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文章从《史记》一书的文献征集,文献考辩,文献目录,文献编纂体例等几个方面,考证了司马迁对中国文献学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史记》,初名《太史公书》,亦称《太史公记》或《太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我国第一部规模宏大的纪传文学名著。其作者——司马迁,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人。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杰出的文学家和思想家。  相似文献   

3.
《史记》对档案文献编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从《史记》的编纂体例、编纂选材、编纂思想等方面入手,简要地探寻了其对档案文献编纂思想的某些影响。  相似文献   

4.
<史记>一书不仅在中国史学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且在档案文献的流传保存上也有突出的贡献.本文通过对司马迁著<史记>时的背景、他所具有的编撰思想和所应用的档案史料加工方法的探究,力图从另一个侧面剖析揭示<史记>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古今中外,从图书馆这个人才摇篮和知识宝库走出来的名人、学者,历来是举不胜举。历史上有许许多多著名的伟大人物曾从事过图书资料工作。《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就是其中之一。司马迁的学术生涯大致和汉武帝相始终。汉武帝生活在西汉帝国的鼎盛时期。西汉建国以来的文化事...  相似文献   

6.
潘振刚 《大观周刊》2011,(22):234-234
司马迁是西汉著名的史学家,他的义利观充分体现在他的《史记》一书中,本文以《史记》一书为例,粗略探讨了司马迁的义利观:一、追求物质财富是每个人的本性;二、经济利益是道德的基础;三、要用道德来调控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追求。  相似文献   

7.
李英 《档案管理》2012,(3):73-75
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87年),字子长,西汉时夏阳(今陕西韩城)人.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也是杰出的档案文献整理工作者,他用毕生精力收集整理档案文献编写的历史巨著《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1多方游历走遍神州,考察历史文物,躬行核证文献传说 司马迁一生游历很多地方,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在二十岁那年,他就开始了漫游生活.此次远游历时两三年,司马迁穿过了今陕、鄂、湘、赣、苏、浙、皖、鲁、豫九省,走访古迹名胜,考察史料文物,行程近三万里,采集了大量旧闻传说.  相似文献   

8.
<史记>具有巨大的史学价值,司马迁在编纂过程中利用了大量的档案、图书文献,而且注重实地考察、勘辨真伪,同时<史记>在编纂体例上也有很大的创新.  相似文献   

9.
10.
司马迁,字子长,生于龙门(今陕西省韩城县).其父司马谈,为汉武帝太史令,对天文、历史、黄老诸子、星历、占卜等均有涉猎和研究.在司马谈的研究过程之中,司马迁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利用其父为太史令这一官职的有利条件,接触和阅读了大最的古文献和皇家藏书,这为<史记>的撰写奠定了写作思路和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1.
现今仍有许多学者对《隋书·经籍志》总集多有收录某些作者的个人作品集存有争议,如“毛伯成诗一卷”、“江淹拟古诗一卷”等;清朝的大学者姚振宗在其《隋书·经籍志考证》中也对“毛伯成诗一卷”、“百国诗四十三卷”等作品集何以被编入总集存有疑问。对此,文章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总集序与《隋书·经籍志》总集之小序所述进行比较,并对《隋书·经籍志》总集中的多个作品集进行分析,最后提出《隋书·经籍志》总集的概念与《四库全书总日提要》总集的概念,与我们现在所理解之总集的概念有所不同;后两者的“总集”是单纯的总而集之,而《隋书·经籍志》总集是“选而集之,而后总为一类成为总集”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现今仍有许多学者对《隋书.经籍志》总集多有收录某些作者的个人作品集存有争议,如毛伯成诗一卷、江淹拟古诗一卷等;清朝的大学者姚振宗在其《隋书.经籍志考证》中也对毛伯成诗一卷、百国诗四十三卷等作品集何以被编入总集存有疑问。对此,文章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总集序与《隋书.经籍志》总集之小序所述进行比较,并对《隋书.经籍志》总集中的多个作品集进行分析,最后提出《隋书.经籍志》总集的概念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总集的概念,与我们现在所理解之总集的概念有所不同;后两者的总集是单纯的总而集之,而《隋书.经籍志》总集是选而集之,而后总为一类成为总集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马端临的<文献通考·经籍考>是一部目录学著作,书中体现了辑录体的编撰方法.从目录的辑录体出发,结合<经籍考>,说明了辑录体的定义、意义与影响.  相似文献   

14.
文津阁《四库全书》是7部《四库全书》中存放保管最完整的一部,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大典。文津阁《四库全书》影印本的出版,促进了世界各国学术界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利于中华民族文明的传播。由于当代读者对古籍分类不十分了解,致使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存在着检索不便的问题。经过不断的研究探讨,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4种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5.
陈德弟 《图书馆杂志》2004,23(10):65-68,39
六朝佣书业兴旺发达,为社会提供了大量书籍,促进了教育、学术的发展和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培养了大批人才,加速了民族融合。这一商业行为,给社会带来了巨大效益。  相似文献   

16.
赵龙 《图书与情报》2012,(4):141-144,2,145
宋人笔记是宋代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极高的史料价值而备受四库馆臣的关注,约有500余种传世至今。四库馆臣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目录学精神,严格著录"广见闻"、"资考证"、"裨劝戒"的"说部之佳本",并公允评论之,从著录中可以管窥四库馆臣对宋人笔记的学术认知。  相似文献   

17.
《四库全书荟要总目》著录了《荟要》所收每一部图书的版本和校对所参照的版本。与此前的其他书目相比,《荟要总目》的内容更为简单明了,在著录形式上作了进一步的统一,语言更为规范,形式更为规整。《荟要总目》是一部重要的具有创置性并且具有独立性质的版本书目。《荟要总目》的版本著录对《荟要提要》与《总目》的版本著录都有一定影响。对《荟要总目》的版本学价值有必要重新予以认识。  相似文献   

18.
孔子管理思想作为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将在数字图书馆的管理中得到很好的利用.文章从孔子管理思想的精髓及其在数字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影响和作用三方面系统阐述了孔子管理思想对数字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四库全书总目》是我国古代目录学的巅峰之作,代表了传统目录学的最高成就。对《总目》的研究始于民国时期。通过对民国时期《四库全书总目》学研究进展的梳理可以清晰看出,民国的目录学家一方面继承了传统目录学的思想和方法,另一方面积极汲取西方目录学思想的养分,从而使中国目录学的发展迎来了新的高峰。  相似文献   

20.
艰涩的古汉语文法和线性的内容呈现方式是普通读者从史籍原文获取所需信息的两大障碍。该问题的解决需要实现史书知识重组与形式再造,即支持从时间、人物、地点等多个维度出发获取史书中的知识,并以图结构的方式呈现所返回的结构化知识以及对应的史书原文,从而在降低相关信息的获取与理解难度的同时,拉近读者与史籍原文的距离。然而,目前基于史书原文获取结构化知识的研究较少,已有研究自动化程度较低,且多在可视化呈现上与史书原文相割裂。因此,本研究提出并实现了史书多维知识重组与可视化系统,该系统包括史书多维知识建模、基于古籍智能处理技术的史书多维知识库自动构建与多维知识可视化三部分。最终将该系统应用于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实现了其以人物、时间、地点、社会集团、职官等不同维度为中心的自动重组与可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