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基于许疃煤矿82下采区上部车场面临的巷道变形破坏严重的问题,分析其围岩破坏机理为软岩破碎巷遭受到采动影响及其岩体较为破碎所致.运用三锚联合支护方法实现了巷道的稳定性支护,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三级压力拱力学模型.最终通过现场实测验证了该支护技术的适用性,为类似矿井的准备巷道支护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大型有限差分数值和数值模拟计算软件,进行巷道围岩应力、变形和破坏范围计算,分析各种因素对巷道稳定性的影响;经多方案比较,得出比较合理的高预应力锚杆支护参数.通过详细的围岩位移和锚杆受力监测,根据监测结果验证特厚煤层回采巷道支护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煤矿软岩巷道支护问题是井工矿生产中的一大难题。通过对白音查干煤矿东翼带式输送机大巷软岩支护存在的主要问题、支护的基本原则、支护方式和结构的选择加以分析研究,提出采取锚杆锚网喷+U型钢棚+砌碹+反拱的巷道联合支护方案,并在实践中加以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煤矿井下巷道的安全对于煤矿企业来说,是关系到职工生命和企业发展的首要大事,而支护技术正是巷道安全的先决条件。本文首先分析了锚网喷支护作用的机理,紧接着对施工工艺的要求做出了研究,最后做出了影响软围岩锚网喷支护体系质量的因素分析。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深井巷道组过特大型断层(落差大于100 m)破碎带为工程背景,分析了断层破碎带中巷道组围岩的力学特征以及相互影响;结合断层破碎带围岩的实际情况,建立了“早预报、超前探测、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快封闭、勤观测”的断层带施工技术和综合保障体系,形成超前物探、超前加固、微震开挖、分步动态支护等综合配套技术,保证了巷道的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锚网、喷U29型钢联合支护技术在软岩巷道中的施工方法、软岩掘进巷道控制措施及效果,该技术抗动压效果明显,是一种软岩巷道维修中较好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笔者结合多年实际工程经验,以山西华南煤矿为例,通过分析处理观测到的数据,研究采动及工作面的矿压规律对巷道支护的影响。计算分析采用FLAC3D三维数值;应用HC-45型压力盒,YTL-130型原图自记仪,JSS30A收敛计观测回采工作面的矿压;采用CM-12测力锚杆及MCJ-10锚杆测力计测试顺槽巷道锚杆的力学性能及工作状态。在此基础上对锚杆支护结构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评价了悬移支架整体的合理性,进而评价了采动影响因素与巷道支护现状,对巷道锚杆支护参数进行了优化,为煤矿能够实现安全管理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随着煤矿巷道断面尺寸的变更与布置形式的变化,掘进支护面临新的技术难题.为了适应煤矿巷道的发展需要,必须不断地发展掘进支护技术.本文分析了煤矿巷道的发展情况,探讨了煤矿掘进支护发展要求,研究了煤矿掘进支护难题应对策略,可为巷道掘进支护设计作参考.  相似文献   

9.
新集一矿南东翼八煤总回风巷位于该矿区第一水平第五采区,为五采区提供回风服务,巷道所处八煤煤层为中厚至厚煤层,全层厚度2.18~6.66m,平均厚度3.57m,由于当时没有进行喷浆加固,回风巷道内的构件在乏风及地质应力的作用下,锈蚀变形严重,局部地段顶板下沉、开裂、破碎,帮部凸起、压酥,底板鼓起,巷道已经满足不了南东翼采掘工作面回风的要求。为此、需要进行卧底、刷扩,打锚杆、锚索、挂网,并对整个巷道进行喷浆加固。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分别对煤矿巷道U型棚注浆支护技术与工字钢棚支护技术进行介绍,通过对U型棚支护技术与工字钢支护技术的对比,找到其使用的范围和优势。  相似文献   

11.
为备战奥运,在我国基础较差、底子较弱的情况下实现竞技攀岩的跨越式发展,国家体育总局开展跨界跨项选材项目和国家攀岩集训队试点工作。在此背景下,本研究以国家攀岩集训队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国家攀岩集训队训练保障情况。研究表明,国家攀岩集训队人员配备情况差别较大,教练员团队基本能满足运动训练的需要,但相关辅助团队人员配备不足;大多数集训队的经费和场馆器材等能保障集训队基本运营,但存在一定的地域差距,经费支出配置不尽合理。  相似文献   

12.
实验表明,速度攀岩运动是非周期性运动,攀岩运动员在速度攀岩的每趟或同一趟的不同时段,他的表面肌电信号都有较大的变化,是显著的非稳定信号。所以,运用表面肌电信号分析速度攀岩运动员的肌肉疲劳问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不能用传统的频阈分析方法去评价相关肌肉的疲劳问题,而只有运用非线性信号分析方法才能较好解决这一问题,然而sEMG非线性信号分析的应用尚属初期探索阶段,有待科研工作者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依据新疆考古遗迹,对新疆岩画上所遗存古代原始舞蹈进行探讨,分析了古代体育与原始舞蹈的关系,新疆原始舞蹈的文化内涵、分类和表现形式,研究新疆古代原始人类如何借助舞蹈造型艺术传达他们对体育的认识,以及人们在岩画形式中所表现的一切精神活动,勾勒出新疆古代民族特有的草原游牧体育特点,对新疆原始体育文化的起源提供了一种实证性的考古分析。  相似文献   

14.
基于深度休闲理论,采用质性方法探索攀岩者的深度休闲特征,从而揭示攀岩的意义和价值。对11名参与1年以上的攀岩者进行开放式访谈,运用质性分析软件NVivo 11.0对数据进行主题分析。研究发现,攀岩者具有4项深度休闲特征,即自我超越、认同感、个人利益和独特个性。深度攀岩者渴望不断超越自我,突破个人能力局限。他们认同攀岩项目和攀岩社会,将攀岩内化为自我的一部分。他们获得了生理和心理上的个人利益,尤其可以满足在工作中未能满足的成就需求。他们的独特个性包括独立、坚韧和沉静,可以被攀岩塑造。建议未来加大普及攀岩的力度,鼓励更多人参与攀岩,培养深度休闲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5.
花山贮存着壮族先民上千年前的文化艺术品——岩画。花山岩画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了两千多年前壮族先民原始的思维方式,形象地表现了当时的生活形态,其中多处岩画中的人体造型涉及武舞方面的内容。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工作法等研究方法,从体育的视角,对花山岩画中壮族武舞的内容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6.
广西境内左江流域的花山岩壁画历史悠久,传承着壮族先民的文化内涵,其形象的表现出原始体育的雏形,孕育着众多原始体育元素的萌芽.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等研究方法,以壮族武舞为例,对左江花山岩画中的原始体育元素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上海各高校攀岩队备战第八届全国大学生攀岩锦标赛的现役23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普通高校攀岩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实践进行研究。在研究的基础上得出了相应的结果,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高校攀岩运动员身体素质相关指标的监测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测量法和数理统计法,建构高校攀岩运动员身体素质评价基本结构模型。研究可知,高校攀岩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主要受五个因子的控制;身体素质综合评价模型能比较客观、全面地评定出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水平,为今后运动员的运动训练及运动员选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依据分层媒质中电磁波的传播规律,结合煤与瓦斯突出时的实际情形,建立煤岩破裂时辐射的电磁波传播模型,并推演出煤岩破裂时电偶极子场源电磁波的正向传播规律。并将理论推演进行计算机编程来开发系统软件,可实现场强计算功能,为后期的根据接收信号对场源进行定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周静 《体育科技》2011,32(2):104-105,113
针对高校实施攀岩体育课程所面临的安全隐患,对学生体育活动过程中运动损伤状况的调查,寻找攀岩课程的安全性依据,并提出确保高校攀岩体育课程安全实施的对策及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