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邢台学院学报》2019,(2):87-90
"互联网+"时代下劳动关系模式由原来的"以公司为中心"变成了"以人为中心",很大程度上摆脱了对公司的从属性,而在传统劳动关系认定中,又特别强调劳动者对用人单位的依附性。随着大量互联网平台的出现,使得互联网平台用工这种非标准劳动关系的存在愈发常见,引发了对传统劳动关系认定的挑战。厘清互联网平台用工关系,对于非标准劳动关系的认定以及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2008年1月颁布实施的新《劳动合同法》,更加注重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在建立劳动关系必须签订书面劳动合同,鼓励订立长期劳动合同,倾向保护劳动者的补偿制度,规范劳务派遣用工等方面作了较大改进.针时目前企业用工种类繁多、用工不规范、同工不同酬的现状及由此而带来的许多法律风险问题.企业应对照《劳动合同法》,全面规范用工管理,理顺用工机制。规范劳动用工.以避免相关法律纠纷.切实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2008年1月颁布实施的新《劳动合同法》,更加注重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在建立劳动关系必须签订书面劳动合同,鼓励订立长期劳动合同,倾向保护劳动者的补偿制度,规范劳务派遣用工等方面作了较大改进.针时目前企业用工种类繁多、用工不规范、同工不同酬的现状及由此而带来的许多法律风险问题.企业应对照《劳动合同法》,全面规范用工管理,理顺用工机制。规范劳动用工.以避免相关法律纠纷.切实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对现代企业在劳动用工管理上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2008年1月1日《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实行,我国劳动用工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企业与劳动者之间的权利、义务和相互关系得到了进  相似文献   

5.
IT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其劳动关系具有多元化的趋势。目前有代表性的用工形式包括:正式用工、劳务派遣、外包用工和家内劳动等。多元劳动关系虽然有利于IT产业当下的发展,但也需要关注多元化下劳动者利益的保障以利于行业的长期发展。  相似文献   

6.
我国劳动行政部门出台的有关认定劳动关系的行政规章规定,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发包方,应当对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承包方招用的劳动者承担用工主体责任。劳动行政部门的该规定显然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但让发包方承担用工主体责任无疑将加重发包方的责任。为平衡发包方、承包方和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应当扩大劳动关系的适用范围和劳动法的调整范围,并扩大社会保险的覆盖范围,让较为固定地受雇于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雇主的所有雇员都能受到劳动法律制度的保护,参加社会保险,当发生工伤事故时,可以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相似文献   

7.
非标准劳动关系是针对标准劳动关系而言的,我国《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主要调整标准劳动关系及保护其相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劳动用工的灵活,非标准劳动关系大量出现,而其法律规制及其相关劳动者的保护相对缺乏。要使非标准劳动关系受到法律的有效规制,保护相关劳动者的的权利,需要在已有的相关规定之上,将非标准劳动关系进行细化、统合,尽量将其都纳入到法律的调整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8.
劳动用工是指用人单位通过劳动力市场招收劳动者与之形成劳动关系.劳动用工应遵循一定的原则,达成一定的目标.为此,用人单位可根据自身情况,采用一定的策略,从而更好地实现劳动力资源的有序流动和有效配置.  相似文献   

9.
《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劳务派遣用工不仅没有得到限制和规范,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劳务派遣迅猛发展表象的背后是劳务派遣制度的滥用。利益驱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劳动法律的缺漏和政府职责的错位与缺位是劳务派遣滥用的主要原因。劳务派遣滥用损害了劳动者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国家利益和企业的长远利益,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采取集体行动进行治理。为此,应该通过政府、企业、工会等多个层面的治理,把派遣用工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积极引导企业直接用工,真正落实和维护劳动者的基本权利,以实现劳动关系的正常化与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0.
人社部即将部署各地集中开展一次规范劳务派遣专项行动,"将督促用工单位对被派遣劳动者和用工单位同岗位劳动者实行相同的劳动报酬办法,落实被派遣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显然,这是为今年7月1日实行修改后的《劳动合同法》做积极准备。1月29日《北京晚报》报道,北京市总工会日前进行了一次"北京市劳务派遣用工状况调研",结果显示,北京市劳务派遣职工已经达到30万人,尤其是公有制单位,使用劳务派遣工更多。超过6成的劳务派遣工月薪不足2000元。笔者查了一下官方  相似文献   

11.
《劳动合同法》以专门的章节就非全日制用工制度所涉及的计酬方式、计酬标准、工作时间、合同履行、工资支付周期等方面做出了明确的规定,确立了劳动法保护非全日制用工劳动者的价值取向。然而,通过对这一制度进行纵深和细致的思考和反思,非全日制用工在合同的解除、社会保险缴纳等多各方面的制度设计都背离了劳动法的初衷。为了更好地维护这一部分的劳动者权益,需要对这一制度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2.
实施新《劳动合同法》对高校后勤服务用工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高校后勤用工数量很大,但工资待遇偏低,而新劳动合同法的特点是着重保护劳动者一方的利益,贯彻新法将大幅度提高高校后勤用工成本。因此,高校领导必须转变观念,促进后勤服务完全社会化,将用工法律责任交给企业承担,或加大对后勤服务的投入,提高劳动者的工资待遇,否则,将会面临极大的用工违法风险。  相似文献   

13.
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完善高校劳动用工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劳动者维权意识也不断增强;另一方面,高校管理体制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也在不断深化,劳动关系向市场化、多元化方向发展。两方面的变化共同导致劳动权利义务冲突日益凸显。在这种新的背景下,调整管理思路,提高管理水平,转变用工机制和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建立健全有效的劳动争议预防机制,成为完善高校劳动用工管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我国劳务派遣用工的现状及法律完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将劳务派遣用工定位于非主流劳动就业形式而作了专门规定,但其规定在用工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被派遣劳动者的同工同酬权、劳务派遣退回机制、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的连带赔偿责任、劳务派遣的适用范围等方面还不周全,需要完善相关条款进一步明晰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以使劳务派遣用工在我国劳动就业中发挥其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扬弃异化劳动,追求劳动正义,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劳动正义是人的本质的现实的生成。劳动正义是劳动者的“应得”善和非劳动者的“应得”善的获得的统一,是劳动者的“配得”善和非劳动者的“配得”善的获得的统一,是人的自由自主的劳动与人的本质的现实生成的统一,是人的劳动的内在关系的和谐和统一,是个体的人与社会的人的统一,是个人发展与社会共享的统一,是劳动部分正义、充分正义与完全正义的统一.是现实诉求和永恒追求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工作日休息时间是劳动者应当得到的合法权利,但在劳动时间无法准确判断下,劳动者这一基本权利往往会受到非法侵蚀;步入智能时代,许多劳动者的实际工作时间往往超过规定范畴,弹性用工制度的出现或许能有效协调不同利益主体间的博弈。  相似文献   

17.
随着企业形式和劳动关系日趋多样化,劳动用工制度已发生深刻变化,劳动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现象频频发生,尤其是维权意识较弱的中、高职毕业生,他们在光鲜的“高就业率”背后,享受的却是较低的劳动权益保障。  相似文献   

18.
<劳动合同法>将高校等事业单位纳入适用范围.目前一些高校后勤领域存在用工管理不规范、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等同题,导致劳动争议明显增加.高校只有通过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依法订立劳动合同、建立薪酬制度、缴纳社会保险、严守工时规定等合法方式,规范用工管理,才能化解法律风险,建设和谐校园.  相似文献   

19.
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有望成为改善职校生"低签约率"的转折点随着企业形式和劳动关系日趋多样化,劳动用工制度已发生深刻变化,劳动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现象频频发生,尤其是维权意识较弱的中、高职  相似文献   

20.
除去传统意义上典型的全日制用工劳动关系,非典型劳动关系中的非全日制用工在目前劳动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非全日制用工的灵活性对于促进适龄劳动者就业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非全日制劳动者在劳动报酬、劳动合同的形式、劳动时间以及用工制度的转换等方面受到的法律保护却不甚如意,规定非全日制加班制度,统一最低小时工资标准,利用书面合同形式稳定非全日制劳动关系,为非全日制劳动者购买劳动保险,保障劳动者权益,以此促进非全日制用工制度的完善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