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罗丽 《湖南教育》2002,(9):43-43
设计思路 在生活实际中,小数的应用比整数还要广泛,有关小数的材料到处都是,学生接触也比较多。因此,教师提供具体的真实情境及与小数相关的素材,学生可以从中感受小数的应用与意义,并且能够用小数表示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量。这是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基础。 学生对小数的认识已有一定的基础,比如价格的表示,测量物体的长度不是整数米、分米、厘米,做除法时得到的商不是整数等。但是,小数的具体含义,学生却不能完全理解,不认识小数单位。所以,本课要突出小数的实际应用,让学生感受小数的作用,能够用小数表示一些常见的量,会区…  相似文献   

2.
付红梅 《湖南教育》2000,(14):58-59
教材分析本课是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本内容包括小数的产生、小数与分数的联系、小数意义、小数的计数单位等四层内容。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系统学习了整数、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知识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它的教学 ,既能为学生在本册深入学习小数的系统知识奠定良好而必要的基础 ,又能为更深刻地理解和沟通与分数、整数在概念、性质、数位、计算等方面的联系提供前导知识 ,对今后的学习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为此 ,可以确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理解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及进率 ;通过概括训练…  相似文献   

3.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说过: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应该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的确,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读懂学生,正确把握学生的探究起点,课堂才有根,课堂才有实效.而教学前测正是帮助教师找准教学起点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梁青 《山东教育》2013,(11):37-38
一、变抽象为直观。认识模型图。理解一位小数的意义教学片段一师:课前我们通过吟诵和交流《三字经》.知道了”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这几句话告诉我们一些道理:从小要认数.认数要一点一点地积累,从1到10.从少到多,满10进1.  相似文献   

5.
出示以下问题,指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本,提纲挈领,找出知识要点和疑难之处(做上不同记号)。  相似文献   

6.
7.
在人教版教材"小数的意义"学习中,有这样一段话"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由此,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甚至有些教师都认为,小数仅仅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示方式,对小数的本质意义缺乏深刻认识。笔者在学习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小数学习的价值进行了分析,明确了小学阶段两次学习小数所承载的不同任务,分析了分数在小数学习中所发挥的作用,并以"小数的意义"一课为例,利用有效学习模型,设计有价值的学习活动,凸显小数本质,使学生实现对小数的"意义建构"。  相似文献   

8.
在小学阶段,数学概念的抽象无法简单地一蹴而就,也不应该是一个"硬着陆"的过程,教师需要在直观(操作)到抽象(概念)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学生经历基于直观逐步抽象的过程,实现对数学概念的建构和理解。具体可以:建立概念表象,让抽象过程"看得见";借助数学语言,让抽象方式"摸得着";沟通知识联系,让抽象本质"站得高"。  相似文献   

9.
石平  邢瑾 《湖北教育》2003,(21):50-51
课前谈话作为数学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直接影响到一堂课的教学质量。课前谈话必须讲究艺术。虽然课前谈话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无论采用何种谈话方式,设计哪些谈话内容,均应视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的变化而确定不同的谈话策略。 1.适度铺垫 所谓“铺垫”,就是有意识地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做好准备。优秀青年教  相似文献   

10.
小学生由于年龄还小,他们的学习绝大部分都靠兴趣。《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该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开始,教师应联系课文内容,设计适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开始学习活动。”不少教师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情趣,千方百计地将一些能够激发兴趣的方法,诸如讲授有关数学的名人轶事、播放音形并重的多媒体课件、巧设数学知识的连环问题、开展学生喜欢的数学活动等等作为新课的导入,这当然是很好的法子。  相似文献   

11.
“小数的意义”一课编排于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在三年级通过具体情景初步认识了小数;另外小数在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孩子们有较为丰富的生活经验。但作为一节概念课,本课对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如何激活学生的已有经验,充分挖掘概念本质,让孩子们亲历知识的完整构建过程,成为笔者执教“小数的意义”一直试图突破与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 辽宁省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试用课本数学第八册第五单元第76-78页。  相似文献   

13.
“小数的意义”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获得小数的概念。根据这一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学习数学概念的心理规律,应采取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的策略来探究“小数的意义”。一、立足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小数的意义”教学,首先从学生接触最多的生活实际来创设问题情境。如学生经常使用人民币购买商品,就先目的明确地让学生在课前收集几种他们经常购买的商品(如铅笔、橡皮擦等)的标价,然后在课堂上对自己所收集的商品价格分别作口头和书面汇报,教师摘要板书汇报情况:商品名称口述价格书面标价铅笔2角5分0.25元橡皮擦8角0.80…  相似文献   

14.
15.
深化学生的主体学习意识是课程改革的核心要务所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科学地把握知识脉络,精心设计教学流程,精准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体验,从而让数学教学更好地促进学生生长,让学生自由学习、快乐学习。同时,数学教学还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切实担负着学习引领的作用,承载着学生发展需要的智慧,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相似文献   

17.
[评析] 上例中的“购物发票”、“商品信息”这些生活素材取之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使之成为了生成的课程资源。拉近了学习内容与学生现实之间的距离.因而也扩张了数学学习的现实意义。以此沟通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生能够更加真实地感知到“小数”这一知识的存在,感受到了数学的无限价值,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购物发票上的小数”这种真实存在的学习材料.有效地唤起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而“关于小数.你们已经了解了些什么呢”的询问.让教师的教学设计建立在了学生已有的经验之上.为展开有效地教学作好了铺垫。  相似文献   

18.
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常被单纯地理解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设置,而情境设置的思维功能却常被忽视.《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是学生知识的生长点,也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起点.笔者认为情境设置作为一种教学活动,固然有激发学生参与热情的目的,但若能充分发掘它的思维功能,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出发,创设学习新知的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新知和旧知的差异和矛盾,从而找到问题所在,发现一些新的联系和规律,引导学生像数学家那样去"想数学"、"做数学","经历"数学探索、发现和创新的过程,真正提高情境创设的作用.本文试从椭圆教学中的几个情境创设探究如何挖掘与发挥其思维功能.1 引入椭圆概念时鼓励猜想  相似文献   

19.
圣丙飞  贾微 《青年教师》2006,(10):21-2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为此,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十分重视学生观察、操作、猜测、实验等方式,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还处于困惑状态,该放手时不敢放.即使开放,也是为学生铺平道路,学生的思维还是被老师牵着,学生并没有得到有效参与。教师究竟怎样做才能扩大学生的探究空间,真正落实有效参与呢?下面谈谈笔者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中的一些感受。  相似文献   

2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本课以学生玩卡片比大小为主线,注重弓l导学生经历观察、比较、概括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的能力,以及有序地思考、讨论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