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高校后勤改革与发展论丛》(以下简称《论丛》)面世了。本书共收集论文108篇,456000字,分为理论纵横篇、改革发展篇、管理服务篇三个篇章,作者来自28个省/市/自治区的高校后勤部门和高教管理部门。《论丛》汇编了三年来,发表在《中国高校后勤研究》的高校后勤改革部分优秀论文,这些论文既有对改革实践的经验之谈,又有对后勤社会化改革深层次的认识及理论性的前瞻,也是我们经验积累的宝贵财富。颇具借鉴与指导意义。对于我们深化高校后勤改革有着  相似文献   

2.
《实践论》、《矛盾论》是毛泽东两篇重要的哲学论著,它们对于我们研究教学活动过程的一些理论和实践问题十分有意义。这两篇哲学论文中阐述实践学说、内外因学说和矛盾运动学说,可以说是教学过程的本质观、动力观和发展观的哲学方法论基石。  相似文献   

3.
对于现代物理学,1905年是个有点特殊的年份。在这年9月的德国《物理学杂志》上,发表了由一位默默无闻的专利审查员爱因斯坦所写的三篇论文。三篇论文中的任何一篇,都足以使作者享有大物理学家的盛名。而其中最有名的便是《论动体的电动力学》,此文宣告了相对论的诞生。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需要探讨的问题很多。这里着重谈一个问题,就是加强基本功的问题。什么叫基本功呢?叶老在《认真学习语文》里把语文的基本功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识字写字,二是用字用词,三是辨析句子,四是文章结构。这四个方面就是字、词、句、篇。这主要是就读写来说的。就培养学生能力来说,应该包括听、说、读、写。字词句篇,听说读写,这就是学生学语文的基本功。字、词、句、篇,最基本的是字。一个中  相似文献   

5.
田凤山是原黑龙江省省长、国土资源部部长,因贪污腐败而锒铛入狱。有一篇专门写此人蜕化变质过程的文章,作者巧妙地把“田凤山”这一姓名的三个字拆开后加上引号写入正标题《“田”“凤”“山”人生三部曲》,文中又分别以这三个字作为三个小标题的领字,与田的人生轨迹对接。请欣赏这三个小标题: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文论史上,继第一篇文论——曹丕的《典论·论文》之后大约五十年光景,又出现了一篇文论名作,这就是陆机的《文赋》。这篇两千字左右的光辉论文,曾为日本的遍照金刚录入《文镜秘府》。它和《典论·论文》不同,是我国文论史上第一篇纯粹的创作论。《文赋》的作者陆机,字士衡,吴郡华亭(今江苏省松江县境)人。生于吴晋帝孙皓永安四年(公元二六一年),卒于晋惠帝泰安二年(公元三○三年)。在他四十三岁的那一年,为成都王司马颖的大将,封为平原内史,兵败被杀。他原是孙吴的贵族,他父亲陆抗,祖父陆逊,均系孙吴名将,并与孙氏联姻。  相似文献   

7.
刘向的《列女传》现存104篇,每篇的篇题皆为四字格,这在以前的古书上是没有出现过的.通过分析《列女传》的篇题可以发现,篇题的订立几乎都与揭示作品内容或明确主旨有密切关联,作者在保证篇题形式齐整美观的同时又极大地发挥了篇题的概括功用.但是,恒定的篇题字数有时也制约了立题的完整性与准确性,这应该是后世较少出现篇题齐整的著作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近三年来研究《马氏文通》的著作有4本,论文有70余篇,研究的角度大致可分为4个方面:作者马建忠及《文通》总述性的评论、《文通》的语法研究、《文通》语法观及语法哲学研究、对研究《文通》的著作和著者的评论.另外有些文章还从新的角度研究《文通》,为《文通》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9.
以2008-2010年《台州学院学报》刊登的论文作为统计源,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3年间《学报》刊载的学术论文、作者及引文等进行统计分析,以期对《学报》的办刊特色、论文质量及学术水平给予客观评价。结果表明,《学报》三年载文量为383篇,篇均页码为4.4页/篇,平均篇密度0.22篇/页;基金论文率稳步提高,至2010年达到了10.3%;论文合著率为22.5%,合作度为1.4人/篇;论文引文量2721条,中文引文占83.9%,普赖斯指数为21.2%。  相似文献   

10.
《堂吉诃德》是西班牙著名作家塞万提斯为讽刺中世纪骑士文学而写的一部长篇小说。易碧莲的这篇《<堂吉诃德>散谈》有三个可贵之处:首先,《堂吉诃德》是一本大部头,读完它有所感悟,并行之以文,对于一个中学生来说实是难得;其次,小作者对这部书从总体风格,到形式结构,再到人物形象的分析,有理有据,头头是道;最可贵的是能由此及彼地联想到《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和猪八戒,颇有中西比较文学研究的意味,同时对他们四个人物形象异同的分析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但仍有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这篇文章是“散谈”,想到什么说什么,部分内容的分析浅尝辄止,没有能深入地探讨,还像一篇读后感,如果能抓住一小点,进行深入的分析论证,则更像一篇研究性小论文了。  相似文献   

11.
对《中国教育学刊》2010-2011年的载文基本信息、栏目分布、作者和引文情况的分析表明,2010-2011年24期《中国教育学刊》共载论文642篇,篇均页数为3.38,篇密度为0.30;期刊栏目可分为固定、较为固定和较为灵活的三个层次;第一作者遍布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第一作者的职业比例基本反映了目前教育研究的人员结构。《中国教育学刊》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客观反映教育现状,受到教育界的普遍关注,有效促进了教育研究。  相似文献   

12.
教材分析 《第一次抱母亲》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共三篇课文:《永远的白衣战士》、《"番茄太阳"》和《第一次抱母亲》,这三篇文章都是着重歌颂人间真情的. 虽然三篇文章都是以爱为主题,但这篇文章更倾向于对爱的反思,它以作者第一次抱母亲这件事为引子,唤起作者及人们对爱的思考:母亲对子女付出多少爱,孩子又给予母亲多少关心,从而激发了作者再次抱母亲入睡这样一种感恩的行为.所以说,这是一篇爱的反思性的文学作品,它引发了所有阅读这篇文章的读者对于爱的反思.此文是当前中小学感恩教育的典型素材.  相似文献   

13.
正《语文学习》2013年第11期"镜头"栏目中一篇题为"好一个‘退’字了得"的文章引人注目。作者梁战柱老师紧紧抓住《烛之武退秦师》标题中的"退"字,析一字而通全篇,教人读之受益颇多。但这篇精彩论文的标题实为一处不能不说的瑕疵,今不揣浅陋,姑妄言之,企就教于大方之家。短语"好一个"后面一般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构成一个可以独立存在的感叹句,表达赞赏、  相似文献   

14.
潘啸龙副教授所著《屈原与楚文化》一书最近由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全书17.5万字。这是作者十年来潜心研究楚辞的结晶。全书分为三篇,探讨了楚历、楚史和屈原生平中两次放逐和自沉的时间及原因;对屈原的主要诗作如《离骚》、《九歌》、《天问》、《哀郢》、《远游》等的作年、题旨、性质和结构艺术,以及屈原的思想发展及  相似文献   

15.
2015年,68篇CSSCI来源期刊论文引用《学报》文献166次,发文数量和引文频数均比2014年提高70%左右.68篇引证论文发表于6个学科的28种期刊.引证论文作者来自30个单位,2/3以上具有高级职称,发文2篇以上的均为博导或博士生.发表引证论文较多的单位多为数学教育博士生培养单位.《学报》单篇论文被引频次不高.高频引用《学报》文献的单位多为《学报》成员单位.C刊论文引用《学报》文献数量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6.
《婴宁》与《青凤》是《聊斋志异》中爱情描写的两篇优秀作品,蒲松龄为读者塑造了婴宁与青凤这两个美丽、善良的少女形象。青凤是一个世家出身,阁训严谨,温柔典雅,情礼兼备的传统少女形象;婴宁则是一个充满山野之气的、活泼灵秀、纯真烂漫、独具光彩的少女形象。通过对蒲松龄笔下这两种类型的少女形象的塑造进行了分析比较,探讨了这两篇小说的篇章结构、写作特点、表现方法及作者的文化意蕴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7.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自1956年10月创刊以来,一直得到广大作者、读者和各文摘报刊的大力支持,刊物质量不断提高.值此我校校庆40周年,我刊创刊35周年之际.认真总结经验.进一步把学报办好,本校图书馆潘桂芝、缪贺萍同志为我们整理出这份篇目.据不完全统计,自1980—1990年11年来,我刊发表论文849篇,其中《新华文摘》摘发64篇,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全文复印203篇,占总发稿的25%;收入索引468篇.占总发稿的55%;《全国高校文科学报文摘》91篇,占总发稿的11%;《全国报刊索引》395篇,占总发稿的47%;收入各种年鉴,论文集62篇;获省、市、校级优秀论文奖14篇.总计摘发论文1100多篇(次),占发表论文总数的130%.由于全国报刊繁多,我刊发表的论文反映面广,加之要加以整理的时间达11年之长,故此很难将有转载的论文收集齐全,其中必有疏漏.这是要向作者、读者和各文摘报刊加以说明和致歉的.我校图书馆的潘桂芝、缪贺萍同志为收集、整理这份篇目用了许多时间,付出了辛勤的劳动,特致谢意.  相似文献   

18.
庄燕和同志的新著《古代巴史中的几个问题》即将由重庆出版社出版。该书14万3千字,收录了庄燕和同志23篇史学论文。其中前8篇是研究古代少数民族的论文,论述了巴、濮、僚、藏、羌、瑶、苗民族的地域、习俗、风尚、音乐、舞蹈及其民族间的关系。中间9篇文章是研究重庆地方史的论文,为作者多  相似文献   

19.
《灌园叟晚逢仙女》是一篇新入选的课文。这篇课文中有几个问题,很值得探讨研究。 (一)作者、作品和时代背景及作者写作意图应该怎样介绍? 教师可以让学生对作者有个概括的了解,但不宜过多,如介绍作者时,指出冯梦龙(1574—1646)字犹龙,又字子犹,明代江苏长洲(今苏州)人。他博学多能,编过不少书,但最大的成就还是在编辑短篇小说集《三言》方面。《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合称,本文选自《恒言》。作者在《恒言》自序中说,写书的目的是想通过小说来劝喻世人、警戒世人、唤醒世人。当然由于作者所处的时代及世界观的局限,他想用以教育人的作品,并不全是进步的,所以读时应该批判接受,教师可不必引导学生去阅读《三言》。作者所处的时代是封建时代,劳动人民普遍受着封建官吏和地主豪绅的残酷剥削压迫。他们有冤无处申,有苦无处诉,因此,作者在同情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而又无可奈  相似文献   

20.
高杰  何莉 《时代教育》2013,(9):134+136
本文以《中国翻译》、《中国科技翻译》、《上海翻译》和《东方翻译》四本翻译研究权威杂志2002-2011十年间发表的167篇口译研究文章为研究样本,采用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论文发表数量、研究方向、作者地域分布三个方向分析近十年来中国口译研究的状况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