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胡清华 《新闻窗》2005,(5):70-70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面对媒体之间日趋激烈的竞争,作为新闻媒体采取何种战略在竞争中谋求生存和发展?怎样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这是近年来新闻媒体不断探索的课题。目前,就很多报业集团而言,广告创收往往成为增强经济实力的惟一途径。随着媒体市场化进程的推进,报业媒体的竞争会更加激烈,单靠广告创收的报业媒体面临的市场风险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报业媒体必须尝试产业化运营,增强抗风险能力,才能最终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要走出一条报业集团产业化运营之路,笔者认为,应当用市场化手段,整合资源来实现。  相似文献   

2.
吕道宁 《新闻传播》2005,(4):63-64,70
随着报业形势的发展,许多纸质媒体成立了报业集团,同时办有几张报纸,这本来是件好事,是新闻事业迅速发展的具体体现。但从目前来看,无论是那中哪一种形式,都不同程度地出现媒体内部广告竞争的问题,甚至有时出现相互杀价、相互排挤的被动局面。那么,作为纸质媒体内部的广告经营如何做到有序竞争呢?笔者就此问题,谈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3.
王炬 《新闻导刊》2005,(3):49-50
当今国内报业竞争日益激烈,新一代媒体还在趁势而上。在现实的竞争中,一个大型城市究竟可以容纳多少家报纸?在同城名报荟萃中又如何突破重围?答案见仁见智。研究过去的报业实践也就很有必要,其中,抗日战争时期“陪都”重庆报业的竞争具有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4.
由于临近年底的盘点, 显示了中国报业2005年经营状况出现下滑态势,于是报业遭遇"寒冬" 之声在业界和学界中飘荡。那么, 中国报业在2005年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状况呢?本刊选取了广东、上海、成都三个区域市场,作一个比较客观简要的描述,虽然难以起到窥斑见豹的效果,但从中透露的信息显示:中国报业市场的竞争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媒体的发展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但总体给人的印象是:谋求发展和历练内功并行,顺势应变和主动出击齐下。相信一个更为理性、成熟的报业市场一定会到来。  相似文献   

5.
当下,媒体技术迅速发展,作为媒体的掌舵人,我们应该怎样应对呢?自1996年1月15日广州日报报业集团诞生以来,各地报业集团相继组建,报业竞争异常激  相似文献   

6.
在信息化和互联网技术不断得到快速发展和创新的今天,信息传播媒介之间的界线越来越模糊。媒体形式产生了较大的变革,新媒体对于传统媒体市场的占有和竞争,使得传统媒体在新闻传播的垄断地位受到了冲击。报业整体的发行和发展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在新媒体和信息化技术发展的双重夹击之下,报业的发展逐步走向了通过信息化和数字化来谋求发展的道路。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报业的发展模式正在发生转变。本文基于此,对报业发展模式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推动新时期报业的良好成长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由于临近年底的盘点, 显示了中国报业2005年经营状况出现下滑态势,于是报业遭遇“寒冬”之声在业界和学界中飘荡。那么, 中国报业在2005年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状况呢?本刊选取了广东、上海、成都三个区域市场,作一个比较客观简要的描述,虽然难以起到窥斑见豹的效果,但从中透露的信息显示:中国报业市场的竞争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媒体的发展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但总体给人的印象是:谋求发展和历练内功并行,顺势应变和主动出击齐下。相信一个更为理性、成熟的报业市场一定会到来。  相似文献   

8.
由于临近年底的盘点, 显示了中国报业2005年经营状况出现下滑态势,于是报业遭遇"寒冬" 之声在业界和学界中飘荡。那么, 中国报业在2005年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状况呢?本刊选取了广东、上海、成都三个区域市场,作一个比较客观简要的描述,虽然难以起到窥斑见豹的效果,但从中透露的信息显示:中国报业市场的竞争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媒体的发展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但总体给人的印象是:谋求发展和历练内功并行,顺势应变和主动出击齐下。相信一个更为理性、成熟的报业市场一定会到来。  相似文献   

9.
持续八年之久的报业大战,2003年明显地沉寂下来,就连《新京报》这样的重磅炸弹似乎也撼动不了市场几分。报业大战会不会持续下去?新一轮媒体竞争热潮是否到来?透视这场报业大战,或许能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0.
关于强化地市党报可读性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信息技术全面进入传媒领域,各类媒体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尤其近年被称为第四、第五媒体的网络新闻和手机新闻等电子媒体的迅猛兴起,使传统报业这一纸质媒体的发展面临严峻的市场挑战,作为纸质媒体之一的地市党报,生存空间遇到越来越大的困难,地市党报究竟如何谋求生存和发展呢?笔者认为强化地市党报的可读性是关键。  相似文献   

11.
我国已加人世贸组织,这将不断推动国内传媒业的开放和发展。尽管报业(特别是党报)因其具有政治宣传等功能不同于其他产业,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报业必将同其他行业一样,市场份额愈来愈集中于少数优势报纸。因此,媒体努力提升自己的竞争实力,是媒体适应市场竞争环境、自身生存发展的内在需求的必由之路。随着媒体竞争的日益激烈,质量高低已成为媒体竞争实力及市场份额大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韩冰 《新闻传播》2012,(2):160-161
产业报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产业经济类报纸"(中国产业报协会会长曹恒武)。据中国产业报协会统计,目前,我国有120多家产业报,其中近百家由中央机关和各部委主管主办,20多家为地方厅局创办,产业报在我国报业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一席。近几年,随着报业体制改革进程的加快,加上都市报和网络等新兴媒体的蓬勃发展,产业报开始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产业报如何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媒体市场中站稳脚跟,谋求生存与发展呢?本文试图通过对产业报历史沿革、自身缺点等方面的分析,对产业报的发展方向进行一个初步的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的报业正处于一个变革和转型时期,市场化程度随着日趋激烈的竞争会越来越高。特别是一批新型都市报群的崛起,更加剧了报业市场的竞争。从目前发展的趋势看,报业竞争已由早期的“数量战”、“价格战”,转入了更高层次的创新竞争。本文就创新要素在现代报业竞争中的地位、作用和运用等方面,作一些理性探讨。报业强势与弱势的定位,取决于竞争中创新能力的差距。报业市场的形成,实际上是报业竞争的必然产物,也是媒体本身拓展发展与生存空间的现实需要。20世纪末期,我国报业在竞争中获得了长足发展。主要表现在:一是报业规…  相似文献   

14.
随着报业竞争的日益激烈,提高新闻媒体的传播能力、增强报业的影响力,已成为衡量其竞争力强弱的一个重要标志。如何衡量媒体的竞争力?品牌差异化的力量不可忽视。品牌差异化是在报业竞争中胜出的有力武器,可以有效地提高媒体的新闻传  相似文献   

15.
进入新世纪后,国内地业媒体间的竞争日益加剧,主要报业集团的生存环境都已经受到新兴报纸不同程度的冲击,同时,与报业媒体相关的广电、因特网等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也从另一个方面对报业发展形成了实质性的竞争,如何迅速增强报业的竞争力、开拓报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业内人士时下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根据报业发展的现状和目前信息市场发展的需要,笔者认为,信息增值服务应当成为报业未来发展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经济增长点。 所谓信息增值服务,就是针对不同用户的需求,对大量原始信息进行分类、加工 整理和分析,使信息的资产价值增加…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给报业经济带来新的生机。但随着媒体间的激烈竞争和网络媒体的迅猛发展,又给报业发展带来严峻的挑战,特别是地市报既受到省以上媒体的冲击,又受到当地经济制约。当地经济欠发达,地市报发展难度就更大了。如何探索经济欠发达地区报业发展新路,做到经济欠发达,报业发展不落后,是我们刻不容缓、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7.
媒体竞争与其他领域的竞争一样,市场竞争的背后是人的智慧竞争。人的素质直接影响媒体产品的质量,影响市场拓展的决策和成效。人才优势是最重要的竞争优势,报业人才及其智慧的发挥会培育出品牌媒体,会形成强大的磁场,以品牌吸引和留住人才,进而创造更多的品牌。所以说媒体品牌形成与媒体人才集聚是一个互动的关系,南方报业现在的发展战略,无论是跨媒体战略、跨地域战略还是资本战略等等,贯穿始终的是人力资源战略。  相似文献   

18.
郭平 《记者摇篮》2004,(3):13-14
中国报业的集团化之路正在越走越远。随着集团化的发展,报业市场一定程度上聚零为整,形成了一些规模化的报纸团队。另一方面随着传媒业的发展,不断有新报纸催生出来。在应对其它媒体竞争的同时,报业市场自身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导致门槛在不断抬高,发展的压力在不断升级。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地报业的竞争已经白热  相似文献   

19.
当今社会,媒体竞争风起云涌。媒体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缺乏高素质的经营人才是当前报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境,这需要各级报社和报业集团在改革发展的进程中加以破解。本文着重对我国报业经营人才面临困境的原因及其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今传媒》2002,(6)
近几年随着国家对报业结构的 调整,以及加入WTO逐步来临的世界媒体的竞争,还有所谓的第四媒体——网络的压力,我国的报业竞争日趋激烈,使发展空间本就不大的行业报面临生存的危机。 报业竞争新态势使行业报面临许多困难 近几年,报业竞争态势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和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