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3-4页。教学目标 1.以生活中有关“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通过学生参与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经历建立“左、右”方位感的过程。 3.能正确辨别“左、右”的位置关系,体验其相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 1.以生活中有关“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运用“左右”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理解其相对性。 教学过程: 一、从左手、右手引入,感知自身的左与右 (一)体验左与右 师:大家说说,我们常常用右手做哪些事? 生:用右手拿筷子吃饭。 生:用右手写字。 生:用右手提水。…… 师:我们常常用左手做哪些事? 生:写字时用左手压住本子。 生:吃饭时用左手拿碗。 生:右手拿锤子,左手拿钉子。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第一册第五单元第58-59页。教学目标1.在具体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2.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的习惯。3.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上下位置关系,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由于参照物不同,上下位置关系是相对的。教具挂图、电脑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导创设问题情境师:老师站在你们的什么位置?老师的后面是什么?小朋友们能说说你的前面、后面分别是什么吗?【…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5~9页。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初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在对物体位置关系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2.能力目标: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方位问题,培养实践能力。3.德育目标: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结合活动,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教学重点:准确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教具准备:挂图、课件、座位号、电影票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师: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老师请来了一位新老师来给你们讲课…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义务课程标准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第60-61页。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活动,让学生领会左、右的意义,认识左、右的相对性。2.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能确定物体的左右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3.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材简析:教材是通过有趣的具体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活动中领会左右的意义。比如:教材安排了发言举右手、摆放物品、寻找地址等活动,比较贴近生活,使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来学习,从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有趣和快乐,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学方法: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在丰富…  相似文献   

6.
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①上下的学习;②前后的学习;③左右的学习;④位置的综合学习与运用。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设定如下:1郾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等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2郾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3郾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一、上下内容分析儿童认识空间的方位顺序是先“上、下”,再“前、后”,最后再“左、右”。教材通过一幅南京长江大桥图上的不同车道上的车辆位置关系,让学生认识…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4~15页。教学目标:1.在拼搭立体图形和多方位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2.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并初步会用上、下、左、右等词来表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3.经历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教具:电脑课件。(有关拼搭立方体图形的游戏过程)学具:每位学生准备至少4个完全一样的小正方体。【评析:在确定学生的学习目标时,既考虑了基本目标,也充分考虑到弹性目标中重视对学…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实验教材人教版第三册第67页。教学目标:1.通过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物体的不同形状,初步体验局部与整体的关系。2.通过观察多种不同的物体,让学生体会观察物体的方法,会正确地判断观察者的位置。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建立三维空间概念,体验方位知识,培养识图能力。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空间想像能力,使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教学过程:一、设疑激趣,引入课题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喜欢)今天呀,老师就给大家讲讲“盲人摸象”的故事。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一些盲人在街上走着,忽然远处传…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第一册第36、37页。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体会“面在体上”。2.能力目标:初步体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多样性,发展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实际操作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新知的愿望。教学重点: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教学难点:使学生体会“面在体上”。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搭积木吗?老师想让你们当一回小小设计师,把桌上的物品当成积木,同桌合作搭一…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11册P122~123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了解纳税的现实意义,理解应纳税额和税率的含义。2.能正确计算一些简单的应纳税额。3.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一些简单的应纳税额。教学难点理解税率和应纳税额的含义。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出示小华的爸爸在体育彩票投注站购买彩票的情景图,配以画外音“:小华的爸爸购买彩票获二等奖,中了10万元,请问这10万元小华的爸爸是否能全部得到?”学生说出这10万元还要纳税后,让学生说说生…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加与减(二)”自拟课题“游戏”。教学目标:1.让学生探索并掌握“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并能解决与此相关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2.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合作与交流的乐趣,培养合作意识。3.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你和小伙伴们做过哪些游戏呢?生:我们做过丢…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科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99页和101页内容。教学目标:1.理解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明确解题思路,会用不同方法解答。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3.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教学重难点:目标1、2。教学用具:CAI。教学过程:一、再现生活,提出问题师:昨天的广播操比赛谁获得三年级组第一名?生:我们三(6)班。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比赛的画面,好吗?生:好CAI播放:镜头先由远及近,让学生看清楚有4个方阵,每个方阵站3行,每行站5人。师:看了…  相似文献   

13.
“位置与方向”(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上、下、前、后、左、右”方位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创设活动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探究和体验方位的知识,弄清方向与位置的关系,从而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4.
王楠  曲欣 《黑龙江教育》2006,(10):13-15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借助“看望外婆”的情境,通过学生观察、合作交流,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巩固看图辨认方向的知识,能根据简单路线图确定两地的相对位置,会描述从一地到另一地的具体路线。2.在学习中渗透尊敬老人的传统美德教育。3.体验数学与生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圆的周长”。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的周长,初步理解圆周率的意义。2.通过对圆周率值的探求,培养学生操作、观察、体验、探究的能力及概括能力。3.继续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用数学,体验探究成功的愉悦,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以及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圆的周长公式的探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同学们,我们刚刚学习了“圆的认识”,那么你想知道老师手中的硬币在空中走过的路线形成一个什么图形吗?那就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教师用手在空中摇动一根…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西师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41~43页。教学目标1.通过情境图,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参与探究,体验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2.经历观察比较过程,鼓励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解决简单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3.在学习活动中渗透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小机灵”是个善于留心观察的孩子,在生活中他发现了许多数学问题。他很想和同学们挑战,你们愿意和他比一比吗?【评析:教师运用谈话法为全班学生引进一个虚拟的竞争对手,…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数学第九册第54页的例3和第55页的“做一做”,以及第57页练习十四的相应习题。教学目标:1.理解相遇问题的路程、相遇时间、速度和等基本数量关系,建立数学概念。2.熟练地解答相遇应用题,形成数学技能。3.通过观察、猜想、探究、交流、推理、归纳等数学活动,提高数学素养。教学重点: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教学难点:“相对”、相向”等数学概念。教具准备:行程问题教具、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讲述秋天的故事师:同学们,秋天到了,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去欣赏美丽的秋天景色,好吗?学生情绪高涨,教师…  相似文献   

18.
大纲部分 1.填空: (1)小学数学教学要以()为指导,~一要选择学习()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作为教学内容……。 (2)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能够正确地、迅速地进行(),初步了解(),具有初步的()和(),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 (3)确定小学数学内容的原则是()。确定这些基础知识的具体做法是:()、()、()。 2.问答: (1)小学数学教材中为什么要渗透现代数学思想?在教学中怎样体现“渗透”的要求? (2)小学数学教学对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哪些要求? (3)小学数学教材中的那些内容…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倒数的认识”。教学目标1.通过对一些实例的探究,理解和掌握倒数的意义。在合作探究中掌握求倒数的方法,会求一个数的倒数。2.经历倒数意义的概括过程,提高观察、比较、概括和归纳的能力以及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亲身参与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积极的学习情感,养成合作探究问题的习惯。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引出问题1.谈话理解“互为”。让一名学生(甲)说出自己的好朋友是谁(乙)。师:能用一句话表述俩人之间的朋友关系吗?还可以怎样说?能说甲是朋友,乙是…  相似文献   

20.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0~61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将现实的空间位置抽象为平面图的过程,了解平面图上"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能看懂简单的平面图,并能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和行走路线。2.使学生在描述物体位置关系和行走路线的过程中,体会物体位置关系的相对性,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点:了解平面图上"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能看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