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严艳芸 《语文天地》2013,(10):52-53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提倡师生关系由原来的支配与被支配的主客体关系模式走向以对话与协作为主要特征的主客体间关系模式。对话的目的就在于能够有效地改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严艳芸 《语文天地》2013,(19):52-53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提倡师生关系由原来的支配与被支配的主客体关系模式走向以对话与协作为主要特征的主客体间关系模式。对话的目的就在于能够有效地改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一、师生对话的意义1.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每个学生都有各自不同的性格,学习能力程度也有所不同。同一班级里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差距较大,因此教师要通过对话了解学生的学习心态,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了解学生间  相似文献   

3.
师生关系是学生成长中重要的人际关系,传统课程背景下容易产生教师人格的扭曲、学生自主性降低、师生交往内容窄化等问题,产生师生情感隔膜。新课程背景下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教育关系,是一种以对话为特点的人际关系,是一种以真诚与尊重为基础的情感关系。这种师生关系的构建,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师观与学生观,以构建充满互动与交流的课堂教学为切入口,改革评价模式,创设民主平等、相互尊重、充满对话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4.
生命教育视野中的师生关系:传统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师生关系是教育大厦的基石。传统教育中的师生关系体现为师生主客体二元对立、教师权威与中心、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本文从生命教育的视角探讨“以人为本”的新型师生关系的建构。和谐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对于增进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和生命意识的养成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关系·对话·共生:布贝尔道德教育思想主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系与对话是奥地利教育家布贝尔道德教育思想的重要主题,但是其内蕴的共生主题并未被揭示。以关系·对话·共生为切入点系统阐述了布贝尔道德教育思想的人学基础、道德教育目的、师生关系、实现途径以及实践追求等内容,以期对布贝尔有更深刻的了解。  相似文献   

6.
论大学生思想政治课对话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话教学是新课程改革中突显的一种新的教学形态和教育理念,它强调主体间交互式的对话、理解与体验、意义创生和回归生活,它对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课具有一定的适切性,也是当前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的现实需求。在具体的推行过程中,要对教学中的“对话”有比较清醒、全面、正确的认识,要建立平等、开放、发展的师生关系,教学模式要由单一走向多元。  相似文献   

7.
后现代课程观在思想上和实践上都给我国各阶段的教育工作者一些有益的启发和引导,但对其"对话观点"的研究往往停留于重建师生关系的探讨上,笔者试图从对话观点的角度解读教育过程、课程建构以及师生关系.并且,从优化教育过程、建构课程体系、改进师生关系的角度引进以对话为基本方式的探索与实践,在教育全过程中充分挖掘与借鉴后现代主义课程观中的"对话"的有益精髓.  相似文献   

8.
<正>师生关系是一种教育关系,也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与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既是师生双方作为社会人维护自身权利、张扬个性的需要,也是心灵沟通、心理融洽的需要。品德课程师生关系特别强调民主、平等和促进个性发展,强调师生真情投入与回报,因为品德课程以教育人成为"有道德的人"为  相似文献   

9.
道德教育:从灌输走向对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的生存理念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的灌输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不能适应人类社会发展的要求,道德教育必须由灌输走向对话。对话式的道德教育倡导关系思维、对话态度,又是一种认知方式和生活方式。树立德性的生成观,实现教师角色的自我转换,道德教育联系实际生活,是构建对话式道德教育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
石哲界 《中国教师》2009,(14):40-41
<正>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的好坏不仅影响教育教学质量,而且也往往影响学生的一生。新课程要求建立一种对话、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这种关系主要体现为:一是在人格上师生是完全平等的,师生都是教学中的主体,都具有独立人格和尊  相似文献   

11.
在生态观下,道德教育必须是一种生态性道德教育,即建构生态和谐的道德教育理念,培养道德教育的“和谐”、“生态”的合格公民。潜在课程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对学生获得知识,特别是非学术性知识,即情感、态度、信仰、价值观、良好的心理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从潜在课程的特点与功能看,潜在课程是顺应人的自然本性和德育的生态本性,建生态型德育课程必然走向。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改革要求,课程要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专家研制走向教师开发,由教学内容走向学生经验,这意味着,教学就不仅仅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而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这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观。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遵循的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在教学活动中,形成教师为主学生为次、教师  相似文献   

13.
张爱花 《教育革新》2009,(10):15-15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即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民主、平等、合作的和谐关系。不仅是教育教学的需要,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更是新世纪教育关注人的本性要求的需要。建立民主、和谐和充满活力的师生关系必须以师生伦理关系和情感关系为基础。  相似文献   

14.
本文旨在探析新课程背景下教学实践中师生对话关系的内涵、意义以及建构师生对话关系应注意的诸多因素。论文强调对话关系应注重师生平等沟通、多维互动。良好的对话关系对改善师生关系,提高教学活动效率,促进学生生长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后现代主义道德教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主义作为20世纪末最具影响的哲学文化思潮,越来越多地被引入教育领域,给人们展现一种开放的、多元的、批判的、平等和对话的道德和道德教育的新面貌。本文从教育目的、教育方式、教育课程以及师生关系四个方面对后现代主义道德教育的基本主张作了概述并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6.
后现代主义作为20世纪末最具影响的哲学文化思潮,越来越多地被引入教育领域,给人们展现一种开放的、多元的、批判的、平等和对话的道德和道德教育的新面貌.本文从教育目的、教育方式、教育课程以及师生关系四个方面对后现代主义道德教育的基本主张作了概述并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对话教学这一深刻体现新课程理念和精神的教学形态,日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兴趣.历史教学要贯彻新课程理念,从“独白式”教学走向“对话教学”是必然趋势.历史对话教学有效实施的基本策略主要有:重新构建师生关系、精心设计对话话题、积极创设教学情境.  相似文献   

18.
传统独白式道德教育导致学生主体地位失落、师生关系疏远及学生生活世界缺失,鉴于此,构建对话式道德教育势在必行。对话式道德教育是一个师生共享共生、教育性、实践性、动态性的过程,不仅能够促进学生主体地位形成、师生关系平等,还能够促进学生精神成长,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师生关系:发展性主体际交往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生关系是教育之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关系。以往以狭义认识为方法论基础的教学理论难以对师生关系做出合理的阐释。取而代之的以现代广义认识论为方法论基础的教学理论艰师生关系予以科学地阐释,认为师生关系首先是一种社会关系,是教育社会中教师和学生两主体间的交往关系。其次,师生主体际交往以课程为中介,围绕课程进行对话、交流。再次,师生主体际交往关系以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人格完善为目标,具有发展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课程重构的全新意是课程要素的重建和课程思想与理念的重建。课程理念应当是建构新课程的最高境界。新课程的发展性内涵实质上是一种教育教学观念的变革。知识观——由客体先在发展为主体建构;教师角色——由学术权威走向知识平等;课堂范式——从教师独白发展为师生对话;教育哲学观——从客体、主导发展为“双主体”;课堂教学操作——从预设的封闭性发展为弹性;教材观——从教教材发展为用教材教。新课程的建构要注意把握理论灵魂的原则;西方化与本土化的统一的原则;体用结合的原则。新课程推进策略是:实现由心智模式到实践模式的超越;实现由散点试验到整体推行的超越;实现从新课程理念到现代的个性化的教学观的超越。通过新课程的全面推行,中国基础教育工作者能完成一次内在和外在的双重超越;证明中国基础教育在思索、在发展、在建构着自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