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有关张学良东北易帜”的专著和论文,大都把东北易帜仅仅限制在东北三省易帜,而对北京、天津则误认为是国民党新军阀蒋挂冯阎军队打下来的,从而对北洋军阀统治何时结束则众说纷纭。然而实际上,东北易帜不仅包括东北三省易帜,而且还包括当时奉军控制的京津、直隶及热河地区的易帜。东北易帜是张学良政治生涯中的重要活动。在1928年6月4日张作霖被炸死后的短短半年时间里,张学良在“息争御外”的反帝爱国思  相似文献   

2.
创见     
东北易帜的赢家1928年年底,东北易帜,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件大事,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学界长期以来都片面强调蒋、张二人对国家统一的看重,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因素,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曾业英,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再辨读后提出:东北易帜是北洋中央政权覆灭的产物,所谓东北易帜经历京津易帜、热河易帜、滦东易帜、东三省易帜四个步骤,仅是研究者的主观臆想,与历史实际相去甚远。张学良多次推迟易帜,固然有日本干涉的外来因素,但不容否认,也有其借此巩固个人地盘与权利的主观意愿。张学良是东北易帜的最大赢家。  相似文献   

3.
从一九二八年十二月东北“易帜”到一九三六年十二月“西安事变”,张学良将军的政治思想发生了巨大变化,前后对比,判若两人。本文试就这一问题作一粗浅的探讨。一九二八年六月四日张作霖被日本关东军炸死后,七月四日张学良继任东北保安总司令,执掌东北军政大权。十二月二十九日,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承认三民主义,服从南京国民政府。东北“易帜”是他开始拥蒋的标志,也是他决心抗日的具体表现。当  相似文献   

4.
正张学良十分酷爱传统艺术,对于中国古画尤其喜欢。东北易帜后,少帅张学良踌躇满志,意气风发。因为喜欢古代字画,所以,即便在南京参加会议期间,他也要换上便服,在副官、秘书等人的陪同下,去夫子庙几家文物字画店选购古画,以便带回沈阳收藏。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有一次张学良去北平,特意拜访  相似文献   

5.
关于 1928年 12月 29日张学良“东北易帜”,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课本《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和初中课本《中国历史》第四册中,分别是这样写的:“张学良降下原北京政府的红黄蓝白黑五色旗,升起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旗”;张学良“将过去的五色旗,改为南京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旗”。而湖南岳麓书社出版的初中课本《中国历史》第四册中却是这样写的:张学良“将过去的五色旗,改为南京国民政府的国旗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以上课本均为1996~1998年新课本。) 因此,许多历史教师提出,张学良“东北易帜”的旗帜究竟是…  相似文献   

6.
1936年12月,张学良将军与杨虎城将军发动了举世瞩目的西安事变,揭开了国共两党共御外侮、联合抗日的历史序幕。纵观张学良易帜拥蒋统一、拥蒋抗日到联共逼蒋抗日这几个依次递进的爱国举措,可以看出张学良将军具有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和拯救中华的执着追求,是当之无愧的“千古功臣”。一、坚决维护祖国统一1928年底,张学良在沈阳去掉五色旗,挂上象征全国统一的青天白日旗,由关外王变为国民党中央的地方官,史称“东北易帜”,这是他走上爱国道路的一个重要表现。张学良在继承父业后,国内外形势为他提供了两条可供选择的道路。一条是建…  相似文献   

7.
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等东三省军政要员通电南京国民政府,正式宣布东北易帜。由此蒋介石得以实现全国统一,而日本帝国主义的种种阴谋遭到挫败。东北易帜是南北妥协与对日斗争的产物,其历史作用应在弄清史实的基础上客观地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8.
1928年东北易帜是张学良将军一生中两大壮举之一,其外争国权,内求和平统一的立场和方针是值得称誉的。东北易帜这一历史事件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末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认识这一历史事件不能脱离这一特定的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9.
少年时,志于学医,治病救人;成年后,戎马倥偬,东挡西杀.平和与粗犷的性格融于一体,自有其根源.这种性格潜在地推动了张学良“东北易帜”决策的作出.  相似文献   

10.
1928年12月29日晨,从沈阳到全东北的官厅,摘下了原北洋军阀政府的五色旗,挂上了南京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旗,这就是举世瞩目的东北易帜。东北易帜是张学良将军冲破日本帝国主义的威胁阻挠而采取的果敢的爱国行动,在当时,是轰动全国的政治事件。本文拟对这一事件作一简要的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东北易帜。高中课本《中国近代现代史》是这样写的:“张学良降下原北京政府的红黄蓝白黑五色旗,升起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旗。”又,人教版的初中课本《中国历史》第四册第5页写道:张学良“将过去的五色旗,改为南京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旗”。而湖南岳麓书社出版的初中课本《中国历史》第2页却是这样写的:  相似文献   

12.
正1928年12月29日,时任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的张学良在奉天省府大礼堂举行了东北三省易帜典礼,宣布于即日起,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史称东北易帜。东北易帜结束了中国延续了十几年的北洋军阀混乱的分裂割据局面,客观上形成了全国一致对外、共同抗日的局面,彻底打消了日本帝国主义意图利用奉系在中国东北建立地方傀儡政权的计划和野心,增强了中国抵制日本侵略的力量,是我国近代史上一件比较重要的历史事件。  相似文献   

13.
"皇姑屯"事件后,张学良临危受命,主政东北。面对日本的威胁,张学良毅然宣布"东北易帜"。同时,采取巧妙措施应对日本:与日本进行铁路问题的谈判时,他采取拖延或推托的政策;采取"非暴力"的方式,从行政、经济等方面来打压日本;秘密支持床次组阁,以期在未来改善中日关系。张学良的对日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日本的政治和经济,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息内争”以“御外侮”——浅论张学良的国家统一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学良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历史人物,在中国近代史当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的一生都在为国家统一而努力,从东北易帜、中原大战到西安事变,都是他对国家统一思想的具体实践,在这一系列的历史事件中,也折射出他的国家统一观的转变,最初,他的统一观是践行统一理想与保存地方实力相调和的产物,而最终则达到了舍弃自我,成就统一的崇高境界。  相似文献   

15.
张学良息争统一的愿望使他厌恶战争、反对战争、追求和平;他统一御侮的成见使他易帜、助蒋、拥蒋“剿共”,由正确走向错误;他非抗日不能统一的思想飞跃又使他逼蒋联共抗日,由错误回归到正确。张学良始终把发展经济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他已不是以争夺地盘为目标,而是以发展经济增强国力为宗旨。他认为: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上不去政治上就很难独立,就会受到强国侵略的威胁,民族生存都是个问题。因此,要图民族生存必须大力发展经济。  相似文献   

16.
张学良的爱国主义思想是在主客观条件的推动下形成的;随着革命形势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升华:从反帝爱国人生观的确立,到东北易帜以维护国家统一,直至西安事变,他力挽狂澜、扭转危局,成为有功于国家民族的英雄。纵观其一生,爱国主义思想始终占重要地位并呈现出三个特点:忧患意识与民族自信心的统一,炽热的报国之志与努力探索强国之路的统一;鲜明的反侵略主张与建设祖国实践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东北军述略     
一九二八年奉系军阀张作霖被日本帝国主义炸死之后,张学良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奉军遂被改编为国民党东北边防军,即“东北军”。易帜之后的东北军,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和军事力量活动在中国现代历史的舞台上,  相似文献   

18.
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原因之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学良1928年东北易帜以后被任命为陆海空三军副总司令,几乎是仅次于蒋介石的显赫人物,他既与蒋介石有着特殊的密切关系,又是一个拥有30万大军的军阀统帅。然而就是他,在1934年还忠实地执行着蒋介石的的“剿共”政策,时隔两年之后却发动了西安事变,迫使蒋介石停上内战,联共抗日,这无疑是个突变,什么原因促使张学良不顾一切毅然发动西安事变呢?本文试图就这个问题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9.
课本第 3页 :“……张学良降下原北京政府的红黄蓝白黑五色旗 ,升起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旗……。”我们都知道 ,北京政府的五色旗 ,是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时被确定的国旗 ,现在张学良降下了它 ,升起的也应是国旗 ,南京国民政府的国旗是青天白日满地红旗 ,它是190 5年同盟会成立时制定的《革命方略》里第一次规定的 ,是蓝白红三色旗 ,蓝色象征自由 ,白色象征平等、光明 ,红色象征博爱。 192 1年孙中山任非常大总统时明确党旗和国旗分别为青天白日旗和青天白日满地红旗。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仍以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为国旗。张学良易帜升起的恐怕…  相似文献   

20.
安徽一考生抉择——纪念抗日战争爆发65周年 选自《语文世界》2002年第12期 责任编辑/悠 游地点:西安。西北军总司令部高级机密室人物:张学良、杨虎城(一张全国时势图前。)张学良(面图而立,神情严肃。)杨虎城(焦急地):少帅!你快说话呀!是该作出抉择的时候了!张学良(痛苦地):虎城!他毕竟是总司令啊!毕竟是一党之主、一国之主啊,岂能……再说,他对我张学良礼遇有加,又施重用,我怎能忍心下手?杨虎城(激愤地):少帅!他的真面目你难道真没看出来?他礼遇你,是因为你勇敢地“东北易帜”,使他完成了对全国的统一;他重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