完全虚化的"些"。分别从语法格式、语法意义、词义特征及语用等角度对这三类"些"进行讨论,从而揭示出罗山方言"些"的特征。而且,当今罗山方言"些"词义的三种形态正反映了"些"词义的语法化过程。  相似文献   

8.
湖北蕲春方言属于鄂东方言,且属于江淮官话,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当前对蕲春方言的英译研究非常匮乏,本文从英汉语言差异角度对比分析蕲春方言。具体而言,从词汇、句法和语用三个方面出发,通过运用霍恩比的综合法理论分析蕲春方言中的程度表达的英译特点,指出翻译过程中的问题,并给出翻译对策。分析认为要想准确翻译蕲春方言,必须理解它的词汇、句法和语用特点,但有时并不能做到既保留原文形式又准确传达原意,而异化翻译是一个好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9.
隆昌方言言说动词“讲”具有言说动词、话题标记、话语重申标记、听说传信标记、引语标记、从句标记等六种语法功能。隆昌方言“讲”的语法化路径大致遵循言说动词的语法演变,由言说动词分别虚化为话题标记、话语重申标记、听说传信标记、引语标记和状语从句标记,引语标记“讲”进一步虚化为准标句词。  相似文献   

10.
陈燕 《文教资料》2012,(11):38-39
"得"是西昌方言中使用频率非常高的一个词。在西昌方言中,"得"有三种用法:助动词、结构助词和语气助词。本文从这三个方面详细介绍西昌方言中的"得"。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讨论天门方言“V+起(哈)+趋向动词”结构中“起”和“哈”的不同语义、语用情况,并结合其他方言里的同类现象,探索“起”、“哈”的语法性质和语法功能。  相似文献   

12.
肖亚丽 《现代语文》2015,(2):50-52,2
黔东南方言属于西南官话,副词"本、多、很"的用法不同于普通话,也不同于其他西南官话。这些特殊用法是语言接触过程中产生的语法演变现象,演变机制为语法借用和语法复制。  相似文献   

13.
淮南属于北方方言中的华北方言分支淮南次方言区,是中原官话和江淮官话的结合地带,因此方言特征比较明显。“来”作为淮南方言中常用的动词与语气词,与普通话相比,有更为丰富的用法。本文以淮南市凤台县的语料为例来探讨“来”在淮南方言中的特殊用法。  相似文献   

14.
陆观  刘冬冰 《文教资料》2011,(30):31-33
“没魂”和“没根”在南通方言中是最常见的表示主观程度的最高级程度副词,两者在南通方言的各种语言环境中几乎可以互通。本文使用最新的社会语言学的方法调查南通方言区的“没魂”和“没根”使用情况.并对其进行具体分析,使用定量的方法进行研究,证实“没魂”是一个占主导地位的语言变式。  相似文献   

15.
"兀的"是一个比较古老的口语词.在元代北方话中,"兀的"功能和用法比较丰富,今晋语继承和发展了其功能和用法.今大多官话方言区的"兀的"功能萎缩,但山东费县方言的"兀的"比较特殊,其句末助词的功能用法代表了这一方言点的方言特征.尽管费县方言句末助词"兀的"的成因难以从历时的角度去发现轨迹,但仍可以对其进行语法化的解释.  相似文献   

16.
从词性、成分、句类几个角度分析莆仙方言中"有"和"无"的用法,将一些特殊用法取之与普通话和其他闽方言进行比较,可加深对莆仙方言中这类句式的认识,帮助方言区的人更好地学习普通话。  相似文献   

17.
黄洁 《现代语文》2006,(12):83-85
芜湖地处长江中下游,芜湖方言(不包括芜湖县、南陵县、繁昌县)属于江淮官话.芜湖方言中的"个"具有量词用法,例:  相似文献   

18.
在临汾方言中,家字有种种独特的用法。其中最重要的是家字可作为词尾附加于人称代词、指人名词等后面构成复数形式,类似于汉语普通话中的们字,但同时又体现出与们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荆门方言的“没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荆门方言的“没得”的语法意义与普通话的动词“没有”的语法意义基本相当。但凡“没得”后带宾语的,其句末带语气词“得”,构成“没得 宾语(O) 得”格式,这是荆门方言与普通话不同的。荆门话的“没得”不作否定副词,也不用“没有”作否定副词,而用“没”。“没得”的“得”据文献考为“有”。语气助词“得”主要表示事实的已然性、可信性,或表示根据以往的事实,预测和推断出相应的后果或结论,表否定的语气十分强烈。  相似文献   

20.
陕西凤翔"把"字句保持着古汉语句式的特点,这为研究方言和普通话的差异提供了很好的材料。本文依据凤翔方言的特点,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指出凤翔方言和汉语普通话在处置性、宾语有定性、否定词能否出现在"把"字后等语言现象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