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析四川移民的两大族群及其文化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湖广填四川”的移民运动中,各省移民文化与巴蜀文化发生交流与碰撞,族群与文化重组与整合,最终出现了湖广人与客家人两大族群以及嫁接型移民文化和移植型移民文化两种文化。  相似文献   

2.
茶少斌 《大理文化》2013,(8):I0006-I0007
建设"美丽家园,小康库区"是全省移民系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省委九届四次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如何紧扣"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具体要求,谋划好移民搬迁安置和后期扶持工作,确保移民群众与广大人民群众一道"共同致富、齐奔小康",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环境得到保护"的移民工作目标,是全体移民干部一个必须深思并在今后一段时期要竭尽全力而为之的课题。大理州大中型水利水电移民人数较多,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条件总体较差,建设"美丽家园,小康库区"的任务十分繁重,必须立足州情,科学谋划,精心组织,务求实效。库区和安置区经济发展具备特有优势从资源优势来看,大理州93%国土面积属山区,风景秀丽,  相似文献   

3.
严其林 《寻根》2006,(4):123-127
宋代人口迁移在中国移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宋代移民现象与经济文化重心南移的完成密不可分。镇江处在大江与运河两条古代高速通道的交汇处,是两宋移民重要分布地。移民大量迁入,给本地区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因。  相似文献   

4.
以色列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在音乐和舞蹈领域都是硕果累累、成就斐然。以色列出现了一批世界著名的舞蹈家,其中对以色列现代舞蹈影响最大、最具民族特色的是萨拉·莱维—塔奈。萨拉·莱维—塔奈于1911年出生在以色列雅法市。父母是南也门犹太移民。母亲是位职业送葬者,父亲是铁匠。在萨拉七岁时,母亲去世了。由于父亲收入低微,小萨拉不久便离开了家,自谋出路了。后来她被送进了孤儿院。由于受母亲的影响和其天性所致,萨拉从小就喜欢唱歌跳舞,在孤儿院里,她显露出非凡的艺术天才。她常常教小朋友唱歌跳舞,成了儿童们的中心人物。她…  相似文献   

5.
《大理文化》2012,(6):113-114
五年来,大理州移民局各级领导干部励精图治,上下一心,扎实工作,心系移民,情系移民,着力改善移民生产生活条件,帮助移民群众脱贫致富,有效推动了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朱贵安 《寻根》2010,(4):127-129
明初移民声势浩大,地域广阔,北方主要从山西移民到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南方主要定向“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即从江西移民到湖广地区。据《中国移民史》统计,在洪武年间,江西移民到湖北、湖南、安徽和江苏者达210余万人。在这210余万人中,有近百万是饶州人。江西的大多数移民,是从饶州鄱阳瓦屑坝迁出的,瓦屑坝是江南第一移民集散地。  相似文献   

7.
杨馨远 《寻根》2003,(1):115-120
河北素有发达的文化、农业和手工业,也是人口密集地区。但在明朝初期,河北却成了今山西、山东、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福建、广东、四川、河南、陕西以及内蒙等省份移民的入籍之地。这一历史现象,是如何造成、移民对河北究竟有什么历史作用呢?笔者根据有关史料和全国地名普查的第一手资料,对这一历史现象进行了多方研究。本文所指的河北,基本是以现河北省界为基准,为能更符合历史状况,仍含今北京、天津二市辖区范围。一、移民的历史背景元朝统治时期,其社会经济虽有发展,但存在着诸多阻碍社会发展的因素,尤其是蒙…  相似文献   

8.
傅辉 《寻根》2006,(5):118-121
一中华民族的姓,不仅是一种记录族群血缘关系的见证,也是后人寻觅同姓支脉繁衍、迁徙,探求家世渊源脉络的基本线索。但是,在中华民族姓氏的嬗变中,异姓同宗现象却相当普遍。而明初以降华北移民后裔中的异姓同宗现象,则与史不同。据1993年版河南《内黄县志·氏族》调查,内黄一县之内,异姓同宗现象竟达七宗之多,其中明初移民分姓宗数与避难移民分姓宗数相等。虽然对那些因担心政治迫害而分姓的动因,无须多言,然而,对明初政府行为下的华北移民分姓的动机,无论从移民政策,还是社会学等方面,都有深入考察的必要。历经元末明初浩劫后的华北,社会经…  相似文献   

9.
清代四川经济在战乱之后的复兴和发展,与大量移民入川和其较高的整体素质密切相关。入川移民数量历来说法不一,作者对这个问题作了考察分析,得出了自己的结论;并对移民素质进行了分析概括。  相似文献   

10.
洪其庚 《寻根》2012,(5):140-141
2012年第1期《寻根》发表陈其弟先生《“红蝇赶散”与苏北移民》一文。笔者拜读之后,收获多多。转而掩卷沉思,又觉得似有必要再唠叨补说几句,或许能把元末明初那段苏北大移民的历史说得更清楚些。  相似文献   

11.
周朝晖 《寻根》2015,(3):130-137
在琉球国(今日本冲绳县)历史上,曾经活跃过一个中国移民群体——"闽人三十六姓"。据载,明洪武、永乐年间曾有一批来自福建沿海的特种技术团体"奉旨往琉球"。有关这一历史,在东亚海域诸国各种文献颇有涉及却又语焉不详。而在东亚海洋史上,这  相似文献   

12.
位于南方丝路、茶马古道上的邛崃市,是历史上成都通往西南的要津之地。南来北往的人们在此交汇,或者途经此地,或者定居于此,由此形成了深厚的文化积淀。本文从历史渊源、经历过程、文化内涵等方面,概括了邛崃市的移民文化的特点,指出:移民文化是邛崃市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利用移民文化资源,不仅必要而且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3.
向未来迁徙     
安希孟 《东方文化》2000,(4):120-122
17—18世纪欧洲持不同政见为逃避思想迫害、追求自由而向美洲作“空间移民”。但美洲毕竟也不是不受限制的“自由之乡990留在欧洲的人们在无空间可迁徙的状况下,便向未来做“时间中的移民”,即变革自己周围的社会。今天,美国人和欧洲人一样,也面临着“时间迁徙”,即同传统实行决裂。这才是“移民”的实质之所在。仅在空间移民,也许还没有脱掉坟墓的潮湿的霉味。  相似文献   

14.
在法国的大城市中总能看到头围方巾、身着长袍的阿拉伯男女移民。这些移民多来自法国原殖民地和海外保护国。20世纪60年代后法属殖民地获得独立,大量原殖民地国家的移民留在法国并加入了法国国籍,尤为阿尔及利亚、摩洛哥人为多。此后,阿拉伯移民陆续不断地通过各种方式移入法国。目前,在约占法国人口总数8%的外国移民中大多数来自阿拉伯国家。  相似文献   

15.
“解手”的传说与明清“湖广填四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传于全国各地的关于“解手”的民间传说,皆认为它的起源与历史上的移民迁徙有关。但在归源于哪一个具体历史时代上,却有较大的分歧:四川以外地区一致认为,“解手”是明初强制移民政策的产物;唯独只有四川地区将其归于清初。本从四川地区存在一个明代洪武大移民时代,毫无例外会出现强制移民现象,而清初四川不具备推行强制移民政策条件的比较研究中,认为四川地区把“解手”传说归源于清初,是由于混淆了发生在明、清历史上两次“湖广填四川”运动的性质,是“附会”历史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移民与台湾的"内地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全海 《寻根》2006,(6):18-22
在信息传播和交通条件相对落后的古代社会,文化和生产技术的扩散与交流,大多是通过移民实现的。中国移民史上漫长而艰辛的台湾移民即承载着民族融合和文化传播的特殊使命:它不仅是中华民族大融合的重要一环,还是中华文化从起源地向四周扩散、传播的一个重要方向。如此艰辛而漫长的历史进程始于西汉“七国之乱”之时,至唐末五代,先后出现了中原之民迁徙入闽的三次高潮。两宋以后,继有入闽之中原之民,迁至澎湖,进而渡海赴台。连横在《台湾通史》中记日:“当宋之时,漳、泉边民渐来台湾,以北港为互市之口。”至荷兰、西班牙殖民者入侵之前,中国移民,主要是福建漳、泉移民的足迹已经遍及台湾全岛,与土著居民和睦相处,共同开发台湾的资源,成为台湾的真正主人。  相似文献   

17.
周运中 《寻根》2013,(1):139-142
中国历史上的移民很多,但多数是北方向南方的移民,南方向北方的移民则较少。从广东向北的移民本来就很少,迁移到长江以北的大规模移民更少,因而很少有人注意到在明朝初年有两万多广东人迁移到了今天的江苏、安徽境内。  相似文献   

18.
孔良海 《寻根》2009,(1):130-131
这里是废墟,数不清的瓦屑陶片堆起了一条长坝,片片瓦砾散落在绿杨衰草之间,流水泥沙之中。昔日的荣华变成了遐想,变成了供人凭吊的沼泽,绿装翠盖的芦苇芰荷遍布其间。几百万江西移民曾经带着诀别,带着失落从这里出发,渡过茫茫大湖,驶向一个未知的远方……  相似文献   

19.
在配合三峡大坝建设的考古发掘中,峡江地区发现大量汉唐时期的遗址,遗址的增加表明此时峡江地区人口也有大幅的增加,再结合文献上所记载的人口增长,本文认为汉代峡江地区有大批移民徙入,移民的徙入和峡江地区的交通、盐业发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走西口     
沈琨 《寻根》2002,(4):33-42
中国历史,也是一部卷帙浩繁的移民史。地处中原的山西,是历史上人口流动最为频繁的地区之一。太久远的不讲,600多年前明代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其规模之大、次数之多、范围之广,在历史上也是不多见的。至今每年仍有一批批海内外游子,不远万里,来洪洞县寻根问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