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失落篇】 “我是一名中等生,老师把希望的眼神停留在优秀生身上,又把关注的目光都投给了差生,我们这些中等生真的受到了冷落,我们很孤独。每当老师把赞赏的目光投向优秀生的时候,我真羡慕他们;每当我望着老师耐心地和差生谈心,给差生讲题时,我真嫉妒他们!  相似文献   

2.
张琴 《黑龙江教育》2006,(10):45-46
有这样一则习作: 我渴望当个差生!也许有人会说我"发神经",但我的确是这样想的. 在班里,我是个中等生,在老师眼里,中等生可有可无.优秀生能为班级争光,老师对他们总是宠爱有加.为了不拖班级后腿,老师对差生也是悉心"照顾",而我们中等生一无所有!  相似文献   

3.
有这样一则习作:我渴望当个差生!也许有人会说我“发神经”,但我的确是这样想的。在班里,我是个中等生,在老师眼里,中等生可有可无。优秀生能为班级争光,老师对他们总是宠爱有加。为了不拖班级后腿,老师对差生也是悉心“照顾”,而我们中等生一无所有!在家里,因为我是中等生,爸妈常苦恼“:这孩子,就一个中等生,看来没多大出息,可放弃又不甘心。唉!”于是,他们为我准备了大量的习题集、辅导书,我每天做得头昏脑涨,可是功课却不见长进。我不想爸妈为我瞎操心,真想一下子就成为一个差生,可是……做差生容易但心不甘,做优秀生又能力有限。哎!进退…  相似文献   

4.
在课堂上,老师提出了问题,优等生往往会很快举手要求回答。这时候,马上让他们回答好不好呢?从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不好。因为优等生思维活跃,反应很快,而中等生和差生却不是这样。如果让优等生将答案很快和盘托出,一些刚开始思维的中等生的思路会马上被打断,一些差生也懒得思维了。这样就不利于培养中等生和差生的思维能力。如果慢一点儿让优等生回答,中等生和差生就有足够的时间思  相似文献   

5.
我们先看一学生的习作:《渴望做差生》(转引自K12社区论坛:教育论坛) “我真的恨自己是个中等生。老爸老妈总是这样说:‘这孩子不上不下的,考名牌大学没什么指望,放弃了又太可惜,真是烦人哪!’而老师更是忽略了我,鲜花样的微笑、阳光般的温暖都给了优等生,个别辅导的机会和一些鼓励性的话语又施舍给了差等生。  相似文献   

6.
<正>相信我们每个接受学校教育的人都知道,每个班都有"好生"、"差生",无论你身处何地。大部分老师都会在心里给自己的学生贴上标签,哪些学生是班里的"尖子生",哪些学生是班里的"中等生",还有,哪些学生是给班级拖后腿的"差生"……老师们对这些了如指掌。当然,差生与好生的待遇相差很多。一、差生与好生的区别待遇一般情况下,老师往往比较喜欢好学生,因为好学生听话认真,成绩好;而差生成绩不好,常惹麻烦,老师不容易接受。这是当今教育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7.
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老师可以随口叫出那些成绩好的同学的名字,甚至对那些差生我们也熟记在心,但却往往记不住那些成绩中等、表现中等的同学。一个学期过去了,老师甚至跟他们中的某个人没说过一句话。在教学工作中,我们给予了成绩优异较多的关注和指导,对差生也总是苦口婆心地劝诫,而那些中等生就像是被人遗忘的角落,因为他们是让老师放心的一个群体。他们上课认真听讲,作业也能按时按量地完成,平时也还遵守学校各项制度。正因为这样。教师往往很少关注他们。而把精力放到成绩优异和表现差的学生身上,忽略了中等生对爱和关注的渴求。我曾无意间听到过一个学生这么说:我有时真的宁愿做一个调皮的差生,这样我就能得到老师的关怀和爱护。是啊,其实他们也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哪怕只是一个关切的目光,半句暖心的话语。  相似文献   

8.
几年的从教生涯,我渐渐发现了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现象:容易退学或者出现问题的学生,几乎没有一个是差生,也几乎没有一个是优生,都是平时认认真真、不声不响、班主任最省心的中等生。在与老师谈心过程中动不动就爱哭鼻子的也是中等生,只要心灵的闸门稍稍开启一下,他们的眼泪就像断了线的珍珠似的刷刷地流下来,似乎心里的苦水早已满得装不下了。每当此时,我的心就震颤不已,也惊愕不已,我开始思考:为什么明显的心理问题往往发生在平时看起来毫无问题的中等生身上?这难道是偶然吗?  相似文献   

9.
我是差生     
我叫林子健,是个差生。我今年四年级,坐在教室最后一排的角落里。那是我一个人的角落。老师在教室里溜达,从来走不到我身边。她心情好的时候,会远远地对我说:“林子缝,不会做题就抄课文好了。”  相似文献   

10.
渴望做差生     
我现在有一个强烈的愿望,那就是做一名差生。幸亏没人知道我的这个想法,不然,肯定要说我发神经了。我不会怪他们这么说,因为正常人都应该是希望自己学好上进的。不过,我是真的想做一名差生,原因简单得离奇———想让老师注意我。从一年级到现在,我一直做着平凡的中等生。  相似文献   

11.
编者的话:大家有没有发现,在学校办公室闲聊时,我们常把优生差生挂在嘴边,而很少提起那些并不起眼的中等生。难道为数众多的中等生成了班级的“配角”了吗?来看看两位班主任老师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我是中等生     
《少年儿童研究》2010,(7):20-22
尖子生受人瞩目,总是被表扬和赞美簇拥着。差生让人头疼,但老师反倒倾注了更多的关注,努力发掘他们的闪光亮。而人数最多的中等生,却常常被忽视。很多人认为他们是:不能带动大家进步,也不会拖全班的后腿;既缺乏精彩表现,也不会惹出大祸;学习成绩很难冲到前面,但也不至落到后面…… 真是这样吗?还是听听中等生自己的诉说吧。  相似文献   

13.
所谓中等生,是泛指在优生与差生之间的那些学生,没有确切的内涵和外延,它和优生与差生的边界是模糊的,具有易分化的特点c在中等生身上,同样存在优等生所具有的潜能,甚至在某些方面有超常的优势,只是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他们在某个时期某种条件下处于中等状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研究中等生的心理特点和思维规律,因材施教,促进他们向优生转化,防止他们分化为差生。R有这样才能做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针对中等生的心理及思维持#,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促进中等生素质的提高。一、为中等生创遍进步的氛围渴求进步的心理是中等生…  相似文献   

14.
正长期以来,我在班级工作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偏爱少数优等生,重视差生,而不管不问中等生的陋习,这甚至成为我在教育教学中的一种惯性和惰性。当我意识到自己的这种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教育观念时,我开始反思,开始关注这群隐形的中等生,试着走近他们,帮助他们,让他们不再被隐形,在阳光下重拾信心。一、要关注的,给机会老师也许没法做到让所有的学生都成为最受欢迎的人,但我们应努力找到方法,保证没有一个学生  相似文献   

15.
渴望做差生     
我现在有一个强烈的愿望。那就是做一名差生。幸亏没人知道我的这个想法,不然,肯定要说我发神经了。我不会怪他们这么说,因为正常人都是希望自己好学上进的。不过,我是真的想做一名差生,原因简单得离奇——想让老师注意我。从一年级到现在,我一直做着平凡的中等生,做尖子生这辈子恐怕是没希望了,智力有限,还不肯整日泡在书本作业  相似文献   

16.
包国庆 《江西教育》2001,(3):15-16,19
如何使非一流的群体转化为先进班级 ?这是我坐在广州的“中小学继续教育培训课程”授课过程中与学员讨论的问题。听课的班主任在课堂上发言:“一个班级好坏,其实就是转化‘差生’,差生转化了,这个班级也就成功了”。任课老师说:“如果把全班成绩最差的那几个同学拉上来了,这个班的整体成绩也就提上来了”。看来,这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对此,控制论的教育理论有一套独立的应用方框图的动态直观研究法,下面作些介绍请老师们指教。本文拟分三部分讨论:一、怎么看待差生 ?二、差生的形成过程;三、差生的教育观;四、差生转…  相似文献   

17.
韦世万 《贵州教育》2013,(12):10-12
对于一个班级的学生来说,很多老师对“优生”总是印象深刻、倍加关照,对“差生”也了如指掌,且有“恨铁不成钢”之感。然而,他们却忽视了这样一群学生:他们缺乏主见、缺乏学习和活动的热情、缺乏竞争的意识和勇气,思想、纪律、学习表现既不“突出”,也不落后,他们往往占据学生中的大多数。这就是老师眼中所谓的“中等生”。由于教师的忽视,“中等生”教育便成了“被遗忘的角落”。  相似文献   

18.
在学校中,尖子生学习优异,能够为班级增光添彩,给老师带来光环,因此老师们视之若掌上明珠,精心呵护培养,多给他们开小灶;后进生则是“麻烦制造者”,调皮捣蛋惹是生非,给老师、班级脸上抹黑带来不良影响,故老师常重拳出击进行差生转化,对他们严格要求严加管教。所以在日常教育教学中,许多老师、班主任都采取“抓两头,促中间”的作法,即通过培养尖子生和抑制转化后进生来触动、促进中等生,以带动整个班级的发展。事实证明,抓两头并不能促中间,只会害中间,甚至毁了整个班级,带来灾难性后果。我们的老师、班主任更应该关注中等生。首先,“抓两头…  相似文献   

19.
在每一个班集体中,除了“优生”和“差生”,其余的就是中等生。笔者认为,中等生群体是不容忽视的,他们往往有如下特点:  相似文献   

20.
在学校中,尖子生学习优异,能够为班级增光添彩,给老师带来光环,因此老师们视之若掌上明珠,精心呵护培养,多给他们开小灶。而后进生则是“麻烦制造者”,调皮捣蛋惹是生非,给老师、班级脸上抹黑带来不良影响,故老师常重拳出击进行差生转化,对他们严加管教。所以在日常教育教学中,许多老师、班主任都采取“抓两头、促中间”的做法,即通过培养尖子生和抑制转化后进生来触动、促进中等生,以带动整个班级的发展。事实证明,抓两头并不能促中间,只会害中间,甚至毁了整个班级,带来灾难性后果。我们的老师、班主任更应该关注中等生。首先“,抓两头促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