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五个解放:“解放孩子的头脑。使孩子敢想;解放孩子的双手。使孩子能干;解放孩子的嘴巴。使孩子多说;解放孩子的空间,使孩子能到大自然中去学习;解放孩子的时间。使孩子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因此。笔者认为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以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为主线,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从而达到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  相似文献   

2.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这是班主任工作的根本出发点。班主任要用一颗细心去观察学生,用一颗爱心去关爱学生,用一颗包容心去感化学生,用一颗耐心去期待学生。  相似文献   

3.
学生与孩子     
我们身边有这么一群人,或称为“学生”,或称为“孩子”;孩子是学生,学生更是孩子。“孩子”与“学生”,虽已高度融合,却仍是不同身份、不同意蕴的表征,如同“老师”与“教师”,是不同的色调和境界,明暗不一,高下有别。  相似文献   

4.
我教两个班英语,学生快100人了,我的学生都是农民的孩子或是来自内地民工的孩子--些学生的父母都忙于生计,忙于农活,几乎是无暇顾及自己的孩子,或许来自农民最淳朴的想法:孩子进了学校就由老师管了。这些孩子父母文化不高,会英语的几乎没有,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也知道很少。相对城里的孩子,我的学生英语基础差,底子薄弱,对英语兴趣不高。对于这些孩子,我出于对工作的热爱和老师的高度责任心,本着一个都不能少的原则,我采取以下办法。  相似文献   

5.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孩子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与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不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是的,作为教师,只要你用心去爱学生,就能赢得学生的心。  相似文献   

6.
言教 《宁夏教育》2006,(2):69-69
有这样一句顺口溜,叫做: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如此可见人们对学生的分数是相当重视的。其实学生考试分数高,决不代表各个方面都好;反之,考试分数低的学生,也决不是别的方面都不行。有的家长不能正确看待自己孩子的考试分数,便给孩子施加过分的压力,导致孩子自暴自弃,使孩子与家长感情危机,甚至对抗,更有甚者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相似文献   

7.
周婷婷,一个先天聋哑的孩子,却成为了大学生。这样的奇迹是怎样实现的?这要归功于她的父亲周弘。周弘的成功在于他不轻言放弃,而是细致地发现、寻找孩子的优点和长处,赏识孩子,坚持不懈地鼓励孩子前进。他始终认为,“我的女儿是最好的。”他从赏识入手,将孩子的全部潜能都调动了起来,使孩子取得了成功。在学校,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是好学生,但不少老师却用过高的标准去评价和要求学生。当学生的表现不合乎自己的要求时,往往表现为指责和批评。这样做的结果,常常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发展受到不良的影响。教师应该尽力…  相似文献   

8.
有一句话说得好:“世界上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它告诉我们,世界上没有笨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和聪明的,只是聪明的表现不同。每一个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长大了有出息,每一位老师也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聪明,永远有好成绩,因此,孩子的学习成了每一个家庭和学校关心的大事,而孩子智力水平的高低即聪明的程度则成了家长和老师所关注的核心问题。在传统教育观念及结构下,人们往往会认为,识字多和会数数的孩子是聪明的,在学校成绩好的孩子是聪明的,能考上重点中学和大学的孩子是聪明的,能出国留学的孩子就…  相似文献   

9.
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而相信孩子,解放孩子,首先要学会激励孩子。教育实践证明,运用激励的方式,最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为实现既定目标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一、激励从放低要求开始纵观作文教学改革的全貌,笔者也常感到困惑与忧虑,大部分学生怕作文、讨厌作文,总感到“没有东西可写”,对作文缺乏兴趣,觉得每次作文要求太多、限制太多。写出的作文并非有感而发,而是为了“交差”,结果空话、套话、废话连篇。为激励学生作文,我认为可以放低作文要求。激班里曾有位学生,一写…  相似文献   

10.
著名的文学家高尔基曾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关爱学生。那么,怎样的爱才能注入学生的心灵世界,触动学习的动机,激发课堂的活力,从而产生爱的教育效应呢?  相似文献   

11.
高公鑫 《师道》2004,(12):21-21
身心健康是孩子成长的关键.作为家长老师总是过多关心孩子的身体,但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却缺少应有的关注。孩子的情绪状态具有弥散性,积极的情绪能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而消极的情绪往往会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相似文献   

12.
小脏手     
金翔 《天津教育》2006,(9):55-55
你说你喜欢我叫你孩子,我就仍叫你孩子吧。的确,你是我的学生,也是我的孩子。可你知道吗,你是我教过的最令我头痛的一名学生。  相似文献   

13.
姚少云  陈凡 《湖北教育》2005,(11):63-63
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老师要给所有学生以关爱,用赏识的眼光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把优点放大;对学生的优点和睦处.始终怀着一颗欣赏和赞美之心,用赏识的目光为孩子提供梦想成真的自信和拼搏的激情.这就是师爱。  相似文献   

14.
师爱内涵     
林建峰 《河北教育》2005,(18):36-36
“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教育家捷尔任斯基的这句话,精辟地论述了师爱在教育工作中的极端重要性。的确,没有师爱的教育是不存在的。师爱是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的阳光雨露,她会产生巨大的效应,使学生看到自身的价值,产生向上的力量。正因为如此,学生期望爱的抚育,有时甚至超过对知识的渴求。  相似文献   

15.
杨益岷 《成才之路》2009,(11):36-37
新的美术课程标准提出教育要以人为本,从学生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注重发现孩子眼里的美,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美术的快乐,在课堂中能得到各方面美的培养,同时树立起“我能行”的自信性格。因此,现在的美术课程要求美术教学不再局限于简单的绘画,而是与各门学科相融通,从而使孩子从各个方面来学习美术,提高孩子的艺术修养。传统的美育教学观念认为,只要按照老师的要求绘画就是好的。其实这种教学往往适得其反,达不到教学效果。作为老师,不能总站着居高临下地审视孩子,用自己的眼光代替孩子的眼光看待事物,而应该蹲下身,和孩子站在同一视平线上,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才能真正了解孩子,走进孩子的眼里,和孩子一起去感受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相似文献   

16.
有人提出“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口号。此口号的提出,为教育的发展起到了不小的促进作用。但多年的教育实践证明,即使过上富日子,也要苦孩子。现在学生由于大多是独生子女,有的家长把孩子看成是掌上明珠,孩子要星星,不给月亮,优越的家庭环境使有些学生依赖性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还有的学生自私自利,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  相似文献   

17.
如何帮助孩子提高作文能力孙丽娟由于种种原因,不少学生怕写作文。一到写作文时,学生犯愁,家长着急。有的家长应急的措施往往有两种:一是家长叙述,孩子听写二是买一大堆《作文选》,让孩子“参考”。其实,这样做只能使孩子产生依赖思想,大脑越发呆板和迟钝。正确的...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改革受益的不仅仅是广大学生,而且给教师的教学观、学生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见解和新思路。有人提出“不要抹煞孩子的闪光点”,不要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的小错误、小偏差,要善于发觉孩子头脑中的灵感,培养个性学生,这使我很受启发。  相似文献   

19.
对待孩子的教育,不能操之过急,要耐心些、慢慢地感化学生。在学生再次出现曾经犯过的错误时,冷静地分析原因,用孩子的眼睛了解他们的世界,用一颗童心关注他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只要拥有一颗爱心,一份责任心,通过努力,一定能慢慢走进孩子的心灵,和孩子成为亲密无间的朋友。  相似文献   

20.
《班主任之友》2014,(1):33-35
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那些家长以粗暴的方式教养孩子时,爱的温暖、家的温馨也就离开了孩子,留给孩子的就会是粗暴处理问题的方法经验,攻击他人也就慢慢地变成了孩子的习惯。如果一个孩子在最初实施攻击他人的过程中父母没有有效制止而采取默然认可的态度。或者孩子打完架后,若赢了,则夸奖孩子好样的;若输了,则教育孩子“要先下手为强”“要厉害点”等,都会强化孩子的攻击行为。因此,要避免学生攻击行为问题进一步深化,班主任就必须对学生的家庭教育进行相应的指导甚至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