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问:听老师讲课,都说学理论重要。可我一埋头写稿就把理论学习扔在一边,该怎么办? 答:这恐怕还是对学理论的重要性缺乏认识。要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使自己不断进步,需要从多方面加强学习。记者应该精通马列主义,至少要熟悉它。应该读读政治经济学,懂得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封建主义、资本主义?不懂这些,就难以搞清方向问题。要学点哲学,区别形而上学和辩证法!还应该懂得中国历史、地理等等。问:既然学理论这么重要,你开始学写作时是怎样抓紧理论学习的? 答:回想我初学写作时,理论水平低得好笑。我那时不懂哲学,也不晓得什么叫辩证法。记得有一次,我给《山西日报》投寄一篇采写左权县城关供销社收购员尹太富的稿子,编辑同志很快来信,说这篇通  相似文献   

2.
我干新闻评论员的年头不多,但深感这是件费力不讨好的差事。不易写且不说;你好容易把吃奶的劲都使上抠出一篇社论,原是希望有人“溜一眼”。但你一问,十个必有五双说压根不看。你问十回,十回如此。有时我真想扇自己一记耳光:“咱这是瞎忙什么?”当然话不能说绝,少,毕竟还有。五年中我仅遇到一位自称是爱看社论的读者,很想引为知音。但两分钟后,始觉是我自作多情。他说,他之所以爱看,是因为他的工作是给领导写讲稿或者写总结材料之类。社论的话,既现成,又合  相似文献   

3.
我是1990年认识董志智同志的。当时我任中共黎城县委书记,他是《山西日报》驻长治记者站站长。此后,我又先后到市人大、长子县委和市委工作,他调到长治日报社任社长。近十年来,由于工作关系,我和董志智同志始终保持着经常的接触,他那种忠于事业,拼命工作,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曾写过一首诗,其中两句是:“专心劳书墨,甘苦皆是情”。这,正是他敬业精神的写照,也是他人格魅力的体现。 (一) 董志智同志早在中学时代就加入了中国共产  相似文献   

4.
写杂文应该注意什么问题?怎样才能写好杂文? 夏衍同志给《杂文报》写了一篇小文章《杂文三忌》(《人民日报》也转载了),他认为写杂文忌三点:一忌教条八股,二忌“怕”字,三忌冗长。他从“忌”的角度讲了杂文写作应该注意的问题。我今天从“贵”的角度讲。杂文“贵”在哪里? 我先念唐弢同志的一封信。二十年前,我在中央高级党校理论班学习,当时唐弢同志也住在中央党校编教材。我就把自己写的几十篇杂文剪报交给他,请他看看,提提意见。唐弢同志挺认真,看后写了封信给我。那时我三十出头,勉强可以算个青年。唐弢同志是老前辈了,他专门写了这封信,体现了他对青年作者的关怀和帮助。这封信中这样写道: ……今晚灯下,把全部剪报读了一过,其中有好些篇,报上发表时我就读过的,而且至今还留有  相似文献   

5.
我学写稿     
我是一名医务工作者,有一次在公共场所看到有些人不讲卫生,觉得应该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介绍给大家。夜里,我下了很大决心,想写篇文章讲讲卫生知识,结果花了几天功夫,稿子仍然写的不象样,病句,错别字太多。宣传科的同志看了稿子后,细心修改,当面讲消息、通讯、杂谈的写作方法。宣传科长拿出《新闻爱好者》《河南石油报通讯》给我看,让我多观察,勤动脑,多动手,深入采访,心里想什么写什么,诸如好人好事,模范人物事迹。在日常工作中,我边工作边观察,夜深人  相似文献   

6.
因为自己还没有一本作品结集,所以总觉得没有资格为别人的文集写序。至于为一位尚未谋面的作者写序,更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 今天我竞然破了例,而且决定写完以后,一定要赶在今晚作者出国之前把它送上门去,并希望能有机会促膝倾谈一番,是因为通过他的作品,看到他在新闻写作中所追求的,竟和我那么一致。庄子说过:“空谷闻跫音则喜。”对我来说,则不仅是喜,更重要的是思。 我一直在思索:新闻作品最重要的是什么?最难达到的是什么?总结几十年走过的新闻道路,我终于抽象出来两个字:感染。十多年前,一位普普通通的读者给我写信说:“生活感染了你,你又通过自己的笔感染了读者。”我一直惊讶这样一位并没有研究过任何新闻学的小学教师,何以能把新闻作  相似文献   

7.
来回几次我终于明白,书是可以这样出的:不用自己投稿到出版社,然后望穿秋水地等啊等,而是有人主动来约稿,人家叫你写什么你就写什么,写好给钱。  相似文献   

8.
邓拓写《燕山夜话》的题外话邓拓同志离开报社到北京市委工作以后,报社编委会决定,理论部的工作还请他代管一个时期,负责审阅理论版的文章,所以我还经常到他家去,送交稿件,汇报情况,请求指示;又加我们长期相处,建立了友谊,常常想念他,我总是找机会同他去谈心。有一次他问我:“我在北京晚报上写的《燕山夜话》你看了吗?有什么意见,听到什么反映?”当时我正想请他为本报多写点理论文章,所以就借这个题目闲谈起来。老实说,他当时已发表的《燕山夜话》,我是看了些,但是兴趣不大。为什么呢?因为我当时对  相似文献   

9.
约稿持久战     
1943年,约翰逊创办了《黑人文摘》,他准备为扩大发行而做一些宣传,最后决定组织一系列“假如我是黑人”的文章。请白人把自己摆在黑人的地位上,严肃地来看这个问题,考虑他假如处于这个社会地位上会实实在在做些什么事情。他觉得请罗斯福总统夫人埃莉诺来写这样一篇文章最好不过了,于是便给她写了一封信。  相似文献   

10.
巴金在晚年写的回忆性文章中曾特别指出:"我一直被认为是作家,但我也搞过较长时期的编辑工作."[1]与巴金相知甚深的作家萧乾也回忆说:"谈巴金而不谈他惨淡经营的文学出版事业,那是极不完整的.如果编巴金的<言行录>,那么那十四卷以及他以后写的作品,是他的‘言',他主持的文学出版工作则是他主要的‘行'.因为巴金是这样一位作家:他不仅自己写,自己译,也要促使别人写和译;而且为了给旁人创造写译的机会和便利,他可以少写,甚至不写."  相似文献   

11.
曹鹏 《新闻记者》2007,(5):27-28
四月初在著名书法家王乃壮府上,蒙老先生青眼相加主动提出要给我写幅字,让我说写什么内容,我说那就写一副对联吧。“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是李大钊写过的名联,新闻史上都要记一笔的。  相似文献   

12.
1990年11月,我报名参加了1991年的军报新闻函授。每次教材一到手后,我都细细地读上好几遍,边读、边看、边写、边想、边领悟。“成才之路”、“成才足迹”、“通讯员园地”等栏目,时时用名人的话来激励自己,鞭策自己。渐渐地,我通过学习,弄清了什么是新闻的5个要素,怎样选好新闻的角度,怎样写好新闻题材,怎样写好通讯、消息。慢慢地,我开始尝试写一些新闻。由于有一定的基础和新闻知识,所以,我自己写的第一篇新闻稿件“一弹四中”,在《人民军队》头版头条刊用。当我拿起第一份散发着墨香的新闻稿件时,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热泪。…  相似文献   

13.
小陈同志: 你多次的来信来稿都收到了,因为外出采访一直没有给你回信。记得你在一封信中写道:“我相信我不是失败者。”这话说的对,有志气,我也有同感。 34年前,我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农村青年。天阴下雨,不能下地,就学写稿,想当山西日报通讯员。但不知怎么个学法,就给编辑写信询问。信封上的“编辑同志收”写得歪歪扭扭,把辑字错写为“缉”。我家住在离县城40多里的一个深山沟,信是托人捎进城里的。半个多  相似文献   

14.
山西日报领导写群众专栏好山西日报与省委组织部合办《领导笔下的群众》常设专栏,9月16日在一版头条位置刊出两篇写群众的文章:一篇是晋中地委宣传部长刘巩写的文章,讲的是1938年参加革命的老党员郭任之老人,离休10年来自愿为社会作贡献的故事。一篇是太谷县...  相似文献   

15.
我的处女作     
我的处女作杨修德那是1986年夏末。我最敬爱的徐甲上老师因心肌梗塞突发,正给几个差生补课,忽然就倒在讲台上,再没能起来。我噙着泪写了一篇通讯。第一次写新闻稿,全不懂得什么章法,只是把恩师的感人事迹罗列出来。而且,还是以记者现场采访的口吻写的。但自己却...  相似文献   

16.
要说这个世界还存在什么没有限制的事的话,恐怕也只剩下想了。“精鹜八报,乙游万仞。”“我才知多少,将与风云而骈驱”。你尽可以海阔天空地想吧,随心所欲。这不,话刚说到这,我便想起一档子事来:给自己写本书,给通讯员写本书。 这不是做白日梦吧? 我到设计院那年,领导说:“给咱做个通讯员吧。”我二话没说就答应了。心想:不就是写稿吗,小菜一碟。可是一轮到见真“章”的时候,便糊涂了,写出的东西说是通讯不是通讯,说是散文不是散文,非驴非马,投出去犹如石沉大海。无奈,只好找书来读。什么《新闻写作知识》,什么《新闻采访学》,什么《我怎样做记者》……书就读了不少,就是不顶用。 这是怎么回事呢?我去请教一位老通讯员。他说:“写报道嘛,主要靠实践,吃透两头,多跑、多记、多写、多练。”你还别说,他这招还真灵,第二年我便发了38篇稿件,名列陕西电力系统通讯员榜首。 那么,大多数通讯员为什么都觉得新闻书籍读了不解渴,学了用不上呢?我经过多年的思考终于悟出了一个道理:新闻采访和写作是一实践性很强的学问,仅  相似文献   

17.
爸爸     
许久以来,略知我家世的好多朋友总对我说:“你应该写一写你的爸爸。他们从各种渠道知道我爸爸杜子孚(有时也写为子甫)是位抗日烈士,曾做过地委书记,牺牲在战场上,很悲壮,特别是二零零二年爸爸牺牲六十周年的时候,我有一种冲动;要写点什么纪念他,在自己心中,在家人心中,为爸爸建一座碑。  相似文献   

18.
童兵老师     
童兵,46岁.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1988年5月,他顺利地通过了题为《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奠基人》的论文答辩,成为新中国成立四十年来自己培养的第一位新闻学博士。当时.我冒昧地给他写了一封信,但信寄出后我马上就后悔了:童兵老师有繁重的教学任务和社会活动,能有时间给一位普通的中学生回信吗?出乎意料,半个多月后,童兵老师给我寄来了热  相似文献   

19.
前几天,碰见对门老徐,我问他看没看写自己的稿子,稿子里说他有个“外孙女”,我咋不知道啊。“嗐,那是人家给搞错了,哪来什么外孙女,就是孙女。”听此,我心里一沉,这又是一个事实性差错。  相似文献   

20.
近来,一些朋友见到我说:“喂,这些年,你利用业余时间就发稿1700多篇,多次立功并成为省级‘新闻’自学成才者,你啥时能给咱们讲点自己的经验?”在这里,我想谈谈写稿也讲稳、准、狠的几点体会。“稳”即稳当,不出差错。自己这些年来的确写了不少稿件,但从未惹出什么麻烦。这里面主要一点就是能牢牢把握新闻的真实性,因为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我认为,写违背自己心愿、违背客观真实性的稿是最容易出错的。一出错,不仅给自己引来麻烦,关键是有损于报纸的形象。再一个,拿不准的,千万不能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