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庚子西狩丛谈》是一部根据口述记录成书的见闻实录。因其“耳入而笔出”的特点,所以在语言上很有特色。其一是口语化特别强,保留了很多当时的语汇和方言土语;其二是书中有一些在清代开始使用的新词,也有一些在清代产生了新义的词语,这些新词新义对于汉语词汇史的研究都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唐超群同志主编的《新词新义词典》由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继《新词·新语·新义》、《汉语新词词典》后,这是我看过的第三部新词词典。所谓新词,是指新近产生的词;所谓新义,是指某些陈旧甚至死亡的词又有了新义,这种新义有时不是原义的近引申,而往往是旧瓶装新酒。《新词新义词典》掌握的资料是丰富的,收词是比较齐全  相似文献   

3.
本文纠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的失误,主要有王安石《周官新义》等4种经部书,欧阳修《新五代史记》等12种史部书。  相似文献   

4.
隋唐的古医籍,传世的主要有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和王焘的《外台秘要》,其他的书籍篇幅不多。这几种书都具有类书或医科全书的特点,包含的语言材料广泛而丰富,其中有许多新词新义,可以反映该时代医学用语的面貌。本文从中选择了一些新词新义进行考析,并从语言的角度加以说明、解释。  相似文献   

5.
王安石《尚书新义》为其变法的理论支柱,但久已亡佚,程元敏《三经新义辑考汇评(一)——〈尚书〉》一书辑录王氏《书》说554条,然遗漏东阳陈大猷《书集传》一书。《书集传》引王安石书说259条,42条同于诸家所引,58条可与诸家所引相互参正,其中159条不为历代《尚书》家引述。  相似文献   

6.
《列子》为魏晋时伪书已成公论,前辈学者多有论述,书中丰富的新词新义具有很高的语料价值,却还未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就从汉语词汇史的角度对《列子》中的词汇现象作一番阐述,或有补于汉语词汇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敦煌变文《庐山远公话》中“来”的多种用法,分析了“来”用作动词、助词、语气词的不同语法特点。特别指出一些人们熟悉的词语在《庐山远公话》一书中被赋予了新义,丰富了汉语词汇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广韵》语词训诂所反映的宋代新语词是近代汉语研究中一宗宝贵的资料,至今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笔者对37则宋代新语词进行详细的考察,发现多数新语词最早见于宋《广韵》,其中5则虽于《广韵》以前有所反映,但用例少,且流行范围窄,宋代出现新的用法,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新义。  相似文献   

9.
在词汇发展史上,外部原因是催生新词新义的重要力量,透过某个时代的新词新义,可以非常直观地感受到当时的社会变化。《洛阳伽蓝记》新词新义产生的主要外因有四个方面:一是门阀制度的影响;二是清谈风尚的影响;三是佛教的影响;四是生活习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唐摭言》是一部唐代笔记小说,保存了大量唐五代产生的新词新义.由于词典编纂时受到时代的局限,一些新词新义未能收录其中.发现、解释这些词语,对词典的编纂有补充促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由于语音变化、词义分化、音译外来词等原因,汉语中产生大量的同音词,使得词义分化等产生的同音词之间的用法和意义出现相近或交叉现象,这种现象会引起同音词的混用、误用。为促进语言的健康发展,可以从语言实际出发,通过定量分析对双音节形异、义近同音记号的误用问题进行考察,从双音节形异、义近同音词误用类型、原因出发,探索双音节形异义近同音词误用的倾向性规律。  相似文献   

12.
叠音颜色词是在单音颜色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两者的词义程度不同。以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为依托,从组合能力、形状特征、感情色彩表达方面对现代汉语中白、黑、红、黄、蓝、绿、灰、紫8个基本颜色词及相对应的叠音颜色词进行分析,比较两者的词义程度。  相似文献   

13.
联绵词是汉语中独有的特殊部类。由于其貌似现代汉语中的其他双音节词,成为初等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困点。教学中,基于现代联绵词的内涵,从现代联绵词的语义、语音和字形三个要素出发,并与其他双音节词展开辨析,即可归结出判定现代联绵词的有效方要。  相似文献   

14.
汉语双音节复合词构词语素的语序排列有语言“象似性”的作用。这种“象似性”背后存在的认知因素,主要包括:整体-局部、中心-边缘、因果、时间、利-害等。汉语双音节复合词构词语素的相对位置取决于所表达概念的状态的次序,正是“象似性”的体现,它反映了汉民族的认知特点。  相似文献   

15.
对学界所争论的偏正式双音复合词进行了界定,并采用定量统计法、描写法、归纳法等研究方法对影响偏正式双音复合词的构词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偏正式双音复合词的构词受到语音、语义、语法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语义因素的影响最大,其次为语音,再次为语法。  相似文献   

16.
汉语有表音的假借用字法和纯表音的连绵词,这使得外来词直接以音的形式进入汉语既有理据,也有现实可能,尤其是双音节外来词。双音节是现代汉语词汇构成的主要形式,它对外来词进入汉语产生了很大影响,双音节外来词也因此显现了其进入汉语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Temporal processing in dyslexi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temporal processing capabilities of 15 children with dyslexia versus 15 age-matched and 15 reading-matched controls in a word identification task were examined. The hypothesis underlying the present experiment was that word recognition would be inferior in children with dyslexia, relative to controls, when the task demanded the temporal integration (sequencing) of two-syllable words. Such a hypothesis must predict that one-syllable word recognition does not distinguish between these two populations and that these effects cannot be accounted for in terms of eye movement differences. To test this hypothesis, one- and two-syllable words displayed for 100, 300, and 3,000 msec were required to be identified. The results yielded evidence of decreased accuracy of word identification by the children with dyslexia in the two-syllable, 300-msec condition, as predicted. A second experiment was unable to uncover any differences in eye movement behaviors that could account for the effects observed in the first experiment. The results are discussed in terms of potential sequential processing deficits in individuals with dyslexia.  相似文献   

18.
从分析苏轼《江城子》下阕的用词造句的特点出发,本文提出典籍诗词英译中保持其语言的精炼及意境深远之风格的三种方法:一是尽量使用单音词代替双音词;二是用词能省则省;三是必要时使用模糊性表达。  相似文献   

19.
《尔雅》、《说》和《广雅》视謰语为“形容写貌”之词,从其收词及训释情况看,它们都是不可分割的双音节单纯词,为后世确定了联绵词的内涵和外延。但经籍传注却分训謰语,至颜师古注《汉书》达到极点,使联绵字研究误入歧途。  相似文献   

20.
词汇教学是古代汉语教学的关键,也是重点和难点。其中联绵词、重言词和复语由于构词和表义的特殊性,最容易造成误解。掌握这些词汇的特点和相关知识,有助于了解古今汉语的联系,更深刻地认识汉语,从而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