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论述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教学目标的变革来强调英语阅读的重要性.详细介绍了朗读和默读两种阅读方法,并强调精读和泛读的重要性.另外讲述通过阅读来提高其他能力的技巧.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阅读,全面提高英语能力.  相似文献   

2.
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中对阅读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在义务教育初中英语的基础上,巩固、扩大学生的基础知识,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并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自学能力,为继续学习、运用英语切实打好基础。” 阅读从形式上可分为朗读和默读,从实质内容讲可分为精读和泛读,且不谈精读和泛读的区别和联系,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阅读丰富学生的词汇量,提高理解能力的一个关键点。鉴于此,本文就学生状况和如何培养阅读能力谈几点看…  相似文献   

3.
中专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强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听和译的能力,以及初步的写和说的能力。因此阅读在英语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阅读从课程设置上可分为:精读、泛读、快速阅读,在实践形式上有朗读与默读之分。 朗读与默读 朗读能使读者形成正确的语感,即然朗读是阅读的一种形式,那么首先眼睛必须准确捕捉文字信号、并注意其拼写发音及整个句子的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发出的语音,对大脑产生刺激,久而久之就会逐渐形成一种条件反射,而这种条件反射便是语感,朗读越多,语感就越强。 朗读有助于记忆单词,朗读是一种眼、脑及发音器官行用的实践,通过熟读记生词,是运动记忆过  相似文献   

4.
作者根据多年语文教学的实践经验总结出几种如何培养、提高五年制高职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的方法。发现以效果的正面刺激、把握好阅读时张与驰的关系、让学生做阅读后的横向联系等方法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另外,让学生掌握几种基本的阅读方式:泛读与精读、快读与慢读、跳读与全读、朗读与默读,这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5.
阮立新 《考试周刊》2011,(86):133-134
听、说、读、写是英语的四个基本技能,其中读的技能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朗读、默读、精读、泛读等,而朗读是读技能的重要部分。朗读是把声音形象表露在嘴上,形成一定节奏和旋律。学习英语最终的目的就是熟练地运用它来进行交际,而充分地进行朗读是改善与提高交际能力的关键所在,所以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是提高英语教学水平的一条有效途径。我就朗读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6.
<正>英语对于我国学生来说,是一种区别于母语的第二语言。听、说、读、写四个基本技能的集中学习是把握第二语言的关键。而读是英语学习的重中之重。读技能的形式多种多样,如朗读、默读、精读、泛读等。朗读是一种集声音、形象和语感为一体的形成具有一定节奏和旋律的阅读技能。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于熟练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充分的朗读有利于英语学习能力的提高,有利于英语交际能力的发展。因此加强朗读的训练,充分发挥朗读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是学生提高英语整  相似文献   

7.
提高阅读能力就是指提高泛读能力。阅读有精读和泛读两种形式。精读是分析性阅读 (如课文阅读 ) ,培养理解和表达的准确与熟练。阅读量少而精 ,要求严 ,速度慢 ,通过“质”去学习英语 ;泛读是综合性阅读 (如课外阅读 ) ,是基本上不分析词汇和语法现象 ,直接了解材料大意获取信息的快速阅读。阅读面广而博 ,要求低 ,速度快 ,通过“量”去提高英语水平。在实际生活中的精读机会很少 ,绝大多数是泛读。因此 ,“只有具备泛读能力的人 ,才可以说具备阅读能力。”如果平时只顾精读而忽视泛读 ,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很难见效。  阅读要理解材料的层次…  相似文献   

8.
“精读”是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一种阅读方法。通过范读、引读、默读、轮读、诵读、分角色读、配乐朗读等多种形式的读,进行再造性想象,寓分析于阅读中。在理解的基础上阅读,通过阅读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在中小学汉语教学工作中,汉语阅读能力的提高有其必要性,因为它直接影响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而提高阅读能力的主要方法是朗读、默读、精读、泛读的相互交叉,混合使用.  相似文献   

10.
刘方方 《文教资料》2006,(27):100-101
培养文言文语感,需要在阅读上下功夫,本文通过对默读、朗读、精读、泛读几种阅读方式在文言文学习中的运用的阐述,来说明在文言文学习的不同阶段合理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对培养文言文语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阅读课中精读、泛读(包括快读)特点及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提出在英语教学中运用精读、泛读结合的方法,提高英语阅读的速度和效率。培养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正> 在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训练中,成年人要侧重于读和写。而读是写的基础,是学习和工作的必备能力。所以,对成年人进行读的训练是十分重要的。抓住课堂进行训练,是提高学员读的能力的重要途径。读的训练可通过默读、朗读和背诵进行。(一)默读: 默读是不出声的读,是成年人主要的阅读形式,也是在学习、工作中运用得最为广泛的语文能力。默读一般适用于课外预习和课堂上认读  相似文献   

13.
读书有精读,略读、速读。从教学上说,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从学生实益上说,精读是准备、是基础,略读是应用,速读是提高。精读,就是精心的阅读。它有三个突出的特点:自读、细读、深思。精读作为教学的主体,具有阅读心理和作用上的意义。学生读好一篇文章,大体要经过三个阶段;一、概览(初读);二、深究(精读);三、融会贯通(有感情朗读)。而精读则是经历思考、理解、记忆、消化这几个有价值的心理过程。通过精读训练,为朗读、默读、背诵打好基础,也为略读、速读打好基础。为学生今后读多一些、长一些、深一些的文章作准备。精读对于学习语言、发展思维、思想教育、良好读书习惯的培养都有很大的作用。精读应采用什么形式?大声朗读,象齐读、分组读、分合读等,受到了声音要大,速度要齐、快的牵制,显然不利于思考、记忆、消化。如果采用默读呢?则又容易出现粗泛、马虎的毛病。有些教师采用轻声慢读的形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轻声,不  相似文献   

14.
培养小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也是小学“读、写、算”三大基本训练的首要项目。阅读有两种基本方式:朗读和默读。默读技能是在儿童初步掌握了朗读技能的基础上,通过训练而发展的。从应用的角度看,默读比朗读更广泛。平常我们所说的阅读能力,主要指的是默读能力。那么,学生掌握默读技能,形成阅读能力和标志是什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不仅提出了理解、记忆方面的要求,对阅读速度也有明确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达到的。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一步一步提高。课内精读和课外泛读都很重要。只强调精读课本。不进行课外泛读,就无法扩大知识面.无法提高阅读速度.就只能是逐词逐句爬行式的阅读:而不重视精读课本.一味强词课外泛读,势必造成基础不实。对所读材料理解不透的后果。因此,必须在精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一定量的课外泛读。此外,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对于培养阅读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优化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就是优化阅读教与学的方法 ,实施课文整体教学 ,精读 ,泛读和课外自读相结合 ,从量和质两方面促进高中生阅读能力的形成 ,实现培养有独立阅读能力的人 ( An independantreader)的教学目标 ,从而全面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全面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优化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就是优化阅读教与学的方法,实施课文整体教学、精读、泛读和课外自读相结合,从量和质两个方面促进高中学阅读能力的形成,实现培养有独立阅读能力的人(An independant reader)的教学目标,从而全面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和数学水平,全面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读可以分为朗读和默读两种方式,朗读的过程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在具体的读的过程中的语音、语调、语速等能力,让学生在丰富的朗读过程中,培养对语言的强烈的感知能力;而默读则能够促使学生在具体的阅读实践中,快速搜集和整理信息,筛选和判断出关键信息,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手段。阅读是音乐学习的最基本的环节。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中,如何有效地开展阅读教学的策略,是重点讨论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朗读作为一种口语能力,是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中的最基本技能,对提高阅读能力有很大的影响。下面就中专教学中的朗读与阅读谈几点自己的认识。一、朗读与阅读密切相关会阅读首先要学会朗读。阅读是一种默读,尽管阅读的文字是无声的,但它在默读者心中是有声的。默读能力要通过朗读来提高。朗读是把声音形象地表露在嘴上,形成一定的节奏和旋律,视觉听觉要统一协调,使声音和文字建立直接联系。朗读有助于培养语感和建立语音。朗读流畅的学生不仅语速快,反应也敏捷,其思维速度基本上可与读速同步。所以朗读能够提高读速。二、充…  相似文献   

20.
语言能力是综合性的,是听、说、读、写、译各项技能的综合运用。在专业英语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主要的教学目标之一。本文从有声朗读和快速默读相结合,语法分析和语法忽略相结合,表层理解和深层理解相结合,阅读速度和理解程度相结合,生词猜测和借助词典相结合等五个方面阐述英语教学中提高阅读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