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南宋乾道二年(1166年)八月十七日温州发生历史上最大的水灾。此次水灾是台风暴雨所致,原本无疑义,然昊松弟先生认为不是因台风导致的大潮水,而是因温州沿海地震引发的海啸。对此说笔者不敢苟同,特将此次水灾的经过、损失、赈灾及影响作一考述,以还原历史真相。  相似文献   

2.
针对易洪川先生《笔顺规范化问题研究》一文中提出的"强调‘一个汉字只有一种写字笔顺’,确实不大合时宜;对于有多种写字笔顺的汉字应该而且可以多开门"两个观点的论据逐一提出质疑和商榷。  相似文献   

3.
北京图书馆现藏清翁同书原藏本<昌黎先生集>卷十一至卷十六是南宋孝宗年间闽刻本.此本刊刻年代在方崧卿<韩集举正>之后,朱熹<考异>之前,对考察韩文的流传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此本文字曾被朱熹大量采用,具有较高的版本价值.  相似文献   

4.
5.
6.
读了《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05年第2期)的《作文课就应该这么上———“描写景物”教学实录及评析》一文,感触颇深。原因之一,本人在建湖县2004年青年语文教师会课时,也是上的这一课,有幸获得第一名;原因之二是向高老师学到不少,但也有一些疑惑与高老师商榷。一、概念的归  相似文献   

7.
读了周振甫先生的《李商隐<锦瑟>诗初探》(见《山西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第三期),很受启发,但也有不同意见。从元好问到王士祯,对李商隐的作品和这首诗,不是摘句叹道:“独恨无人作郑笺”,就是明白指出:“一篇《锦瑟》解人难”。不过,越是难解,就越有人解。而周先生就把历来对这首诗的种种不同解释,归为五类,逐一论述,言简意赅。何者较胜,何者稍差,从比较中就可以看出。  相似文献   

8.
魏子云先生根据《金瓶梅》中的食事情况,认为该书是写的江南人生活习惯。本文作者不同意魏子云先生的观点,提出了一些例证,证明魏先生的观点难以成立。  相似文献   

9.
文章着重对冯其庸先生在《项羽不死于乌江考》及其附录《千百年来一座有名无实的九头山》一文中所称"误读"《史记》与以假乱真的实地考察两个方面进行商榷,兼质疑卞孝萱先生对冯文的评议,以期还原历史,以正视听,以正学风。  相似文献   

10.
估衡学术著作的标准之一,是看其是否具有新的理论视野和独到的研究方法,这也是判断其价值所在的一个尺度。读毕赵晓岚的《姜夔与南宋文化》(学苑出版社),为其丰赡的材料、审慎的考据、严谨的学理、敏锐的体悟所折服,更心仪其文学探索的视野和方法的双重转换,诞生姜夔研究的硕果。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就目前仍然存在于语感教学中的“玄虚论”,试图从语感现象的发现、认知心理学对语感生成机制的诠释及我国古代传统教学观念的理论反思三个方面加以分析,论证语感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语言心理现象。  相似文献   

12.
13.
对李秀成的评价,已争论一百多年了,虽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归纳起来,不外三种看法:一、认为李秀成是英雄:二、认为他是叛徒;三、认为他是犯了错误的英雄。我是持第二种看法的,所以对《学术论坛》1980年第一期上发表的《论李秀成》一文的某些观点颇不赞同。现谨择要商榷,并力求用李秀成自已所说的话来回答.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民航学院学报》八四年第二期发表了题为《民主、科学与法治》的文章。这篇文章就民主是目的抑或手段这一由来已久的问题,从相当宽泛的历史角度,十分坦率地论述了作者的观点。然而作者对于自己据以立论的历史资料却又不很慎重,以致于  相似文献   

15.
南宋文人对<文选>的评价趋于客观,能正确认识该总集的文学价值,并主动在文学创作中借鉴<文选>作品的创作模式.这与当时江西诗派和四灵诗派等诗歌流派的文学主张密不可分.同时说明人们回归理性之后,能客观看待<文选>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6.
17.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三章第二节。在获取信息之后,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对信息进行加工,信息的编程加工是利用计算机加工信息的三种类型之一。本课通过引入《象棋与麦粒》的故事,阐述了用编程实现信息加工的主要过程。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计算机加工信息的内在机制,同时也为学习选修模块“算法与程序设计”做好铺垫。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对太平天国运动最集中的论述是《中国记事》一,长期以来学术界对此却鲜有论及,这对于太平天国史研究和马克思主义研究来说都是一个亟等解决的问题。左焕奎先生以《中国记事》一中马克思的论述为导引,对已有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大胆提出质疑,但由于左焕奎先生对马克思的论述在理解上发生了偏差,导致了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有失偏颇。  相似文献   

19.
王富仁教授在《古老的回声》中对易安《声声慢》词有精彩的阐析,但其对词作情感基调的把握似有不够妥帖处。其一,他以"淡淡凉凉"把握该词的情感基调不够到位;其次,他认为该词叠字所表达的"心灵感受不具有任何的剧烈性",这也不够准确;第三,关于此词的悲情,他既言其"似在非在"、"若有若无"又说是"一点凄凉"、"半段愁绪"、"哭不出来"、"笑不出来",显然是有矛盾的。这种"旧诗新解",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易安的词心,该词所表现出来的应是一种沉痛的难以排遣的悲情。  相似文献   

20.
自从秦始皇创立皇帝制度以来,就彰显了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的特征。至明清时期,明太祖废宰相,雍正帝设立军机处,使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本文以宰相制度为线索,探究明朝废宰相的原因、内阁的弊端和清朝军机处的性质、设立原因以及明清君主专制带给中国社会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