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顿被称为“新状态作家”,他的创作有自己的特出性。他的小说世界称为都市流浪世界,他也一直此而创作。虽然他的小说给了我们新的感觉,但他太过个人化的叙述,太浓的地方方言,一如既往的都市描写,使其雷同且缺乏久远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
生活在都市环境中,戴望舒却与这一环境有着某种龃龉,他以对田园的企慕,来逃避都市对人生的侵扰,坚守精神家园,但他也在以自己的方式传达着都市体验。其诗歌所构筑的自我形象和虚构世界,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反映了他的都市境遇和与都市的矛盾。作为游子,他在都市里找不到归宿,在田园中也丧失了乡愁,只能在怀旧中追寻失落的天国。但都市生活也为戴望舒诗艺带来了现代因素。他的许多诗歌都运用了现代观物方式和日常生活意象去表现在都市中的复杂感受,从而突破了传统的“静观”和“典雅”的格调。  相似文献   

3.
邱华栋在描摹现代都市的生存景观中的贡献是塑造了一批在思维、行为方式方面与主流社会大众迥然不同的人物。他在写作中也揉合了西方化的一些特质,但这并未影响他创作出具有本土特色的本。与其它写作都市题材本的当代作家比较起来,邱华栋有意于意义的重建,这使他的本具有了指向诗意人生的向度。  相似文献   

4.
沈从文具有乡村与都市双栖生活的阅历。他从遥远的湘西流寓到北京,表明他本身就有着现代性企求。他漂泊在都市,思想上、情感上却无法融入现代都市生活,在现代都市里找不到自己的精神归宿。他常常以“乡下人”、“乡巴佬”自居并以此为视角反思现代文明的种种弊端,即体现了非都市而赞湘西(农村)的反思现代性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5.
真爱     
这是一个现代都市里的爱情故事。他得了绝症。她辞掉了自己的工作,专心在医院里照顾他。整整两年,小伙子的病友换了一个又一个。  相似文献   

6.
张相宽 《考试周刊》2007,(18):74-75
沈从文以其笔下的湘西世界与都市世界构筑起他的文学大厦,并期图以湘西理想的人生形式与生存状态来抗衡来对抗都市的虚伪、腐朽与堕落。但由于他信仰“真实”的写作原则,又使他痛苦地发现了湘西的缺失与都市的丰富,从而在无奈或无意识中悲哀地颠覆了自己。  相似文献   

7.
柳永生活时期正是宋型文化确立,北宋经济尤其是都市经济逐步繁荣发展时期,与之相应的北宋都市文化也逐步完成转型。柳永长期生活在都市,受到这样都市文化氛围的浸染,故他创作的歌词也绝大多数与都市及其生活相关。北宋繁荣的都市文化为柳永创作都市词提供了丰厚的土壤,而其都市词则作为都市文化的独特载体并为之服务。  相似文献   

8.
在京派、海派文学研究的独创领域内,吴福辉的学术能力和价值真正得到了证明。这与他拥有上海、辽宁和北京三地的生命体验直接相关。《都市漩流中的海派小说》一书,已成为中国现代都市文学研究的奠基著作之一。他的文学史研究在扎实开掘原始资料的前提下,文化视野宽大、多向度,注重文本细读,有敏锐的艺术感悟力。他的文学、文化批评的书写极具个性,流动、曲折有致,是分析的,又是概括的,是历史的,也是关的。  相似文献   

9.
《白夜》作为“都市”小说,与《废都》有一致性:作家处于“边缘状态”,一方面他走出了商州;另一方面他还没有走进都市,都市不是他的家,作家对现实生活的关注,使《白夜》触及到都市的某些深层问题,冠《白夜》以现实主义作品是恰当的;由于作家的艺术追求,希望做的是现实生活与神秘文化的结合,所以,不同于他早期的现实主义小说。  相似文献   

10.
青年导演夏钢以其独特的风格铸造了当代都市电影,形成了他个人化的电影话语。本文拟从导演的叙事模式、题材表现等方面入手,分析夏钢的都市电影,进而了解他的电影观念。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上海的高度都市化,都市文学应运而生,城市成了独立的审美对象,作为洋场浪子的穆时英上承刘呐鸥而下启20世纪40年代的日常都市传奇书写。他聚焦于都市的糜烂与灿烂,都市的工具理性掠夺了人的价值理性,小说彰显了一定的理性批判精神。而由于自身的局限、历史的吊诡、时代动荡,30年代中后期,他的洋场都市文学逐渐走向式微乃至消湮。  相似文献   

12.
《嘉应学院学报》2017,(10):62-66
刘呐鸥是中国新感觉派的"灵魂人物",他的小说集《都市风景线》所描绘的是都市里各种摩登的、迷离的、光热的现代化事物。然而,学界除了关注这些五彩缤纷的现代事物外,同样也应该关注刘呐鸥小说是如何在中国古代文学风景描写中突围的。他创造性地把风景描写从古代的本体地位转变为点缀。他笔下的自然风景,既有乡村中的自然风景,亦有都市中的自然风景,二者各有其意,为作品增添了独特的色彩。同时,这些独特的自然风景描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都市的骚动不安和焦虑,揭示了人们在都市生存的状态。  相似文献   

13.
罗曼·先钦在小说《佩尔森》中通过莫斯科都市白领安德烈的一天的生活,揭示出在都市化生活中以安德烈为代表的莫斯科年轻一代不论是在生活中、工作中还是爱情中始终伴随着他们的一种现象,即“都市焦虑”现象。他将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归结为现代化进程中的莫斯科。正是因为莫斯科都市化水平的病态式发展,最终使人陷入精神焦虑中,从而造成他们在精神与道德上的逐渐异化,丧失了自我的个性与自由。  相似文献   

14.
如果说,在众多的城市流浪中找寻,骆英无疑是他们中的佼佼。他直接参与了都市的开发和建设,经营着一个颇具实力和颇具影响的企业,是一个成功的中青年企业家,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是“城市的受益”。按理说,功成名就之后,他完全可以尽情享受成功带给他的喜悦,尽情享受都市的繁华与便捷,但作为诗人的骆英,其内心的荣耀与世俗的荣耀似乎并不相称,他偏偏“站在了城市的对立面。尖酸、刻薄、激进、变形,似乎是城市不共戴天的敌人”。当他看到“城市化的过程加大了社会的不平衡,在城内和城外,有着许许多多的弱势群体”,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强烈反差,使他内心充满矛盾和苦痛,也使他以批评的姿态,对城市和自身的生存状态进行重新的审视和确认。“对社会良知的渴望,对社会公平的渴望”决定了他的人生态度——以激烈的方式,  相似文献   

15.
上世纪30年代的上海,都市文化高度繁荣。面对“都市的漩流”,茅盾进行了全景式描绘和理性阶级分析。他一方面鞭挞了现代都市文明对中国传统社会的灾难性冲击,一方面又对其进行了热情的讴歌。以《子夜》为中心,可以开掘出茅盾都市小说创作的诸多审美新质。  相似文献   

16.
都市教育竞争力反映的是都市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能力。都市教育竞争力的提升与都市综合实力的提高相辅相成。开展都市教育竞争力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各大都市的教育发展水平,为增强各大都市的教育竞争力提供支持。本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探讨了都市教育竞争力的内涵,构建了都市教育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得出中国都市教育综合竞争力的排序。  相似文献   

17.
变身摇滚青年,在这个寒冷的12月发行自己的新专辑《Unlimited》,金贤重用他迷人的歌声带给歌迷无尽的暖流,在即将上档的《都市征伐》中,他帅气的表现也将引爆整个荧屏。  相似文献   

18.
沈从文的小说主要的是写到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充满原始习俗的乡间人生,二是现代文明下的都市人生;他把人类病态精神看作都市文明对人性的扭曲。在他的都市题材小说中,他通过城乡对立视角中的人生体验来审视"乡下人"眼光中的现代都市人生。明显地流露出作为"乡下人"的自我主体所特有的对都市人生活方式和人生价值的强烈否定意识。展示形形色色的所谓城市精英的丑陋人性,他怀着对理想人性的执着追求痛斥这种人性的沉沦,并试图在现实与理想对比中揭示这种现象所产生的根源,体现了人类不可泯灭的对精神世界的终极追求。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高考制度的恢复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大批农家子弟(包括我们)离开乡村,来到了城市,在繁华喧嚣的都市安了家。在沸腾的人群和喧嚣的生活中,我们以为自己就像一棵已经移植成功的大树,在都市生了根、发了芽、结了果,然而在寂静的夜晚独自静处时,我们却不无伤感却又心怀感激的意识到:远在“别处”的乡村才是我们心底里永远的痛与爱,她的根须与枝桠永远缠绕着我们,让我们这些身居都市的“乡村人”魂牵梦绕、割舍不下。生于鲁北平原的乡村而身居都市的作家刘玉栋,他平静从容的“齐周雾村”小说,激起了我们的心理波澜,掀起了我们压抑在心底、轻易不愿示人的心灵一角。  相似文献   

20.
马竹是湖北文坛很有特色的一个作家,他的都市文学题材的创作表现了湖北都市文学创作的整体特征。文章力图通过细致的文本解读和文化语境研究,挖掘马竹创作的特点及其不足,从而勾勒中国当代都市文学创作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