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武王克商后,置管叔、蔡叔、武庚三监于殷畿,封建同姓异姓诸侯,试图将殷商王畿牢固地控制起来。武王置三监没有收到预期效果,三监叛周说明周初军事监管制度尚不成熟。周公东征后,殷商王畿分别由卫康叔、中旄父和微子启继续实行军事监管,重新形成了新三监军事管制殷畿的局面。卫、宋发展成为诸侯,是西周中期以后的事情。在设置军监和封建诸侯的同时,不断加强对殷畿内商遗民的控制与管理,殷畿一带的殷遗民,民族意识逐渐消泯,周初对殷商王畿的控制与管理获得了预期的成效。周初统治者对殷商王畿的成功控制与有效管理,为成、康以后西周王朝对四土持续大规模政治军事经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近年新见义尊、义方彝是一组商人大族■族贵族义受武王赏赐后所作的青铜器,同组还有一件圆鼎和两件方鼎。西周初年的义器铭文中的闰月历日可为武王克商年的判定提供参考。何尊与新见的贝毳尊卣、德方鼎等器均述成王迁宅于成周之事,迁宅至迟于成王五祀三月已完成。铭文中有“新邑”一词的青铜器,年代均应早于何尊所铭成王五祀。新出青铜器使得西周早期诸王年代的考订已突破夏商周断代工程所定年限,武王克商年有必要再重新考虑。以周初诸王在位王年,向前可推拟武王克商之年。以成王在位三十二年计,武王克商应为公元前1076年。以成王在位三十七年计,则武王克商年是公元前1081年。  相似文献   

3.
未语绸缪     
《中国高校招生》2009,(4):22-22
成语释义 比喻事先准备好,防患于未然。绸缪,修补。 成语出处 《诗经·豳风·鸱鹗》:“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 成语故事 周武王灭掉商朝以后,没有把商人赶尽杀绝。但武王怕纣王的儿子武庚造反,心里很不放心,就派管叔、蔡叔和霍叔对他进行监视。称为“三监”。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早在龙山文化的中晚期,已开始出现有城堡的建筑.“城郭沟地以为固.”建设有围墙的城市,既有军事目的,也有政治目的.军事上,是为了对外防御;政治上,是为了安置宗庙、皇宫、政府机关等.在原始社会末期和夏商时期,这种城市的规模是很小的,并且地址也是不固定的,经常处于迁徙状态,直到西周王朝,都城制度才逐渐形成.从公刘的豳到文王的丰,“既伐于崇,作邑于沣.”到武王的镐,“考卜维王,宅是镐京.”一点点发展完善起来.当其向东攻灭商之后,为防止商贵族的叛乱,及加强对东方地区的控制,又开始营建“成周”,其地即为今之洛阳地区.之所以选在这一地点,是因为“此天下之中,四方人贡道里均”,既可以满足军事上控制四方的要求,又便于征收各地的贡赋.西周之后,诸侯纷争,各立国都,其模式,概同西周.  相似文献   

5.
微子祠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4,(10):F0002-F0002
微子祠位于商丘古城南12公里的青岗寺村,商柘公路东侧。为商丘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微子,名启(亦名开),是商纣王的同母庶兄,因封于微邑(今山东省梁山县西北),故名微子。微子与箕子、比干并称为“殷之三仁”。商朝末年,纣王暴虐无道,微子数谏无效,于是出走。周武王灭商后,微子从周。初,周武王将纣王之子武庚封于殷。武王死后,武庚和管叔、蔡叔发动叛乱,周公旦诛武庚,命微子代殷后,国于宋。所以,微子为宋之始祖。  相似文献   

6.
194 5年 7月 2 6日 ,中、美、英三国发表的《波茨坦公告》决定 ,为了永久粉碎日本军国主义企图征服亚洲以至整个世界的狂妄野心 ,战后盟国军队将对日本实行军事占领。8月 1 5日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 ,盟国商定 ,设盟军总司令部于日本东京 ,并由中、美、英、苏四国分别派出武装部队进驻日本。中国国民政府随即派出以朱世明为团长的“中国军事代表团”率先赴日。次年初 ,经过中美双方进一步具体磋商 ,拟定由中国派出一个陆军师为中国驻日占领军 ,具体占领地区为名古屋。占领任务既已确定 ,那么这支代表中国“国威”、“军威”的占领军将由哪…  相似文献   

7.
西周春秋时代贵族教育的科目,不是《周礼》记载的“六艺”,而应该是河南信阳长台关楚简记载的书、言、射、御、礼、乐,其中“言”的科目因西周“言礼”而设,又因“言礼”需赋诗言志而有诗教。西周春秋时代的诗,除了“诗”之外,还包括某些有韵的“书”,因此“言”是孔子“六艺”中诗、书的源头。  相似文献   

8.
①钻龟、祝著:古代的两种迷信活动,钻龟甲看其裂纹以卜凶吉,占著草以卜祸福。②“试玉”甸:《淮南子·傲真训》记载,钟山之玉,炊以炉炭,三日三夜而色泽不变。③周公:周武王弟姬旦。武王死,其子成王年幼,周公摄政。其弟管、蔡、霍等造谣说周公要篡位,周公避于鲁,不问政事。后成王悔悟,迎还周公..管、蔡惧而叛乱,成王命周公出征平定。④“王莽”句:西汉末年,王莽把持朝政,伪装谦恭,收买人心,后篡汉自立。  相似文献   

9.
《汉书·张良传》“表商容闾、式箕子门,封比干墓”,记述的是武王克殷后对旧殷贵族中的商容、箕子、比干等所谓贤人智士表示尊崇的做法。这段史实,《荀子》、《吕氏春秋》、《礼记》、《史记》、《新序》、《逸周书》、《尚书·武成》、《后汉  相似文献   

10.
陈园园 《天中学刊》2006,21(6):112-115
1937年,日军在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后,迫于国际社会舆论的压力,实施了一系列的“安民”政策,逐步由暴虐的军事征服过渡到正常的统治秩序。实际上,“安民”政策是一种由战争状态向战后占领统治的过渡政策,体现了很强的欺骗性和殖民性,不可能给中国人民带来真正的安宁。  相似文献   

11.
亳社是殷商人举行社祀的地方。武王克商之后,殷商政权虽然灭亡了,但亳社还继续存在着。周人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对亳社进行了"上屋下柴"的破坏。这样,亳社就成了亡国之社。亳社在周代社祀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它一方面承载着殷商族群的原始宗教信仰与情感,一方面又是周人实行族群压迫的重要媒介。因此,亳社既非无足轻重到"根本不存在",也不会重要到与周社享有同样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古巢国考     
古巢国①历经有巢氏和南巢古国两个发展阶段,至春秋中叶为吴国所灭,其地望大致在今巢湖一带。有巢氏阶段的文化遗存为凌家滩遗址。南巢古国启于夏末,“义不朝商”,在商代的事迹不很清楚,武王灭商后,“巢伯来朝”,开始活跃于历史舞台,《尚书》、《班簋》铭文以及周原甲骨文中均有载。  相似文献   

13.
三国时期,襄阳是魏蜀吴三方争夺最激烈的地区,先是曹操夺取襄阳,后来关羽又进攻樊城,再后就是孙吴多次北伐襄阳,最后羊祜、杜预经营襄阳数年,将襄阳打造成灭吴战争的前沿阵地.魏蜀吴襄阳争战对襄阳历史文化的重要影响,诠释了襄阳兵家必争之地的地位,提升了襄阳的行政地位,造就了襄阳“中国三国文化之乡”的声誉.  相似文献   

14.
《大武》乐是周代编制的歌颂武王伐纣的歌舞作品,其内容与武王伐纣的历史事实在一定程度上相符。对于《大武》乐篇章及其顺序,从唐代时期直至当代均存在较多争议,值得进一步梳理。按照武王伐纣的历史过程,可将《大武》乐分为六诗,诗章先后顺序当为:《武》《酌》《赉》《般》《时迈》和《桓》。  相似文献   

15.
根据池州明初“三元”状元黄观和明末复社领袖吴应箕的科考之路,论述了明代科举制度的形成原因、历史功绩及其弊端。通过对两者科举历程的比较,剖析了明代科举制度由草创到形成、由发展到目趋完备、进而烂熟衰落的历史变迁过程.展现了科举制度对明代人才选拔和学校教育的重要性,对我们今天的教育考试制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汉语大词典》是目前规模最大、质量最高的汉语语文工具书,但是由于收录的字词量大,参与的人员多等原因,其中还存在着不足或可以商榷的地方。其中有"独"与"孰"、"熟"通假的说法,本文认为这种说法是不妥当的。"独"与"孰"、"孰"上古音不同,"独"与"孰"只是在代词"何"的意义上是相当,而且文献例证只有一例,所以本文认为"独"与"孰"、"孰"通假的条件不够充分。  相似文献   

17.
宕昌新石器时代的民族考古主要是齐家文化、马家窑文化;宕昌羌人在商周时期跟随武王灭商,为秦汉西羌的一支,汉建羌道,晋度;晋朝建立羌人政权-宕昌国,北周灭国建宕州。明清将西羌改称西番,清晚期至民国划分为藏。现代意义上的藏语实际就是古羌语的延续;羌是藏的前身。  相似文献   

18.
牧野之战灭商后,以武王、周公为首的统治集团迫于悬殊的商周实力、严峻的军事形势等客观现实,同时也为了稳定和巩固周初统治,采取了一系列针对商遗民的怀柔政策。这些政策对于缓和当时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安定商朝遗民之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周德”是具有周民族特色的德业,它的建构使得周得以与虞、夏、商等王朝并立而获得正统地位。从《诗经》祭祖诗中可以梳理出周人对其“周德”建构的脉络:“周德”以后稷“立(粒)民”之“农德”为发端和特色,以文王之“文德”为周王政德之典范。前者是从族群的层面、后者从政权的层面确立了周人绍绪大统的合法性和区别于历代受命诸族的独特性;前者为后者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族群文化土壤并因后者而为天下贵,后者则在继承前者的基础上了赋予了前者以“文”的特性进而提升了前者;二者统一于敬天保民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