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客家俗语是客家地区广大群众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所创造的、口头广泛流传的定型语句,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且有一定的教育和警醒后人的作用.收集了梅州和台湾美浓两地的部分客家常用俗语,对两地的客家俗语进行分析、比较和研究,从而揭示美浓与原乡梅州的客家俗语演变情况.  相似文献   

2.
根据梅州客家文献的概况和梅州客家文化生态旅游的状况,论述了梅州客家文献的编辑对梅州客家文化生态旅游具有的历史价值、体验价值、教育价值和营销价值,从而进一步给出了梅州客家文献的编辑方法。  相似文献   

3.
黄遵宪《新嫁娘诗》以梅州客家地区婚俗来叙述事件和刻画人物,生活情趣栩栩如生。作品表现了新嫁娘婚姻的幸福,而且传递了梅州客家地区传统婚俗的相关信息。  相似文献   

4.
以《梅州大侠回忆录》为文本,通过该文本对粤东梅州一个乡村社会历史文化的记述,辅以相关文献材料,力图对20世纪初粤东客家地区的童养媳等社会习俗和女劳男逸的社会性别分工、柴炭竹木的经济生活以及出洋谋生的"过番"习俗等社会生活场景作一全景式的勾勒;同时结合粤东客家地区的自然环境、社会历史背景对这些习俗形成的原因作一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5.
近代西方教会在粤东客家地区的传播及其影响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梅州为中心的粤东客家地区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成为近代西方宗教势力发展的重要地区。西方宗教传入粤东客家地区,进一步激化了当地的社会矛盾,同时,他们也创办了一系列近代化的学校,传播了近代西方文化,特别是一些先进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近代化人才,为粤东客家地区乃至整个广东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贡献。西方传教士又把粤东地区的客家文化传入西方各国,在加强中西文化交流和了解方面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嘉应学院学报》2016,(10):22-25
从族群认同的视角论述梅州地区传统客家族谱蕴含的独特宗族文化,探讨其史学与文献价值;结合梅州华侨之乡的特点,分析现存客家家谱传承保护与价值活化的方式。  相似文献   

7.
"客商"有深沉的教育情结。在客家人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这种情结为客家地区的教育从科举教育向现代教育的转型,为梅州成为声蜚海内外的"文化之乡,"为经济欠发达的区域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做出卓越的贡献。同时,"客商"在继承中原儒家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征程中对客家历史人文精神作出了深刻而独特的诠释。  相似文献   

8.
被誉为"世界客都"和"文化之乡"的梅州,同时也是教育发达地区,有跟中原发达地区相当的教育规模和水平。调查发现,梅州的百年老校数量多达130多所,涵盖大、中、小学。这些百年老校通过培养人才成就了梅州的"院士文化"、"将军文化"、"大学校长、教授文化"等声蜚海内外的客家文化品牌。但是,百年风雨过后,这些百年老校面临历史文化气息不浓、物质文化留存不多、学校文化重建的参考资料不足等问题,必须进行保护性的开发利用,必须实施政策保护、功能保护、科学保护、全员全方位保护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梅州自古以来盛有“文化之乡”的关誉。从纵向来看,梅州文化教育现代化发展迅速,无论是数量规模还是质量上都有极大的提高,尤其是近代更是周边无法比拟。从横向比较,梅州的文化教育在前半期呈上升走势,后半期和周边相比则有落后之迹象,总体呈现前升后降的态势。究其原因,既有客家精神的激励,也有经济落后的制约。现代化进程中的梅州教育文化既要弘扬客家传统教育精神,又要突破经济落后的瓶颈。  相似文献   

10.
粤东北城市客家山歌的实录报告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90年代起,粤东北地区的一些城市陆续出现了市民聚集在一起唱客家山歌的文化现象,本文以梅州城内的客家山歌对唱、翁源县城的"山歌集"和韶关市内的"山歌会"为实例,报告了这一音乐文化现象的背景、过程和方式,进而提出采集和研究客家山歌的迫切性与必要性的呼吁。  相似文献   

11.
客家区域教学文化生态化是指以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解决客家区域教学文化发展与"环境"的关系问题,构建优质的区域教学文化生态系统,促进区域教学生态化发展。梅州自古崇文重教,教育发达,具有良好的教学文化生态。进入改革开放后,梅州客家区域教学文化生态恶化,急需生态化建构。这是全面深化课程改革、振兴发展客家区域教育、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建构策略是:正确认识梅州客家区域教学文化建设的意义,树立文化生态化观念,建立具有客家特色区域教学文化建设的运行机制,形成新教学文化的教师信念,创建区域教学文化建设共同体实现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2.
《客家珍稀文书丛刊》所录清代梅州地区的契约文书中有不少音借字,为梅州客家方言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语音信息。对其中20多条音借字进行考辨,进而讨论了这些音借字反映出的梅州客家方音现象:精知庄章组合流;次浊声母疑、日、云、以母相混;开口三等和合口三等相混;遇摄、止摄、蟹摄相混;梗摄、曾摄、臻摄相混等。这些为客家方音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黄遵宪对西方现代教育思想有比较深刻的理解。这与他长期的职业外交官经历有密切关系。研究黄遵宪教育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了解黄遵宪教育思想的内涵、分析他的教育实践过程及其对区域教育文化产生的深刻影响,这对研究客家梅州地区教育发展历史,促进区域教育文化的和谐发展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客家生态文化(梅州)保护区建设以客家文化空间和"文化基质"为保护重点,达到对客家文化的科学与整体的保护,最终实现梅州特色生态文化经济区跨越式发展。梅州需要依托客家古村落发展休闲观光型农业,在保护和传承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充分利用地方生态优势和客家农耕文化的传统,推进地方特色旅游产业的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15.
侨乡地区的侨汇输入有两种重要的形式,即水客和侨批。本文主要介绍了梅州客家地区的水客业和侨批业的发展历史、输汇情况及若干特点,以期对这两种侨汇输入形式在客家地区的运作情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6.
文化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从文化与经济的互动关系看,应该从广义上把握文化的含义。客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个性与地域表现,无论是物态客家文化、制度客家文化、行为客家文化,还是心态客家文化,均对经济发展产生着一定影响。幸福导向型产业的提出,为经济发展指明了一个正确方向。建设富庶幸福美丽新梅州、实现梅州科学发展,是客家文化与幸福导向型产业的天然的契合点。实现客家文化与幸福导向型产业互相促进,必须充分利用客家文化资源,有意识化解客家文化的消极因素,发展合适产业促进客家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客家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同我国其他地区一样十分丰富,2006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就有兴国山歌、梅州客家山歌、广东汉乐、闽西汉剧与采茶戏(赣南采茶戏、桂南采茶戏)等5项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入选。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反映了客家民众集体生活,并长期得以流传的人类文化活动及其成果,因而具有不容忽视的历史文化价值,深深蕴藏着客家族群的文化基因、精神特质,是客家文化的本质和核心。客家非物  相似文献   

18.
客家文化是客家人在融合北方中原文化与南方土著文化基础上形成的一种传统优势地域文化."世界客都"梅州是客家文化中心,有着丰富的原生态的客家文化资源,需切实保护好这一宝贵的人类精神财富,建立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同时梅州生态优良,旅游资源丰富,将客家文化与生态旅游结合起来,突出"生态"和"客家"特色,不仅能弘扬客家文化,打造"千里客家文化长廊",而且能使游客感受客家文化脉络,构建"客家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区",提升梅州客家文化旅游整体形象和品位,促进梅州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梅州客家话粤语借词的语言接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托马森七个机制的接触性理论,对梅州客家话中粤语借词产生的条件和方式进行研究分析,认为梅州客家话由于地理、经济文化等因素使得客家话和粤语的接触比其他地区深入,其粤语借词的产生主要受到语码转换和语码交替两个机制的影响。通过与江西(赣南、大余)客家话进行比较,列举出34个梅州客家话中特有的粤语借词,最后得出梅州客家话借用粤语词的分布情况:借用最多的是名词,其次为动词、形容词、副词。  相似文献   

20.
广东"客家拳"是广东近代拳种三大组成部分之一。客家拳派主要指清代中晚期传入梅州客家地区后所形成的武术流派。本文深入探析其传入时与"天地会"相关的社会时代背景、拳派关系特征以及区域生态、人文环境等内外影响因素,希望为客家武术发展及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