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普通中学教育有双重的任务,也就是为高一级学校培养合格的新生,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劳动后备力量.近几年来,全国高中毕业生能进入高等院校的还不到总数的百分之十,其余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要陆续走向社会,从事各种劳动.农村中学的毕业生,由干种种原因,能升入高等院校的人数更是微乎其微.据了解,我区农村中学在历年高考中“推光头”的并不少见;我区去年高考学生录取数较高的县,其中农村中学毕业生的录取数约占录取总数的百分之十左右,而这些农村中学毕业生绝大多数又是“回炉”生(重读一至三年),应届毕业生极少.目前,农村中学毕业生普遍有两种情况:一  相似文献   

2.
这些年来,我们紧紧围绕着为基础教育服务,特别是为中等教育改革服务,寻找自己在改革中的位置,努力在探索中前进,在改革中求发展。一、中等教育改革要求教育学院有一个大的发展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潮流。因此,教育学院适应中等教育改革的需要,才是教育学院向前发展、自我完善的必由之路。当前我国普通高中经过几年的不断调整,现在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市农村中小学教育,经过拨乱反正,整顿教育教学秩序,学校逐步走上正轨,教育教学质量逐步得到提高。但是由于林彪、“四人帮”的长期破坏,致使中小学教  相似文献   

4.
中等教育担负着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为各条战线培养合格的中等专业人才和劳动后备力量的双重任务,在整个教育结构中占着重要的地位。“文化大革命”,前我市的中等教育由普通中学、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半工(农)半读学校、职业中学和农业中学等构成。一九六五年,普通中学与其他职业学校学生人数的比例是1.7:1;普通高中与其他职业高中学生人数的比例是1:2.5。整个中等教育结构比较  相似文献   

5.
我们惠农县在过去几年中,职业技术教育几乎是空白。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我县农村经济有了较大发展,群众的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部分劳力已经开始从农业生产中分离出来。然而,我县的中等教育与本地经济发展的需要很不适应。 在1988年以前的几年中,我县共培养出高中毕业生840名,初中毕业生5397名,输送大专生218人,中专生807人,尚有5209名初、高中毕业生升不了学。他们想在农村经济建设中发挥作用,但苦于“想富无门,致富无能”:做生意,又不懂经济规律,不  相似文献   

6.
为了适应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需要,我认为中等教育结构应该进行改革。我国是一个有九亿人口的大国,幅员辽阔,农业人口比重极大,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并存;自动化、半自动化,机械化、半机械化和手工劳动并存;老的行业亟待发展,新的行业还要建立,社会结构十分复杂。我们在这样的基础上搞“四化”,就必须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搞中国式的“四化”。我们的教育就是要为实现中国式的“四化”培养多种多样的建设人材,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一代新型劳动者,以适应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结构变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中等教育结构改革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本世纪内实现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是全党全国人民的伟大战略任务.实现四个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是关键,而科技人材的培养,基础又在教育.因此,建立一个与四个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教育制度,是绝对必要的.马克思早就指出过:“一方面,为了建立正确的教育制度,需要改变社会条件,另一方面,为了改变社会条件,又需要相应的教育制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第654页)建设四个现代化,是使我国彻底摆脱贫穷落后面貌,变革社会条件的一项根本措施.作为教育制度中具有特殊地位和作用的中等教育,它的结构、体制应如何改革,使之与变革社会条件的要求相适应,是需要认真探讨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城乡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中等教育结构改革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中等教育的任务除了保证为高等学校输送合格的新生外,还要有计划地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培养合格的初、中等技术人材、管理人才和劳动后备军。由于十年动乱对教育事业的严重破坏,错误地批判两种教育制度,盲目发展普通中学,致使中等教育结构出现单一化,造成中等教育内部比例的严重失调,这不仅使  相似文献   

9.
赵紫阳总理在全国五届人大四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在中学教育方面,要逐步改变普通高中过多、职业中学太少的状况,积极发展中等专业学校,大量培养技术工人和中级专门人才,以利于劳动就业和提高职工队伍的文化技术与政治思想水平。”我们理解,这就是中等教育结构改革工作的方针和任务。根据我市的实践,这个方针和任务是符合实际的,切实可行的。坚持贯彻这一工作方针,中等教育结构改革就能够做出成效,职业教育就能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一党的十三大报告明确提出:“科技的发展,经济的振兴,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都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量合格人才的培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必须坚持把发展教育事业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加强智力开发。”这是党中央总结国内外的经验,并为了迎接新技术革命时代到来,作出的决策。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质量的  相似文献   

11.
(一)中等教育结构改革,势在必行,刻不容缓。理由是很明显的:一、从教育为四化建设培养人才来看,现行中等教育结构的单一化同社会结构的复杂性很不适应,同四化要求的多样性也很不适应。由于现在的中等教育基本上只有普通中学这一种形式,学生都念“一本经”——普通课,毕业后只想奔一条路——考大学,中学的双重任务实际上只剩下一种任务,即“升学”,在一些学生中形成了“升学”是读书的唯一目的这样一种观念,创“三好”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下,特别是贯彻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以来,高等师范教育的改革在许多方面得到展开,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从总体上说,高等师范教育的改革仍然缺乏总体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高瞻远瞩地把“确定适合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教育计划和教育体制”作为一个重大问题提到党的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议事日程上来,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因为人才的培养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根本保证。要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必须培养千千万万有社会主义觉悟的能够掌握现代化生产技能的熟练工人、熟练农民和其他熟练劳动者,培养大批懂得管理现代化经济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干部和各行各业的专门人才,也就是说,要造就一支宏大的又红又专的特别能战斗的工业大军、农业大军、科学大军、文化大军和国防大军。这支队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而中等教育则是基础教育,它不仅要为培养专门人才的高等学校输送合格的新生,而且还直接担负着为工农业生产建设培养劳动后备力量的任务。中等教育结构改革既是确立适合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教育体制的关键一环,也是保证实现国家教育计划的重大措施。  相似文献   

14.
1981年以来,大连市共办起各类农业技术学校56所,设有果树、农学、农机、畜牧、饲养、财会等近20个专业,本校学生3,424名,同普通高中在校生数的比例达到了零点三比一。农村中等教育结构单一化的局面开始得到了改变。  相似文献   

15.
从各国中等教育的结构看我国中等教育结构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国中等教育的结构很不同,过去比较教育通常把各国的学制分为两种类型:一种叫单轨制,国民不分阶级可以进入同一种学校,在小学初中阶段基本上受同一种教育,到了高中才因培养目标的不同,分成各种类型的学校;另一种是双轨制,贵族阶级的子女进入可以直接升大学的高水平的中学,平民阶级的子女则只能进入将来升入技术学校的一般中学或职业中学。这两类学校如两条铁轨那样,互相不能交通。有些国家,如英国,从小学阶段就开始,不同阶级的子女进入不同的学校。他们为大资产阶级、贵族的子女设立了独立学校,自  相似文献   

16.
两年来,在党中央、辽宁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下.根据党的“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对我市中等教育结构进行了调整改革。到目前为止,全市城乡普通高、完中已由原来的196所,压缩到46所,在校生由52,595人,压缩到27,021人,新办起职业中学、农业中学、职业(农业)技术学校146所,在校生12,985人。中专已恢复到11所,在校生3,422人。技工学校恢复发展到21所,在校生3,946人。初步改变了我市  相似文献   

17.
从去年下半年起,我们进行了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试点,共有四个县、市举办了二十六个专业班,其中属于农村结构改革的为十三个班,学生1100多人。今年再扩大试点,全区每个县、市都有几所学校逐步改办成农(职)业学校。我们的作法有以下五点:  相似文献   

18.
单一化的初级中等教育结构,不仅直接影响了教育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且严重制约了初级中学教育自身的发展,给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带来了许多难以克服的困难。  相似文献   

19.
党中央把教育和科学的发展作为在今后二十年内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这是一项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利国利民的英明决策。要把教育真正搞上  相似文献   

20.
<正>中等教育结构不合理,迫切需要改革,这基本是得到普遍承认的,对于如何改革也已经提出了各种方案并在实践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但要想在短时间内使改革取得较大成效,单靠一般性的宣传号召或是搞一些零敲碎打的小规模实验已经不够了,必须要抓住问题关键,采取必要的决策性的措施,保证改革迅速顺利地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