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还乡》是哈代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悲剧性小说,标志着作家文学生涯中一个新阶段的开始,他大胆地将悲剧文体运用于小说,自觉地承袭了希腊的悲剧元素。此后,悲剧主题就一直贯穿于哈代的小说创作中。《还乡》中凝聚着哈代浓郁的故土意识和悲剧情结,充分诠释了他独特的悲剧思想。  相似文献   

2.
哈代在小说《还乡》中大量运用了神话原型,暗示人物的命运发展。本文通过神话原型视角,对《还乡》进行重新解读,重新揭示和发现哈代作品中的深层次意义,使这部经典文学作品焕发出熠熠的时代光芒。  相似文献   

3.
英国印象主义批评家和小说家亨利·詹姆斯说过:“就广义上说,小说就是个人对于人生的直接印象;小说的价值首在于此,价值之大小依印象之强弱而定。”由此我们可以想到,哈代创作《还乡》,必然会揉进自己对“人生的直接印象”,必然会留下哈代自身经历的轨迹,这是毫无疑问的。当然,《还乡》是小说,而不是传记。主人公克林·姚伯决不就是哈代自己。不过,认为哈代通过《还乡》,尤其是通过主人公克林的故事去表现自己对“人生的直接印象”,对于高尚理想的追求,对于人生悲剧的见解,那么,回答还是可以肯定的。  相似文献   

4.
高瑾 《语文知识》2007,(1):70-72
本文主要在对《还乡》三个悲剧主人公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哈代及其小说主人公的悲剧内涵——一群丧失了精神家园,无家可归,不得不去寻找精神栖息地的漂泊者。  相似文献   

5.
《还乡》是哈代“性格与环境的小说”的代表作,从人与象征毁灭叛逆力量的爱敦荒原的:中突,人的激情.偏见和野心造成的内心冲突两个方面解析小说的悲剧成因,从而发现作家对主动适应环境并善于协调自身以避免悲剧发生的呼唤。  相似文献   

6.
《还乡》是哈代第二部著名的“性格与环境小说”。关于《还乡》的主题,不同时代的人有着不同的诠释。本文从环境、人物的性格和机遇这三个方面来分析,指出人的欲望是悲剧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7.
《还乡》是哈代一本非常成功的"性格与环境小说"。叙述了男主人公克林从大都市巴黎回到家乡荒原,试图改造荒原,实施"广泛教育计划",在此过程中所遭遇的一系列人生变故。文章重点讨论自然环境在小说中的作用,认为荒原在《还乡》中,不仅是故事发生的背景,人物活动的舞台,更是小说众多人物命运的缔造者、推动者。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今天,认真解读哈代,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远离尘嚣》是哈代“威塞克斯小说”系列的真正开始,也是哈代的第一部成功之作。与他前期的《绿荫下》和后期的《还乡》、《卡斯特桥市长》、《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相比,《远离尘嚣》具有独一无二的过渡性特征。本文着重从主题、风格、爱情三方面具体分析小说所具有的这种过渡性特征。  相似文献   

9.
托马斯·哈代是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优秀继承者,又是现代文学的先驱。他的小说创作具有两重性。一方面,他继承了现实主义文学的伟大传统,深刻地揭露了维多利亚王朝的种种弊端;另一方面,他又开创了英国现代主义的先河,痛苦地剖析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的那种进退维谷的艰难处境。如果说他的前期小说对生活的描绘还充满着诗情画意,那么他的后期小说,主要是他的悲剧小说《还乡》、《卡斯特桥市民》、《德伯家的苔丝》和《无名的裘德》,已经被悲观厌世的气氛所笼罩。这些悲剧小说具有浓重的危机感,颇有现代文学的气味。现代文学中反映出的反社会倾向、异化以及对人类命运的焦虑等一系列特征正是这些悲剧小说的基调。本文拟从这三个方面对哈代悲剧小说的现代精神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0.
<还乡>是哈代"性格与环境的小说"的代表作,从人与象征毁灭叛逆力量的爱敦荒原的冲突,人的激情、偏见和野心造成的内心冲突两个方面解析小说的悲剧成因,从而发现作家对主动适应环境并善于协调自身以避免悲剧发生的呼唤.  相似文献   

11.
英国小说家哈代的代表作《还乡》集中反映了他的生态思想。对埃格敦荒原的描述体现了哈代的生态整体观:自然环境不再纯粹是人物活动的背景,而具有积极的生命形态和独立的生存意蕴,人物不再是世界的中心,只是生态体系的一个组成要素,与自然环境保持着相互依存的关系;对荒原动植物意象的刻画,表达了哈代对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处的生态渴求及对非人类生物形式的同情与关怀。而哈代对主要人物与自然的三种不同关系(亲近自然,远离自然,回归自然)的对比述写则进一步加深了小说的生态主题:人类只有和大自然保持亲密和谐的关系,才能获得幸福生活。  相似文献   

12.
在哈代的小说中,视象被巧妙地安排在小说的整体结构中,以喻指人物关系,暗示人物命运,构造出严密有效的隐喻体系。《还乡》中,哈代借助视点、位置、角度等要素,充分调动了视觉隐喻的功能,这对于塑造人物形象、烘托小说主题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杨云  袁英 《海外英语》2012,(11):202-203
Shen Congwen and Thomas Hardy are both known for their regional novels,Hardy for his "Wessex" novels,and Shen Congwen for his "World of Xiangxi" .Both writers display a sense of transcendence and wandering in their female characters.Both Xiao Xiao in Shen Congwen’ s Xiao Xiao and Eustacia in Hardy’ s The Return of the Native transcend the traditions and customs of their times,and experience a consequent wandering.But the ways of the two writers in presenting their heroines is quite different.While Xiao Xiao was mentally active but did nothing except follow the traditional system,Eustacia’ s thought was followed by her own words and actions.  相似文献   

14.
指出《还乡》反映了哈代向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生态思想。论述小说中人和自然和谐相处,人的性格和自然的特征相融合,和生态整体观的思想不谋而合;人和自然的相互交流蕴涵了了生态批评的主体间性思想;颂扬人的简单生活方式体现了生态批评的简单生活观。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托马斯.哈代的《还乡》和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的比较研究,从原型研究的视角,并以主人公的命运悲剧为线索探索两部作品中所体现的命运观,从而论证索福克勒斯在《俄狄浦斯王》所揭示的悲剧命运观——性格决定命运——正是《还乡》中的命运观的原型。  相似文献   

16.
在小说《还乡》中,哈代凭着他自己独特的人生经历、丰富的想象力和对大自然的感悟性,用精美的措词、和谐的语音、多变的句法细致生动地将一幅壮美而又昏沉的爱敦荒原展现在读者面前,盛赞荒原的卓越崇高,慨叹荒原的苍莽未凿,并在小说文本中产生了一种张力,成为故事情节发展的独特背景,象征着左右人类命运的一种外部力量。哈代对荒原的描绘富有象征性和预言性,已成为英国文学中的散文名篇。  相似文献   

17.
角色-背景理论起源于心理学,以突显原则为基础.后由认知语言学家用来分析文学作品.大量的场景描写是哈代《还乡》中一个与众不同的特点.论文从背景-图形的视角对《还乡》中的一些场景描写进行分析,为读者对作品的意境、氛围的理解和感知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哈代小说中大量的利用了偶然巧合的因素推动情节发展,其巧合性因素的综合应用使其故事情节迂回曲折,跌宕起伏,令悲剧节奏张驰有度、快慢交替、鲜明而富有弹性美。本文试从哈代《还乡》文本表层分析中剖析其巧合手法的艺术功效。  相似文献   

19.
吴越 《安顺学院学报》2012,(2):35-36,57
雷锋精神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我党我军优良传统沃土。"诚信"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精华。"诚信"美德是雷锋精神的重要内涵。雷锋精神的"诚信"内涵体现在:雷锋时时处处要求自己"对党对人民要忠诚老实";时时处处激励和鞭策自己"做人民最忠实的勤务员";时时处处做到"用阶级友爱的精神关心每个同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