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缘起 《视听界》2009,(3):11-11
日前,国家广电总局再下禁播令——严禁炒作名人丑闻、绯闻、劣迹。广电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有的电视台把“阿娇复出”当做一个事件来炒作是不被准许的,但广电总局并不是要封杀这些明星,只是严禁媒体炒作。  相似文献   

2.
近来,煤体炒作之风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炒凶杀、炒两性、炒绯闻、炒名人等等,不一而足。 媒体之所以跟风狂炒,是因为这样做可以增强所谓的“卖点”,从而有助于扩大自身的影响,提高本单位的经济效益。但是,这会损害社会效益,其副作用不可小视。 首先,煤体炒作会误导舆论。媒体因其在老百姓心中的权威地位,对舆论的组织、形成、引导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媒体应该强化、支持正确的舆论。但是有些传媒眼光狭窄,不分轻重主次,人云亦云,本来不甚重要,甚至无关痛痒的人和事,经它们兴师动众地一炒,闹得沸沸扬扬、满城风雨,有时还可能…  相似文献   

3.
张颐武 《传媒》2003,(2):14-15
最近,所谓“电视考古”变成一种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不断出现的考古现场直播从国内到国外,从水下到陆地,在到处流行。人们不断地充满期待地试图看到灿烂的古代神秘的文明在直播现场突然呈现在我们面前,历史的秘密通过大众传媒变成当下时代的最新的文化奇迹,我们期望在两个小时之内改写人类的历  相似文献   

4.
王晓宁 《新闻三昧》2005,(10):48-50
新闻策划是当今媒体颇为时髦的一个词汇。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兴媒体不断进入,原有媒体急速扩张,媒介市场由当初的“买方市场”转为“卖方市场”;同时,社会的透明度也在不断提高,任何媒体都不可能独享新闻资源,新闻媒体间的竞争自然地由“垄断发布”进入到“同题竞争”领域。这就促使媒体在共享新闻资源的同时匠心独具,精心组织,深入挖掘,实现人无我有、更胜一筹的独家报道。新闻策划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5.
杨:最近可供媒体炒作的“猛料”层出不穷, “砸奔事件”、赵薇“军旗装事件”、清华学生刘海洋“伤熊事件”等等,大有让媒体应接不暇的势头。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其实并没有“炒作”一说。既然现在对“炒作”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我们不妨先不给它扣上一个“贬义词”的帽子,以平常的心  相似文献   

6.
一个年轻女孩全身仅裹着一条浴巾,站在一个看似大学食堂供应饭菜的窗口前打饭。不用说,大庭广众,衣巾出行,有碍观瞻,有失文明。有人紧随其后用手机拍下了这段画面  相似文献   

7.
前一阵子,“毒食品” 问题在媒体上炒得沸沸扬扬,什么“毒狗肉”、“毒鱼”、“毒蜜枣”等等。对于这些关系群众生活的问题,一些媒体可谓不惜版面,连续多期整版“追踪”。一时间,群众“闻肉色变”。  相似文献   

8.
由于媒体与商家的热炒,情人节在我国越来越火爆。据报纸报道,今年情人节出现了不少值得人们深思的怪事。零点调查2月14日晚对广州15~44岁居民进行快速民意调查显  相似文献   

9.
英国有的政治家说,没有戴安娜王妃,没有英国王室,英国许多小报的生存都会有困难。可悲的是,我们的媒体正日益蹈入国外这种文化消费主义的覆辙。文化虚无主义正在抬头。新闻媒体已经越来越成为一个热衷于炒作与煽情的行当。不客气地说,这种由追名逐利、搜艳猎奇等不纯动机  相似文献   

10.
魏鑫 《新闻窗》2012,(3):57-57
近年来,媒体炒作之风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炒两性、炒绯闻、炒名人……。 媒体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这样做可以增强所谓的“卖点”,从而有助于扩大自身的影响,提高媒体自身的影响力和经济效益。但是,炒作到底该不该?对不对?这样做会对社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前不久,江苏教育电视台《棒棒棒》节目制作现场三嘉宾撒泼、大爆粗口的一段录像震动网络,引发众怒,受到国家广电总局的严厉批评。该栏目已被责令停播(2012年11月29日《北京青年报》)。某些人为了出名,不择手段,践踏人伦底线,在网上闹闹,也掀不起大浪。令人惊诧莫名的是肩负着弘扬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肩负着教育下一代重任的省级教育电视台竟然把这样的人请来做嘉宾,这一现象倒值得  相似文献   

12.
都说沉默是金,可娱乐圈的法则是炒作是金,而沉默只能是粪土。这条法则最近正在李湘身上闪耀光芒。先是李湘在“荡妇”装的风波中表现出良好的驾驭“风险”能力,后又在李湘“遭老公暴打”的“谣言”中左右逢源,前日,又有网友“爆料”,称“李厚霖后悔娶李湘”(见6月1日《江南时报》)。不管李湘和李厚霖感情恩怨的真真假假,反正随着两人“丑闻”像冲击波一样在娱乐圈和媒体上周期性发作,李湘的人气指数也开始大幅攀升。  相似文献   

13.
当前,青少年犯罪率逐年上升,其中以暴力方式实施犯罪的更是急剧增加。与此同时,一些媒体紧盯这一卖点,在报道青少年暴力行为时大肆炒作,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消极影响。表现1.标题庸俗、刺激媒体对暴力行为的报道手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借鉴了黄色新闻的惯用手法,  相似文献   

14.
在湖南出现"华南虎"的假新闻尚未尘埃落定,又一离奇、荒谬的言论引爆了舆论.据<东方今报>,北京-位房地产商通过媒体放言:与其每年花十多亿元维修,不如干脆炸掉故宫.彻底改造成建筑用地,大大解决北京土地资源匮乏引起的房价暴涨.  相似文献   

15.
对明星名人丑闻尤其是性丑闻的追逐,已经越来越成为一些媒体(包括网站)的特殊嗜好。下面是笔者对近年来媒体炒作性丑闻的几个典型案例的分析。一、对丑闻的解释及典型案例什么是丑闻呢?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指有关人的阴私、丑事的传言或消息。”根据这一解释,丑闻本质上是一种传言或消息,可真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新闻界出现了一股跟风炒作的现象,而且越来越猛,大有泛滥成灾之势。特别是在网络媒体表现尤为突出。炒作的形式,有些是无中生有、造谣惑众,有些是煽风点火、添油加醋,有些是抓其一点、不及其余,总之,以貌似客观的载体传递主观或表象的东西。而在这些炒作的背后,全都掩藏着私欲和利益的影子,这实在是新闻事业的硬伤。它背离了政治家办报的党性原则,脱离了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的基本准则,腐蚀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根基,弱化  相似文献   

17.
忻成 《新闻窗》2005,(5):40-40
随著我们整个国家依法治国,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等一系列方针大计的实施.新的政策法规不断出台。一些部门原有的规章制度也在作出相应的调整,乃至座弃已经不合时宜的旧规定,这些都是与时俱进、社会发展的表现.  相似文献   

18.
贾甲 《今传媒》2006,(9):47
人们把背地里乱说闲话,惹是生非,损人利己之人比喻为“长舌妇”。最近不少媒体对王菲与李亚鹏夫妇生了个“兔唇”女儿一事大加炒作:这家报纸说菲女不是兔唇,那家报纸却说菲女兔唇;这本杂志说菲女兔唇治疗花了几十万元,那本杂志却说就不该到国外去治;这个网站分析兔唇由王菲不良  相似文献   

19.
20.
姜雷 《新闻世界》2014,(2):40-41
公共卫生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关注的,媒体有责任报道这些和人民生命安全最相关的新闻,但在实践层面上,由于传煤受经济利益驱动、部分从业者职业道德修养等方面的欠缺,造成了对公共卫生事件的炒作现象,既给自身抹了黑,也影响了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