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省域研究生教育的学科布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研究生教育虽然规模扩张较快,但学科、区域结构变化较小,体现了“存量决定增量”的发展模式.反映在省域研究生教育方面,各省域之间不但存在数量的差异,也存在学科布局的不均衡,特别是研究生教育薄弱省域的工学与专业硕士学位尤为薄弱.因此,研究生教育薄弱省份亟待发展工学与专业硕士学位,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同时,改变博士研究生教育主要集中于北京的地域格局.  相似文献   

2.
通过构建省域研究生教育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能够对我国省域研究教育竞争力区域结构和内部协调度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省域研究生教育发展不均衡,整体竞争力不高,区域聚集化现象明显;我国省域研究生教育竞争力内部协调发展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球"特征,且具有不对称性;省域研究生教育竞争力协调发展可分为发达协调型、发达失调型、中等发达协调型、中等发达失调型、落后弱协调型、落后失调型六种类型。  相似文献   

3.
变异系数和基尼系数的计算结果显示,2019年我国高校毕业生的省域均衡性要优于美国,硕士毕业生的省域均衡性有所改善,但博士毕业生的省域差异显著且更为不均衡。我国省域高校毕业生总量与人口、地区生产总值高度相关,省域硕士毕业生次之,而省域博士毕业生数量与人口不相关、与产值弱相关。使用九宫图对我国省域硕士、博士毕业生与人口和产值的关系做进一步分析和比较。建议要服务战略需求,加强统筹协调,优化资源配置,科学比较分析,建设高质量研究生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4.
省域研究生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争鸣与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为从本土特色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研究生专业设置应与本省域的社会经济特色需求相匹配;从权利匹配的角度来看,地方高校的研究生教育应与省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从不同层次的研究生教育特征来看,硕士研究生教育应与省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从产学研合作的视角来看,大学科技园是省域研究生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连接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高校应从不同的侧面促进省域研究生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基于对中国省域与美国州域面板数据的分析,本研究发现:美国研究生教育培养规模和累积规模每提高1%,区域创新水平会分别提高0.11%和0.52%;我国这一系数分别为0.26%和0.28%。由于存在一定的积累优势,研究生教育的累积规模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区域创新水平的提高,有赖于各类人才尤其是研究生人才的不断聚集和累积。研究生教育发达的区域,创新水平更受益于研究生教育累积规模的扩大;研究生教育欠发达地区,研究生教育的培养规模和累计规模对区域创新水平的影响差别不大。因此,我国应积极利用研究生教育集聚化的发展规律,进一步匹配当地创新发展需求;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的积累效应;大力促进地区间研究生人才的流动,优化高层次人力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6.
利用2000—2017年省际数据,分析了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对省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结果发现:2000—2017年间,我国大部分省份的硕士研究生教育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促进作用;相较于东部和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研究生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为突出,其中,陕西、甘肃和宁夏在全国位居前三,但是浙江、内蒙古和吉林三个省份的系数不显著,说明这三个省份的经济增长与硕士研究生教育没有显著的统计关系。  相似文献   

7.
省域视野下的我国研究生教育布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各省GDP及其占全国比例与相应省份的研究生学位授予总量及占全国比例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我国当前省域研究生教育布局结构,提出优化省域研究生教育布局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一项重大战略任务。面对全球新科技创新和产业革命以及日趋激烈的高层次人才竞争,如何通过有效的治理,加快提升区域高校和学科整体应对能力,是地方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天津市地方研究生教育治理为例,通过谋划高校整体布局,盘活现有学科资源,推动学科产业融合,保障人才培养质量以及应用评价反馈信息等方式,为探索构建省域研究生教育治理体系提供了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9.
10.
11.
论省域教育协调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蒋作斌 《教育研究》2006,27(10):49-54
省域教育是国家教育体系的一个缩影,具有结构体系的完整性、管理上的相对独立性、区域之间的非均衡性和纵向层级上运行的延展性等特点。当前,省域教育面临城乡教育之间发展失衡、制度性障碍严重、师资队伍培养与管理明显弱化、教育发展的社会环境亟待优化等突出问题。推进省域教育协调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施“整体部署、梯度推进、错位发展”战略,在发展的对策上应更加注重农村、师资、公平、创新和统筹。  相似文献   

12.
江苏是我国高职教育的发祥地和先导区。长期以来,江苏把高职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构建现代职教体系,以高等职业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现代化,从而推动经济社会现代化。江苏在发展高职教育中,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打造了高职"苏南模式"和政府给力高职发展的样本,主要质量指标和发展指标居全国之首,高职教育水平和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赢得了高职教育发展"高原"的称号。  相似文献   

13.
加强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控是提高省域研究生教育质量,加快推进研究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省域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控是省级政府管理职能转变的诉求,是省域研究生教育管理的需求,更是省级研究生教育科学决策的要求。质量监控具有对省域研究生教育形势研判、问题诊断、动态预警与调控功能。省域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控由于起步较晚,存在外部监控占主导,要素功能离散、协同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可以通过完善质量监控标准、优化质量监控过程、提升内部质量保障能力、加强质量保障协同等路径提升省域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控运行效能。  相似文献   

14.
基于湖南省17所研究生培养高校的详实数据,加入生源指标运用DEA模型对湖南省研究生教育效率进行评估,并对非DEA有效高校进行了投影分析。结果表明:湖南省研究生教育效率整体处于中等水平;不同性质、不同类型的高校效率存在差异;非DEA有效高校普遍存在产出不足;导致非DEA有效高校的主要原因是资源经营管理不善和经费利用率不高。提高湖南省研究生教育效率应该增加研究生教育投入并提高投入质量,建立科学激励机制扩大研究生教育产出,构建资源共享体系以提高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15.
对全国35所不同层次研究生培养单位进行了大范围的问卷调查,从在读研究生的视角来审视研究生教育.通过分析收回的7293份有效问卷可知,研究生总体上对课程教学、科研训练、导师指导、管理与服务等研究生教育的综合满意度较高,具体来看,男生对研究生教育的总体满意度高于女生,科研院所研究生对研究生教育总体满意度最高,医学研究生的总体满意度最高,博士生对研究生教育的总体满意度高于硕士生,学术型学位研究生对研究生教育的总体满意度略高于专业学位研究生,不同年级研究生对研究生教育的总体满意度差别不明显.统计数据还呈现了不同研究生群体对课程教学、科研训练、指导教师及研究生教育其他方面的满意度情况.  相似文献   

16.
我国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特征和趋势是合作化、区域化。文章在现有理论和实践探索基础上,将区域化定位为省域,将合作化定位在师范院校联盟化发展,并以安徽省高等学校教师教育合作联盟为实践基础,探讨教师教育省域合作及其联盟化发展的实践动因、政策依据、组织模式与运行机制,并就这一过程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创新环境存在区域不均衡现象。本文通过构建我国大陆省域科技创新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我国大陆31个省份的科技创新环境进行优劣差异实证研究,同时结合各省份人均GDP排序情况,分析区域科技创新环境优劣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互动关系,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认为当前影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是国家与社会的有效需求与教育供给的不充分。基于整体性教育的视角,分析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本质,提出了改革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路径,即打破政府、社会与高校的碎片化治理现状,构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场域协同治理分析框架,建立“纵横内外”协同发展机制,探索“科教协同、产教融合”教育模式与“集体培养、导师团队指导”培养方式。  相似文献   

19.
基于聚类分析视角的我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聚类分析是研究事物分类的基本方法,通过比较各事物之间的性质,将性质相近的归为一类,将性质差别较大的归入不同的类,从而达到认识事物的目的.本文通过建立我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采集2005和2006两年的数据,利用主成份分析和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全国31个省份近两年的经济综合竞争力进行聚类评价.通过对聚类结果的分析,进一步探索了我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和内在规律,以期加强对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结果客观性和科学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是实现教育科研价值的基本途径。破解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的实践难题,要切实发挥省级教育科研管理部门的主导、示范、引领作用,开展"省域推进"。要在建立成果推广应用激励机制、制定成果评价标准的基础上,稳步推进"成果推广应用项目制",使之享受与"立项课题"同等的待遇,逐步实现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的常态化,助力教育科研成果落地生根、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