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每一位生理、心理有缺陷的孩子,都是一位天使,他们可能某方面能力比正常孩子稍逊了一些,但有可能在其他方面他们是天才。我们绝不能歧视,态度上像对待平常孩子一样对待他们,同时还要比对待其他孩子更要有真心,有耐心,有细心,有责任心。关爱特别学生,让他们的心田多一缕阳光。为师者从不会舍弃任何一个学生。让我们去感化每一个学生,用博爱正直的胸怀灌输给学生信心和力量。这是对他们的人生负责,是对他们的家庭负责,是对我们从事的教育事业负责,更是对我们的社会、对我们的国家尽责。  相似文献   

2.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北京发布,这是由国内高校近百位专家成立的历时三年的课题.研究提出教学不能只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了学生能力的锻炼与提升;教育不能只看重分数而忽视了学生身体健康与健全人格的塑造;教育不能只关注课堂教学而缺乏与社会的联结.心理课堂是通过在玩中发挥孩子的建设性想象力,培养孩子组织能力、沟通能力、领导能力、表达能力、亲和力的学科.文章首先分析了不会玩的孩子的特点,接着阐明玩的教育意义及给孩子成长带来的力量,最后分享如何陪伴孩子玩.希望孩子能在玩中找到成长的力量.  相似文献   

3.
最好的教育是不留痕迹的,我们今天的老师不只是引领者,而是要给学生一个舞台。教育就是让每个孩子找到他的位置,而一切能力在活动中形成。开展"责任与我们同行"的主题班会,旨在通过本次班会活动,帮助同学们认识自己的不良行为并改正,增强责任感,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集体负责,对社会负责,让同学们更好更深入地了解"做有责任感的人"的内涵。通过活动给予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养成良好习惯,最好的教育是不留痕迹的。  相似文献   

4.
在人们的印象中,贪玩的孩子似乎都不是好学生,但到了南京弘光中学这里,"惯例"被打破了——不爱玩不会玩的学生,有门课肯定要"挂红灯".该中学的初一、初二学生多了门新课程——乡土文化课.在两本教材引导下,学生们一年至少要玩20个景点.家长们将其戏称为"玩学".笔者觉得将其称为"游学"更合适.  相似文献   

5.
声音     
<正>书法教学中难免遇到各种困惑。每当这时,我都会打开自己的书法教学"百宝匣"——《江苏教育》(书法教育)。2017年12期张玲珑老师文章《艺术性:小学书法教学之根》尤其能引起我的共鸣。作者认为,小学书法教学要体现艺术性,可以从好玩、好看、有文化三方面进行实践,尤其是"好玩"凸显了孩子的心理需求;"玩方法、玩形式、玩作品、玩评价、玩个性"则从具体操作层面又为我们一线教师提供  相似文献   

6.
这是我教育生涯中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起因是班上一位同学因为科任老师拖课而引发的争执。我教育这位学生时,被动地阅读了《上帝为谁流泪》一文,从而生发出很多感触:身为教师,我们应该学会解读儿童语言的"密码"。在教育学生时,时刻记住——先让孩子学会做人。孩子的学习态度比获得知识更重要,尊重是双方的,要想赢得别人的尊重,首先得尊重别人。别再让上帝为人类的不会思考而哭泣了,站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们,让我们从自身做起,努力做一个会思考的教师,争取教出更多会思考的学生,别让上帝为我们的孩子而流泪了。  相似文献   

7.
<正>在很多人看来,玩和学习一直是对立的,多玩一定会伤到学习。或许我们更应该模糊两者的边界,因为一种有目标、更专注的"玩"也是重要的学习手段。经常在不同的场合听到同样一句话":孩子,别玩了,赶紧去学习!"不论是教师还是家长,总是希望孩子把时间都用在学习上,少玩多学。在这里,学习与玩是对立的,玩多了就会伤到学习,而学习是学生不可动摇的终极任务,那么玩就成了洪水猛兽。从古至今,在我们的教育传统中,一旦孩子不学习,跑去玩了,大人  相似文献   

8.
在教育领域,特别是在我们教育一线,领导经常要求我们要"爱生如子".是啊,只有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看待,我们才会用一种平常的心态去从方方面面教育好学生,而不会仅仅因为每年的统考而只抓教学,从而忽视了学生其他方面的教育. 如何让学生更有礼貌、更讲道理、更为他人着想呢?  相似文献   

9.
正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提出了"愉快教学"的思想。应该说,这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教育思想。当我们把快乐引入英语课堂时,教师不会因反复强调相同知识点而怒发冲冠,学生也不会为屡记屡忘而苦恼。愉快的心情能让学习来得更容易、更自然,效果更好。要做到寓"愉快教育"于英语课堂中,我们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0.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信息技术课程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于是,“想不想玩?”“会不会玩?怎样玩?”“让我们一起来玩!”等频频出现在我的课堂教学中,一切从“玩”出发,“玩”即学习,更能呵护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让他们不断闪烁出创新的火花。  相似文献   

11.
近段时间,BBC的纪录片《我们的孩子够强吗?》引起了中英两国民众对教育的广泛讨论,相互之间各有所得。几天前,连习近平主席也专门谈论起这奇妙的"化学反应":英国民众认识到严师出高徒的积极效果,中国民众认识到张弛有度在子女成长中的重要作用。习近平主席还特别加了一句:中国孩子玩得太少了,要让他们多玩一玩。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社会文化,对"玩"从来就是戒备心十足,认为"玩"会让人丧失志气,爱玩的人成不了大业,特别是对于那些正在读书的中小学生们,要想玩,一定会受到家长和老师的限制。爱玩的学生"形象"不好,"名声"也不正,常常被一些人说成是"傻"玩、贪玩,不会有大出息,所以,人们又把苦读书,埋头学习、老实听话作为榜样去教育学生。在实施新课程、落实《课改纲要》的过程中,北安小学开发了"聪明玩"这个校本课程,把"玩"作为  相似文献   

13.
不会玩耍,聪明的孩子也变傻!《科技日报》报道,现实生活中,父母和老师总是认为"孩子一玩心就野了",所以就不让孩子随便玩。但有关专家指出,玩对孩子的成长大有益处,因此,父母应帮孩子安排好游戏时间,和孩子一起制订玩的计划。  相似文献   

14.
健新 《父母必读》2013,(8):34-34
沙子是孩子的最爱,在沙滩或沙坑里摸爬滚打,孩子玩上半天也不会烦。注意安全,不要让孩子受伤,就可以让他痛痛快快地玩了。孩子天生就爱亲近沙子,不要因为怕脏而不让他玩。为了让孩子能痛痛快快地玩,而且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我们要帮他们先把隐患给解除了。  相似文献   

15.
贴近孩子     
孩子就是孩子,不要把孩子看得多能耐。你会发现,在孩子眼里,汽车司机要比汽车大王伟大得多。数学老师要比数学家更有智慧。 有的老师教育学生:努力读书,好为了将来。但是你可知道,任何一个孩子都不会对10年后的事感兴趣。因而与其告诉他“读书是为了将来”,不如对他讲:老师和同学都喜欢好学生。 有位老师对一个三年级写作较好的学生期望是:长大后当文学家,并给他看一些《红与黑》、《战争与和平》之类的名著。可想而知,当孩子在读  相似文献   

16.
现在我们知道的"赏识教育"作为一个完整的教育理念是在周弘的《赏识你的孩子——一个父亲对素质教育的感悟》一书中首次提出的。周弘认为,所谓"赏识教育",无非是要看得起自己的孩子,从生命的角度来看待孩子,激发孩子对生命的热爱和人生价值的不懈追求。其实准确地说,赏识教育,即"赏识——成功教育",它就是教孩子说话走路的教育,孩子学说话,说得再差,再迟,我们会说"贵人迟语",父母从不会抱怨,只会不断鼓励赞赏;孩子学走路摔跤再多,父母从不会嘲笑他,只会坚持不懈地帮助他,结果每个正常的孩子都学会了说话走路。"赏识——成功教育"就是父母本能地使用过,又无意中忘却的方法,赏识的实质是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成功的实质是不怕失败,孩子第一千次摔倒了,做父母的要坚信他能一千零一次地站起来。  相似文献   

17.
往往越细小的地方,越能显现教育的品质。从这个角度来说,孩子的玩,决不是一个可以忽视的小问题。今天,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到教育的系统性与完整性。教育,不仅仅是发生在课堂里,也不仅仅是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学校生活的全过程、学生生活的全部,都是教育必须关注的。那些健康的、活泼的游戏,应该成为孩子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当很多人不无忧虑地发现,今天的孩子越来越不敏感,对自然的好奇心在减弱,在优裕的生活环境中变得没有了创造性。这时候,我们是否意识到,除了要教会孩子"学"以外,教孩子"玩",同样富有深意。儿童节到了,借助"儿童游戏"这个话题,表达编者对学生成长的深切关怀。  相似文献   

18.
吴映红 《中国德育》2013,(17):74-77
一到课间,孩子们就会跑到操场上疯玩。玩,是孩子的天性。但是怎么玩,既能玩出平安,又能玩出幸福呢?儿童精神分析学家克莱因说:"儿童的内心深处更具有原始的东西,必须要在自由的空间和活动中表达出来,这就是游戏。通过游戏,我们能够发现孩子内心深处压抑着的体验和感受,而且我们可能给予儿童的成长发展以根本影响。"于是,以"心理小游戏"为内容的"阳光操场活动"就这样产生了。动员:从"一封信"开始"心动不如行动"。基于孩子是学校的学生,更是家庭的孩子,为了让家长也  相似文献   

19.
《中华家教》2014,(Z1):130
1984年6月,《学与玩》正式创刊。30年来,《学与玩》以"玩中长智、学玩结合、动手动脑、学习创造"为宗旨,致力于儿童素质的全面提升。今天,《学与玩》已成为陪伴一代人快乐成长的、深受广大少年儿童喜爱的优秀读物。30年,我们在成长,读者也在成长。30年前,您还是个孩子,30年后,您或许已为人父母;30年前,《学与玩》或许陪伴您度过了愉快的儿童时光,30年后,《学与玩》或许正陪伴您的孩子快乐地成长。值此《学与玩》创刊30周年之际,我们怀着感恩之心,迫切地寻找与《学  相似文献   

20.
正小学生是未成年人,也是成长中的人,对自己的不良行为导致的后果一般都是由监护人来承担责任,也就是说,学生本人可以不直接负责任。但是教师如果能根据学生出现不良行为的具体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负责"教育,学生不良行为的转变将会取得明显效果。一、教育孩子对自己的过激行为"负责"【案例】数学期中考试快到考试结束时间,小荣最后一道解决问题的题目不会做,他想到要是这题做不出,可能不上80分,考不到80分以上,他的爸爸是会惩罚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