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中国古代考试与选士制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育士、举士到举官,是中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一条为官之道。育士与选士紧密结合形成一整套严密制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考试制度贯穿于育士、选士的全过程,并对古代选士和教育制度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认真研究中国古代的考试制度和选士制度,借鉴其中有用的东西,对我们今天教育制度及考试制度的改革也将有着积极的意义。一、中国古代考试与选士制度的历史考察1.隋唐以前的选士制度在我国古代社会中,社会成员在天子之下分为三部分,一部分是贵族,包括皇室、宗室乃至外戚;另一部分是官吏;第三部分是民。民中富有知…  相似文献   

2.
我国考试制度最早在西周实行,经历史的演变不断发展。周代选士制、汉代察举制、魏晋九品官人制是考试制度的起源阶段。隋唐开始实行科举考试。科举考试是我国考试制度的重大发展,它对我国化有重要的影响。科举考试的根本是考试选士,培养了大批人才,成为学校教育的指挥棒。古代考试制度对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繁荣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我国考试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经过历史演变,从周代选士制、汉代察举制、魏晋九品中正制,最后到隋唐开始的科举选士制.考试制度刺激了学校教育的发展,是逐步走向科学化的适应历史发展的制度,为我国古代文明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考试制度演变及其对高考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了我国古代考试制度的演变历程,认为考试制度在中国经历了一个直线前进、健康发展的过程,从其价值取向上来说体现了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在中国历史和世界范围内发挥了重大作用,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是由于古代考试制度颠倒了“育才”与“选士”两种功能的关系,其教育功能沦为政治功能的附庸,因而失去了生命力。当前改革考试制度,就要使考试回归其本质功能,真正成为促进学校教育发展、促进人才发展的制度,而不仅仅是一种选拔人才的工具。  相似文献   

5.
科举制在整个古代中国的教育史上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新中国成立后,为了选拔人才,高考制度应运而生,并且一直沿用至今,众多学者在研究科举制和高考制度后发现二者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以科举制和高考制研究中国选士制度的变迁,通过研究科举制的利弊,把科举制与当今的高考制度进行分析比较,旨在为当今的高考改革制度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科举考试制度,作为我国封建社会实行的一种分科考试、拔举人才的选士制度,它持续了近一千三百年。作为中国古代典章制度中的一大系统工程,科举制度到清代时已更加完善,但随着考试制度的不断发展,考试中的舞弊之风亦愈演愈烈,面对层出不穷的科场舞弊案,康熙朝在沿用前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备防弊制度,对舞弊之风严加惩处,以保证各阶层读书人通过相对平等的考试跻身仕途,从而确保了科举考试的客观性与公平竞争,进一步扩大和加强了政权基础,维护了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7.
我国古代的选士制度是随着古代官吏制度的发展而发展。在我国漫长的奴隶制、封建制时期,这套选士制既相因又相革,发展得较为完备。我国古代选士制度的发展顺序,按史学家的分析,大致可以分为萌芽、草创、成熟三个阶段: 1.萌芽阶段(从尧舜到先秦)的官吏选拔制度原始社会后期的选举。原始社会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氏族和部落,部落的首领由民主选举产生。正  相似文献   

8.
唐代科举的社会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科举制度在中国选士制度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以考试为主的科举制度与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相比,更能体现任人唯贤、任人唯才的相对公平的选士精神,也对唐代的政治、教育及文化产生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权衡大小制、历代医籍药衡不变从小制、桂枝汤为例的古方用药剂量三方面,对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药物衡制量值进行了考查与研究。研究证明,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当时的古方用药权衡量值为1两=13. 75克,显示中医古方药物衡值演变与中国古代度量衡变迁史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代大学积极地引进西方大学的"考试荣誉制",这既促进了考试制度的改革,同时也成为培养学生自治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在实践之中,却因大学生自治能力较差、"考试荣誉制"本土化改造环节缺失、中国近代大学考试管理制度本身的弊病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负面影响等因素的制约,使得这项考试制度改革无疾而终。当代大学推行"考试荣誉制"的基本思路在于:积极推进大学学业考试管理理念的转变并进行"考试荣誉制"氛围的营造,这是推行"考试荣誉制"的逻辑前提;深入反思中国近代大学推行"考试荣誉制"失败的主要原因,从而建立起有效的防范制度;加大对于"考试荣誉制"理论与实践探索的力度。  相似文献   

11.
学业考试制度建设对于大学人才培养具有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但是在中国近代大学的考试发展史上,学业考试制度不仅备受责难与非议,还一度面临被废止的厄运。对"以考促学"的学业考试理念的不懈追求和对"形式有余而内容不足"的学业考试内容的反思就成为中国近代学者改革学业考试制度的根本动力。探究中国近代学者对于大学学业考试制度的质疑及改革,可以为当代大学学业考试制度的改革与完善提供必要的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2.
科举制度肇始于隋朝,兴盛于唐代,历经三百年,对繁荣唐代文学、艺术、科学、法律等都起积极作用,同时也激励了一大批出身寒微的青年知识分子刻苦攻读,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而科举制度之弊端,不在本身,而在施行者的腐败所致。  相似文献   

13.
科举的利弊及清朝废除科举的教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科举制度作为中国古代社会的选官制度 ,具有相对公正性、确保精英的有序流动和较强的凝聚力等显著优点。同时也有考试内容僵化、学风浮薄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社会发展等消极影响。但两相比较 ,科举利大于弊。清废科举既有积极作用 ,也有深刻的教训。其仓促废除科举而无相应的替代制度 ,对准备科举者的出路没有做出妥善的安排 ,导致人心的急速流失、政局的更加混乱和政权顷刻间的土崩瓦解。  相似文献   

14.
周慧梅 《教育学报》2005,1(4):15-20
科举制度特有的内涵规范和涵养了中国文人的思维模式和人文性格,即便终生徘徊在科举边缘的读书人亦不例外。他们怀着极度失落愤慨及向往的复杂心情,利用他们手中为“及第”而积聚的知识和屡次“不第”的辛酸,创造了大量的文学作品,为世人展示了科举制度下文人的众生像,“儒生不幸文坛幸”,繁荣和拓展了文学的领地。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些文学作品的作者被科举所遗弃的文人,通过鞭挞科举而成为科举制度虔诚的守护者。  相似文献   

15.
考试申诉制度是一种特殊的权利救济制度。建立考试申诉制度是维护考生合法权益,增强考生法制观念,促进考试机构加强考试管理的重要途径。本文探讨了什么是考试申诉制度和构建考试申诉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了考试申诉制度的主要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我国考试申诉制度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学分制考试制度是学分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80年代初期我国大多数高等院校都在教学体制改革中试行学分制考试方式,由于多方面原因,至今没有形成一套比较成型的学分制考试制度。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一个考试大国,有着悠久的考试传统,重视笔试的考试有着深刻的社会文化原因,我国考试制度能成为古代选才制度的主体是基于它的人性论基础和认识论基础。对人性的思考、对教育的信念和对贤能治国的推崇催生出了中国独具特色的考试制度。  相似文献   

18.
论中国司法考试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法官、检察官、律师资格取得的统一司法考试制度的启动,是新中国法制文明发展进步的一大飞跃。文章认为,建立中国特色的司法考试制度,应当在考试管理体制、考试资格、考试内容和形式、通过率等方面进行科学设计,合理规范。  相似文献   

19.
废除科举是历史发展和东西方文明冲突的必然结果。它促进了西方教育制度和现代科学技术在我国的传播和发展,推动了传统学术的转型,使得新式知识分子得以形成。但也应看到,历史上的科举制度在选拔人才、打破权力垄断、促进社会公平和推动儒学的传承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理性总结科举制度的功过是非,对今天的教育发展具有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越南黎朝进士科乡试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朝是越南封建社会发展到繁荣并开始走向衰落的时期。这一时期中越文化交流频繁,汉文化在越南得到进一步发展。作为选官制度的科举考试逐渐完善,进士科成为黎朝选拔文官队伍的主要工具,成为黎朝士人向上流动的重要渠道。黎朝的进士科基本上仿照中国制度,分乡试、会试和殿试三级考试,无论是入试资格、试场设置、试场规则、考试内容,还是取士方法、资格铨除,黎朝乡试既模仿中国乡试规程,又适应越南国情而有所变化。通过对黎朝乡试的研究,可以窥见中国科举制度在越南移植与变异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